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必然会出现属于这个时代的军事家。那么,未来军事家将从哪里诞生呢?为此,我们为潜在的、可能的未来军事家们,设计并编纂了一套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图书,将其取名为“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目的就是要为我军年轻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时也为社会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可资学习、了解和借鉴的军事学识方面的书籍。该套丛书按相关军事学科和专有知识编成,在坚持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的前提下,力争注入通俗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本书是其中分册《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由王道伟、李杜卿担任主编。

内容推荐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成为军事家的军人或军事爱好者,也不是真正好的军人和爱好者。而要成为一名军事家,也许(仅仅是也许)存在着某种天赋,但绝对离不开后天的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实践的锤炼。《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针对当代职业军人和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特点和兴趣,特别是针对这个群体中广大基层官兵、莘莘学子和社会青年的特点和兴趣,从中外军事历史、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文化和战争实践或军事实践等等所汇聚的军事知识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识,精心打造了一套军事知识与军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倾力钜献,是以飨之。本书是其中分册《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由王道伟、李杜卿担任主编。

《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主要介绍了各类军事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军事战略的底蕴:战略文化

 防御战略:崇尚和平的文化底蕴

 霸权战略:殖民主义的文化底蕴

 扩张战略:军国主义的文化底蕴

 孤立战略:均势主义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 战争武德的升华:道德文化

 道义的争夺:道德战线上的战争

 生命的关怀:军事人道主义

 行为的规范:军人道德

 精神的支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仁义的典范:中华传统武德

 时尚的品质:骑士精神

 变异的武德:日本武士道

 人道的颠覆:法西斯对平民的屠杀

 性道德的沦丧:慰安妇制度

第三章 战斗精神的激发:战斗文化

 正义的召唤:“师直为壮,曲为老”

 荣誉的崇尚:“只要给我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

 耻感的鞭笞:“知耻而后勇”

 物质的满足:“战斗精神的基础”

 行动的示范:“身先士卒”

 仇恨的释放:“诉苦运动”

 信心的坚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英模的感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传统的激励:“战斗精神之源”

 宗教的助推:“天赋使命”

 人文的关怀:“士为知己者死”

 纪律的约束:“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军歌的陶冶:“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

第四章 军人情趣的凝练:军营文化

 军营语言文化:大雅与小俗共赏

 军营音乐文化:天使与魔鬼齐舞

 军营体育文化:力量与技巧共显

 军营服饰文化:风采与实用融合

 军营兵器文化:人与物有机结合

 军营饮食文化:标准与多样统一

 军营美术文化:军事瞬间的定格

 军营旗帜文化:军队灵魂的凝聚

 军营女性文化: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五章 军队战力的源泉:和谐文化

 官兵一致、尊干爱兵: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人民解放军团结一致:无坚不摧,无役不胜

 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旧军队战士血泪控诉:国民党旧军队残酷肉刑

 美军种族歧视之祸:黑人连队成建制投降

第六章 军事活动的准绳:制度文化

 党委制:确保“党指挥枪”的根本制度

 支部建在连上:“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重要原因”

 政治委员制:“经验证明不能废除”

 三大民主制度:“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创举”

 军事法制:“师出以律”得胜多

 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平时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军礼:源于“手中没有武器”的表达

 海军礼仪:世界通用的礼节

 阅兵:实力与意志的展示

第七章 军事历史的见证:文化遗产

 叱咤风云的战神:著名将帅纪念馆

 影响历史的决策:红军重大会议遗址

 铁马金戈的展现:经典战役遗址

 文韬武略的结晶:我国古代兵法典籍

 军事航空的历程:航空博物馆

 刀光剑影的再现:兵器博物馆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人们可能都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疯狂扩张,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相继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并向英、苏发动进攻,而日本更是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企图占领整个中国及整个亚洲。德意日集团的疯狂武力扩张战略,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军国主义战略文化发展的结果。

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军国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否认和平,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人类军事文化中的军国主义成分,首先体现在对战争的态度上。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战争就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或视其为一种可怕的罪恶和灾难而予以拒斥和诅咒,或视其为一种高尚的行为而予以衷心的、甚至是夸张的赞美。而军国主义就属于后者。

