由骆德彰编著的《霜晨月》描写了四川知青赵汉生不幸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积极奋斗的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霜晨月》只是其中一个人的一次努力,却是对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新颖诠释。就如青春的翩翩消逝一般,梦想和那段岁月最终尘封,在记忆的角落,偶尔翻开一页,都是长长的叹息和酸酸的感动。
| 图书 | 霜晨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骆德彰编著的《霜晨月》描写了四川知青赵汉生不幸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积极奋斗的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霜晨月》只是其中一个人的一次努力,却是对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新颖诠释。就如青春的翩翩消逝一般,梦想和那段岁月最终尘封,在记忆的角落,偶尔翻开一页,都是长长的叹息和酸酸的感动。 内容推荐 由骆德彰编著的《霜晨月》是我的老师用泪水、用心血写就的小说。《霜晨月》中流露出作者智慧的痕迹。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脆弱的英雄,他试图承担拯救弱者的道义,经历曲折跌宕,正义善良之灯仍顽强闪亮着。就如青春的翩翩消逝一般,主人公的梦想和那段岁月最终尘封在记忆的角落,偶尔翻开一页,都是长长的叹息和酸酸的感动。 目录 人物表 梗概 第一章 一 二 第二章 一 二 三 第三章 一 二 第四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五章 一 二 三 第六章 一 二 三 四 试读章节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首当年高亢而激昂的歌曲,被赵汉生的竹笛吹得悠扬婉转。然而细细一听,婉转中却透出一种莫名的忧伤。在凛冽的寒风中,甚至还显得有些悲凉。 满大街的人慢慢地围拢来,不同的眼光纷纷聚集在这个卖笛子的青年身上——卷地的北风不停的吹起他单薄的裤腿,没穿袜子,只有一双破旧的胶鞋紧紧的扎在赤脚上。上衣虽旧却还干净整洁。一个插满竹筒的布袋沉甸甸地吊在他的脖子上。从那参差的竹筒缝隙中可以看见他上衣兜里别着一支钢笔。 人们渐渐地从他的衣着和蓬松长发下面的眉宇之间,伴着笛声读出了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来。有人小声议论:“小伙子真俊!难怪笛子吹得那么好听!” 此刻,他竹笛横肩,在县城的大街上边走边吹,边吹边走。不时又停下来卖出一支,把钱放入衣兜,把冻僵的手指伸进腋下暖和一会儿,又继续边吹边走。 忽然,街道上有数十个戴红袖套的人呼喊着口号匆匆而过。笛声中止。眼看后面又追上来一群持枪操棒的人。围观的人便把他紧紧的围在中间。有人小声提醒他:“兄弟,你站到街沿上去,等他们过去了,你再吹……” 街灯亮了,汉生拖着疲倦的身躯在一家旅店门口的长凳上歇下来。他太累了!今天天没亮他就爬车来到这个县城。肚子空空还要吹响一天的竹笛。这时,他感到一些头晕。好在今天生意不错,卖出去三十多支笛子和十多本自编的《怎样识简谱》的‘小册子。想到这里,他伸手摸了摸衣兜里的钱,人又精神起来。 他在街边买了一块玉米馍。边吃边往旅店的前台登记住宿。 老板娘四十多岁,云髻高挽,嘴角上叼着一支烟,半闭着眼睛吐出三个字:“要证明。” “学生证行吗?” “不行。” 无奈,汉生只好又回到那长凳上坐下。有四五个人立刻围上前去。其中一个递给老板娘一支烟,嬉皮笑脸的给她点上。很快就从老板娘的手里接过钥匙,高高兴兴的开房去了。 汉生在长凳上看得真切,便起身到柜台前与老板娘理论:“为啥他们就不要证明呢?” “人家有证明。”老板娘的那声音阴冷。 “我明明看见他们没带证明的!” 汉生是据理力争。老板娘终于极不情愿的让他在最后一间黑屋住下来。 虽然是木板光床,好在有一床棉絮。反正也看不见颜色,能暖和就行。他很快就脱了衣裤钻进被窝去。身体躺下了,思想却活跃起来—— 眼下,同学们都到学校“复课闹革命”了,而他却不愿去。自从“文革”一开始,社会就告诉他:父亲是国民党军官,虽然早死了,仍然是“历史反革命”。自己最多只能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学校的两派红卫兵组织都想拉他参加,都知道他是高三年级的才子和器乐高手。他挡不住同学的盛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但他很快就退出了。哎,自己的家庭出身自己知道,何必给同学惹麻烦呢! 接着,他的眼前又出现了小商人后父那两根尖度的指头在算盘上拨动的情形:“你娃娃饭量这么好!你看你每顿要吃三碗饭,”算盘珠子在桌上“啪”了一声。P15-17 序言 燃烧激情的岁月——《霜晨月》序 这是我的老师用泪水、用心血写就的小说。书中流露出作者智慧的痕迹。 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脆弱的英雄,他试图承担拯救弱者的道义,经历曲折跌宕,正义善良之灯仍顽强闪亮着。就如青春的翩翩消逝一般,主人公的梦想和那段岁月最终尘封在记忆的角落,偶尔翻开一页,都是长长的叹息和酸酸的感动。 知青,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历史。知青的历史距今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这个可能多达两千万人的群体,现在已经开始步入了老年。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来说,知青就像唐、宋一样遥远。但是,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我们民族来讲是不容忽视的。 而历史,有历史学家的历史,也有作家、文艺家的历史。后者因其方式是情感的、故事的,更能进入大众的欣赏视野,也更能形成相关的概念。 我们的孩子对知青的历史了解、兴趣止于电视剧、电影,止于小说、文艺。我们的文艺在不知不觉中已构造了关于知青生活的诸多概念。有搞笑,有猎奇,或自由浪漫,或淡淡的忧伤。最深刻之处莫过于男女情感的纠结,最残酷之处也无外乎观念性的政治迫害。不是知青的历史不够深刻,而是我们的文艺作品浮于表面。不是知青生活不够复杂、沉痛,而是我们的文艺过于简单、天真。而就是这些文艺作品,多年以后——甚至就是今天,它们就是关于知青历史的标准答案。 知青运动没有结果,但是,艰苦的过程锤炼了一代人。知青们对于“第二故乡”的烙印甚至超过第一故乡。这里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正是记忆最深刻,成长最关键的时候,劳动、学习、爱情,喜怒哀乐、生死与共都在这个地方,刻骨铭心!多年以后,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就、或者就此平淡一生、或者生活工作不尽如意,但是经过那个年代的洗礼、历练,他们生命已经丰富多彩。他们那种对历史的宽容,对命运的理解,对时代的感悟,是人性的成熟与宽容。 一个小说家,有责任连接历史与想象,连接真实与虚构,架设二者交汇的桥梁。一个伟大或悲哀的时代应该有伟大深刻的作品,就像“百家争鸣”之于春秋战国。历史的亲历者有记录和见证真实的责任,更有创作不朽作品的义务。真实历史总是比单纯想象更加精彩纷呈、复杂诡秘、充满意味,这就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趁这一茬人尚有体力和雄心,将经验记忆与想象结合;趁关于知青的概念尚在形成和塑造之中,我们以抢救的心态让知青文学丰富多彩吧。 《霜晨月》只是其中一个人的一次努力,却是对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新颖诠释。 杨方杰 20lO年1月于北京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霜晨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骆德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956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3 |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0 |
| 宽 | 14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