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全传(窃听全世界的风声图文本)/凤凰观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

CIA的历届局长都由美国总统直接任命,他们直接对总统负责,CIA的情报因此被认为大都具有政治化倾向,局长甚至会根据总统的“口味”,修改关于前苏联军队、武器等方面的情报。

本书从CIA的建立说起,讲述了CIA所经历的转变与革新,以及在此期间所执行的主要任务,其中涉及了朝鲜内战、越南战争、暗杀卡斯特罗、水门事件、肯尼迪遇刺、古巴导弹危机、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这些影响世界走势的重要事件中,CIA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内容推荐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作为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有着遍布世界各地、细密如蛛网的情报系统。CIA的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地形隐蔽,防卫森严,从不对外开放,只有政府官员,以及与其工作相关的客户和雇员才能凭证进入,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它工作。

CIA在招募特工的时候精挑细选,有着严格的标准:往往会选择那些上层社会出身的人,举止高雅,学问广博,身手不凡,冷酷无情——你想到谁了?

它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双雄并列,它是我们在好莱坞大片里最常看到的美国情报组织之一。在几乎所有的电影中,CIA的人都从事着出生入死的危险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会牺牲。可事实上,他们真有这么神秘勇猛?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全面介绍了CIA的机构设置、历史和变革,以及在现代反恐新形势下的职能转变,揭开了CIA的神秘面纱,直击那些战斗在间谍第一线的男女探员。

目录

序言:隐形的“鬼”

第一章 “花儿”为谁开

 1 多诺万的疾呼

 2 煎熬的过渡

 3 先天不足的CIA

 4 意大利行动

第二章 空投运动

 1 威斯纳在行动

 2 准军事行动上演

 3 玩的就是空投

 4 秘密行动是主题

第三章 CIA成名曲

 1 总统的两大秘密武器

 2 埋单大王

 3 成功行动

第四章 疯狂的烧钱运动

 1 永远都在管理日本

 2 除了钱,什么都给不了

 3 在叙利亚出丑

 4 目标:苏加诺

第五章 古巴——中情局永远的痛

 1 比斯尔的计划

 2 猪湾登陆

 3 永远不死的卡斯特罗

 4 导弹危机

第六章 肯尼迪之死

 1 遇刺经过

 2 凶手落网

 3 中情局在行动

 4 CIA杀了肯尼迪?

第七章 在越南的泥沼中

 1 诛杀吴庭艳

 2 遭到冷落的正业

 3 卷土再来

 4 落毛的凤凰

第八章 赫尔姆斯的中情局

 1 往事没有如烟

 2 “混沌计划”

 3 水门事件

 4 谁拯救了中情局?

第九章 醉烟的中情局

 1 埃及不会发动战争

 2 与希腊情同手足

 3 万圣节大屠杀

 4 变形的情报分析

第十章 失落在卡特时代

 1 巴列维的癌

 2 解救6人组

 3 一塌糊涂的“沙漠一号”

 4 阿富汗败局

第十一章 凯西局长的大冒险

 1 谁是凯西

 2 保护萨达姆

 3 在中美洲大冒险

 4 卡扎菲的手套

第十二章 虚弱的中情局

 1 最不幸的一天

 2 伊朗门

第十三章 与萨达姆的终极较量

 1 没人理的情报

 2 沙漠风暴

 3 让萨达姆进地狱

第十四章 极品拉登

 1 优先课题

 2 9·11前的追捕行动

 3 没有句号的传奇

 4 现任局长里昂·帕内塔

试读章节

事实上,美国人搞情报的历史早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就已经开始了。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人始终没有把搞情报这件事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使是罗斯福总统下大力气成立的战略情报局,也只是为了应付战争而成立的临时情报部门。这个情报部门因国会对他的限制太多,所以地位很低。最基本的一条限制就是,战略情报局不得查阅从日本和德国截获的最重要的通信资料,从而限制了它的很多活动。另外,美国人多年以来就不熟悉谍报和阴谋破坏的技巧,所以,战略情报局在二战中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是受到英国情报机关的点拨。在英国老师的调教下,二战的最后一年,战略情报局的成员如同种子一样在欧洲、北非和亚洲发芽。此时,战略情报局的负责人是威廉·多诺万。

