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雄编著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以四一〇教改运动为背景,一方面记录了四一〇教改运动的样貌,另一方面也对这四大诉求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指出台湾应借教育重建,形成现代社会的新价值观,从而释放台湾已经萎缩的生命力。
图书 | 台湾教育的重建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武雄编著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以四一〇教改运动为背景,一方面记录了四一〇教改运动的样貌,另一方面也对这四大诉求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指出台湾应借教育重建,形成现代社会的新价值观,从而释放台湾已经萎缩的生命力。 内容推荐 1994年4月10日,以作者为核心的教育界人士及数万群众走上街头,在台湾推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造运动,史称“四一〇教育改造运动”,要求政府正视沉疴已久的教育问题,并积极地勾勒出教育的蓝图,提出了四大诉求: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订教育基本法。 黄武雄编著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一方面记录了四一。教改运动的样貌,另一方面也呈现了这四大诉求的论述。 台湾教改运动已沉寂多时,但作者从未停止对于教改和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教育是为了促发孩子们心智成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们经营未来的世界,而不是在复制我们的过去”。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调整我们自身的教育思维?什么是好的教育大环境?怎样才能培养好的竞争力?就这些根本问题,本书结合《童年与解放》、《学校在窗外》两本书,将为我们呈现作者思考的全貌。 目录 序篇 从教育前景到环境危机 增订版序 前言 第一篇 台湾教育的重建 当前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民间与教育部及教改会在看法上的差距 台湾教育重建的图景一寓教育重建于社会重建 三方会谈后的两点补正——小班小校的具体方案与进大学的机会 第二篇 希望的火花来自民间 为什么要落实小班小校? 表一:小班小校具体方案示意图 广设高中大学的几点争议 高学历高失业率的迷思 论文凭主义与广设高中大学 再论文凭主义与广设高中大学 表二:美日台及龄人口进大学机会之比较 社区大学与社会力复苏——附地方政府设置社区大学计划草案 一个逃避结构性问题的教育改革方案一自愿就学方案的全面分析 希望的火花来自民间 表三:《联合报》民意调查结果支持四一〇诉求 第三篇 自主·监督·开放·竞争 教育自由化是什么意思? 民间兴学与师资培育 中小学社区化的意义与实践 中小学社区化的实施方针 教育基本法融合版本的精神与内容 第四篇 巨大的蜘蛛网 四一〇教育改造与推动教育现代化 回应“连揆对四一〇教育改造的谈话” 巨大的蜘蛛网——与黄炳煌教授对谈台湾教育问题 专制民族的烙记——论台湾中小学的体罚问题 笑罢童年——剖析台湾教育的升学主义与管理主义 台湾教育的现实分析与因应政策 第五篇 2010年的回顾与评论 教育改革运动的惊奇冒险:人本主义、自由放任与社会正义 教改中的左与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台湾教育的重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武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6040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3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527.58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