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素质史的研究具有综合性特征,与中华文化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及中国人口史等专门史难分彼此。因此,本书的撰写实属对中国国民素质学中的国民素质历史考察论部分研究的扩展。
本书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对国民素质产生的原始文化基因进行追寻;二是对关于国家制度及制度文化对国民素质的作用与影响进行讨论;三是对国民素质演变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
| 图书 | 中国国民素质史论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国民素质史的研究具有综合性特征,与中华文化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及中国人口史等专门史难分彼此。因此,本书的撰写实属对中国国民素质学中的国民素质历史考察论部分研究的扩展。 本书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对国民素质产生的原始文化基因进行追寻;二是对关于国家制度及制度文化对国民素质的作用与影响进行讨论;三是对国民素质演变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 目录 绪论 一、基础理论问题:国家定义与中国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二、定义问题:国民和国民素质概念及基本特征 三、国民素质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 四、研究方法 五、对几个研究基础问题的解释 第一章 国民素质产生的原始基因(远古一公元前21世纪) 引论 原始人素质文化萌芽和素质萌生形态 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原始人身体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原始人心理素质意识产生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三、原始人社会文化素质萌芽是为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四、原始人素质结构生成阶段与基本特质分析 第二章 中国国民素质初步形成的特定历史环境(夏至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引论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对国民素质文化雏形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一、国民的炼身和养心观念及优生意识形成 二、传统宗教转向和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国民心理素质特质的初步形成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初步形成于诸子百家争鸣之中 四、传统文化基本特质的形成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与影响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基本特质的形成分析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期人的素质演变形态(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引论 国民素质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一、两汉时期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使人口发展和人的身体素质在封建社会中出现首次高峰 二、汉代人传统心理不稳定的主体意识向依附性心态转化,人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 三、两汉时期人的社会文化素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 四、以“孝”、“德”为代表的道德素质是两汉时期人的素’质的鲜明特点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公元265-589年) 引论 国民素质演变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 一、因战争频繁,国民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民族大融合,对改善人的遗传基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人的主体意识在动乱时世中增强,要求人格独立的呼声高涨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在民族融合中得到提高, 中华民族精神在多元文化中开始形成 四、两晋南北朝女性解放,使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基础素质的提高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及特质(公元589-960年) 引论 国民素质提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一、唐代国民身体素质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达到了新的高峰 二、唐代国民心理素质达到了一定高度 三、唐代国民社会文化素质达到封建社会的新水平 四、唐代时期妇女素质特征 五、唐代国民素质发展水平之高探析 第六章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国民素质的表现形态(公元960-1368年) 引论 经济、政治和文化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一、北宋人口总数达到一亿左右,之后人的身体素质呈下降态势 二、国民心理素质在“提倡人的主体性”和“灭人欲”双向理论影响下形成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提高较快,而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呈“双向”态势 四、宋代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之高分析 第七章 明清时期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公元1368-—1911年) 引论 经济、政治、文化对国民素质的作用与影响 一、明、清中期人的身体素质处于恢复提高时期,促进了人口发展 二、明清统治者政治上专制,人们的心理素质受到严重影响 三、明后期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变化;清统治者思想僵化,消极影响着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 四、清中后期国民素质低下的社会因素分析 第八章 近现代国民素质的演变形态(公元1840-1949年) 引论 国民素质文化在“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的过程中向现代性转型 一、近现代国民素质文化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和基本内容 二、军阀混战与战争,严重摧残了国民身体的健康,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 三、国民在反思中调整心态,心理素质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空前提高 四、传统国民社会文化素质是在“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中向现代化转型的 五、近现代传统国民素质向现代转型分析 第九章 国民素质发展基本规律及启示 一、素质文化对国民素质模塑律 二、社会制度对国民素质规范律 三、国民素质发展基本规律的特征 四、启示: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国民素质史论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单培勇//申成玉//王建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1794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0 |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5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02 |
| 宽 | 139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