多诺万在美国情报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可谓是后来中央情报局的意识鼻祖,但他的传奇色彩不仅限于此。多诺万是个想象力极端丰富,并特别喜欢激动的人。他曾与他的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辛苦测试,希图能在蝙蝠的背上绑上燃烧弹空投到日本东京,让这个城市变成一片火海。他让人从洞穴中捉来丑陋的蝙蝠,然后亲自到实验场地观看实验。实验频频失败,多诺万激动得如同一匹跑在最前面的赛马一样呼呼地向外喷气。但多诺万并不完全是这种荒诞不经的想法。在二战很快就要结束但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地向罗斯福总统建议成立一个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部门。而他觉得自己绝对有能力领导这样一个部门。或者说,他就是想把“战略情报局”这个临时部门变成永久的情报部门。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外国的能力、意图和活动。

罗斯福总统也很想建立这样一个部门,当时的情况是,美国人对苏联的动向几乎浑然不知,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他命白宫军事助理帕克上校对战略情报局进行调查,看战略情报局是否能成为多诺万所谓的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部门。可惜的是,就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了。多诺万万念俱灰,第二天早上,他带着颓废的表情和失落的心情来到一家饭店吃他的早餐。他对面坐着的是后来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他现在的下属威廉·凯西。

凯西问他:“您觉得这对组织有什么影响?”

多诺万回答:“恐怕是要完蛋了。”

他说的没锚!

就在他们快要把早餐变成午餐的时候,帕克上校向新上任的总统杜鲁门提交了一份战略情报局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对多诺万和战略情报局简直就是一颗炸弹。报告中指出,战略情报局简直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在这些“败事”中,最著名的要属1944年6月罗马失陷之后,战略情报局居然提供了锚误的情报,导致数千名法军在厄尔巴岛遭到纳粹大军围困,最终,有1100名法军丧生。报告中还指出,战略情报局根本就不像多诺万吹嘘的那样神勇,因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英国情报部门的一个小卒都敢夸下海口说能把战略情报局玩弄于股掌之间。报告在罗列了战略情报局的种种失误后,立即转到了多诺万身上。报告说,多诺万是个非常不合格的情报头子,他的邋遢使他在一次酒会上居然把一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丢在了桌子底下,不久后,这份绝密文件就转到了德国人手中。最可笑的是,他居然花了大笔钱把一批间谍派到了中立国家瑞典!报告是想告诉世人“将熊熊一窝”这个常识。

帕克上校的报告当然也指出战略情报局曾取得过一些胜利,所以,在解散战略情报局后,局里的一些优秀的工作人员可以安插到国务院,而其他的必须走人。

多诺万虽然知道前途暗淡,但他是个不轻易放弃的人。罗斯福去世的一个月后,他走进了杜鲁门的办公室。不过,他与杜鲁门的交谈很快就结束了。虽然,他警告杜鲁门,美国现在还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情报系统,这种状况的弱点和风险已人所共知。但杜鲁门还是在几个月后将他革职,并下令战略情报局在10天内解散。杜鲁门有如此大行动的原因,一方面是那份把战略情报局描绘成废物的帕克报告。另一方面,他担心多诺万这个喜欢奇思怪想的人会把情报部门变成德国的盖世太保。不止是他,美国很多高级军事官员都认为,由多诺万领导一个由文官组成的独立并且能直达总统的情报机构,在自诩为民主的美国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多诺万提前退出了,但战略情报局不是他一个人的。一定还有人在为失去安身立命之处而焦虑,此人就是多诺万的助手约翰‘马格鲁德。约翰·马格鲁德要比多诺万更心系战略情报局,因为他作为技术官僚,对美国的情报部门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真的要把战略情报局撤掉,美国要获得世界新霸权的地位只能靠碰运气,不然就得仰英国情报部门的鼻息。在杜鲁门总统下令废除战略情报局6天后,一直坚持反对成立一个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部门的战争部部长亨利·斯廷森辞职。约翰·马格鲁德觉得机会来了。他走进五角大楼,与战争部助理部长、他多年来的好友约翰·麦克洛伊共商大计。这位助理部长在华盛顿可谓一呼百应。当他听了约翰·马格鲁德的一番长篇大论后,觉得美国的确应该有一个长久的中央情报部门。他与战略情报局联合起来,共同对杜鲁门要求撤消战略情报局的命令进行抵制。

在约翰·麦克洛伊的影响力下,杜鲁门总统做出妥协,战略情报局可以暂时存在,并改名为战略情报处。约翰·马格鲁德虽然对这一消息欢喜非常,但他知道,想要维持战略情报局(处),就必须进行活动。

但是,该从哪里开始,很多战略情报局人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约翰·马格鲁德有。他决定把主要任务目标对准已经攻入德国、正在德国夺取铁路并重组东德政党的苏联人。事实上,这只是战略情报处的一个巧技。他们试图给五角大楼留下有人在紧盯着苏联红军的印象。不过,约翰·马格鲁德的确在办实事。在德国,他开始让人吸收德国警察与政治人物,以便在东德建立起情报网。但战略情报处虽然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可苏联人还是轻易地接管了东德。

美国人有些愤怒了。在国内,如何对付东德的苏联势力成为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应该透过间谍活动,有耐心地慢慢搜集机密情报。反对的人则认为,应该搞秘密战争,也就是透过秘密行动把战场深入到敌方,通过间谍活动尝试了解世界并改变世界。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应该不紧不慢地搞间谍活动,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必须要主动出击,使间谍活动成为一种战争武器。

最后,后一种观点占了上风。无论是多诺万还是约翰·马格鲁德,他们的愿望终于见到了一点曙光。P3-6

序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可谓鼎鼎大名。很多人提到中情局,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或是愤怒地咬牙切齿,中情局利用有限的5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很多无限的可能。有人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动荡,有一大部分都是中情局搞的鬼。中情局实在是名声在外。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情局的成立太过于仓促又波折四起,所以,它的根基并不稳。而其成立的初衷是要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最大的情报机构,可这一目标的图纸还没有展开,就被中情局扭曲成了在世界各地进行秘密的准军事行动。直至苏联解体前,中情局始终把苏联视为最大的敌人,它在世界各地搞的颠覆、暗杀、情报搜集都是针对苏联势力而进行的。可花费了巨资的中情局始终没有用自己的力量把它的敌人驱赶进地狱,苏联最后的解体纯粹是苏联的“自作孽”,中情局无寸尺之功。而所谓的秘密行动,也由于在情报能力上的愚钝变成了“烧钱运动”,中情局一度成为美国政府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

截止到2009年奥巴马上台,中情局已经经历了21位局长。几乎每一位有志于将中情局设想成世界上最大情报部门的局长都曾努力过,可中情局最终给他们的答案依旧是朽木不可雕。于是,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发生在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可笑事件。中情局扶植了一个他国的政权上台,不久后,这个政权就反过头来咬美国;好不容易扶植了一个亲美政权,而这个亲美政权最终却把政权弄丢;对付一个小小的古巴,失误连连,惹得天下人耻笑;在越南的泥沼中艰难前行;与伊拉克的恩怨持续了十几年,直到现在都无法摆脱;追捕恐怖大亨拉登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至今一无所获……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可笑事件,全是因为中情局在情报上是个天才似的白痴。

中情局多年以来搞的很多鬼已经把中情局本身变成了一只“鬼”,即使连美国人都不会对这只鬼表示出赞赏和探秘的兴趣,因为在今天,中情局这只鬼用多年以来的“努力”已经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它不再隐形,它的自身素质已经使它无法隐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全传(窃听全世界的风声图文本)/凤凰观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亚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6676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3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