在人类历史上,宣扬战争、赞美暴力的大有人在,而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又尤以德意志和日本为甚。柏林大学历史学教授特莱希克认为:“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因为国家的本质是权力。……要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灭战争不仅是一种荒谬可笑的希望,而且也是极其不道德的希望,这将造成人类灵魂的许多基本的和崇高的力量的萎缩。”而在此之前,大哲学家黑格尔早已明确指出:“战争是美丽的、美好的、神圣的和多产的,战争创造人们的道德,是维持人们的精神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在战争中,国家更加接近它的理想。”他们的话也许非常能反映日耳曼民族对战争和武力的崇尚。在这种对战争和暴力的鼓吹下,军备竞赛、侵略、穷兵黩武往往就成为难以避免的结局。德国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成为难辞其咎的罪魁祸首,与他们这种崇尚武力的精神文化具有紧密联系。

德国军国主义文化形成于普鲁士时期,30年战争末期即1640年即位的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从战争中认识到,必须保有一支独立的、听命于君主的常备军。1713年即位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在施政中最突出的是加强专制主义和扩展军事力量。像其先辈一样,他同样清楚地知道要巩固普鲁士的容克地主经济,要使普鲁士领土得以扩张,没有强大的军队是不行的。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穿军服的君主,并被称为“士兵王”。他在位期间非常节俭,把所有聚敛到的财富都用于军队建设。他为他的儿子即后来的弗里德里希大王留下了一笔可观的“军事财富”:约1000万塔勒的军费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当时,普鲁士的人口在欧洲大陆各国中仅排名第13位,领土面积也仅占第10位,但却拥有居欧洲大陆第4位的强大军队。弗里德里希二世亦主张侵略扩张对外发动战争,并赢得了“伟大的弗里德里希”的称号。他常说:“不使用武器的谈判就像不用乐器的音乐一般。”在执政的46年里,他始终奉守此信条,一生中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吞并了许多小国家,使普鲁士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之一,这时候的普鲁士已经具有了军国主义性质。

从德意志统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第二帝国保留了封建王朝普鲁士精神的主要特征和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形成了容克和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民族沙文主义渗透于帝国的各个领域。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欲和市场扩张的要求与日耳曼——容克的好战精神结合起来严重地侵蚀着德意志民族的肌体,最终形成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文化,俄国作家乌斯平斯基在他的《病态的良心》一文中对当时德国浓厚的军国主义文化氛围作出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真的,只有当你驶过国境以后……面前就是柏林,这样的黩武风气,那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长剑、踢马刺、尖顶盔、小胡子、两指按到帽檐敬礼,在帽檐下面紧紧的领口里,露出胜利者的洋洋得意的一张张面孔,这些景象在每一步里,每一分钟里,都可以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帝国政府始终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挑起,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德国蓄谋已久的,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大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战败,但军国主义文化并没有消亡,德国军国主义在美国等国的扶植下很快复活,并和日本一样发展到了军国主义的最高形式——法西斯主义。P10-12

序言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必然会出现属于这个时代的军事家。那么,未来军事家将从哪里诞生呢?我们在翘首!我们在呼唤!

世界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每一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杖。”细细地品味这句名言,说得多么的好啊!它告诉我们:每一位将帅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从士兵或基层军官成长起来的;同时,任何一个士兵,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一步步地获得晋升——从尉官到校官、从校官到将官,甚至荣膺元帅。

我们看到,拿破仑自己就是出生于科西嘉的一户破落贵族家庭,从一名律师的儿子,在接受了一定的军事理论教育之后,先是被任命为炮兵少尉,继而中尉、上尉,在土伦战役中一举成名并被破格晋升为准将,再后来,一步步地成为法国的最高统帅。而拿破仑旗下的元帅之中,据说,著名的内伊元帅是一名普通箍桶匠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一名普通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曾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历数古今中外的著名将帅或军事家——吕望、曹刿、孙武、吴起、田忌、孙膑、韩信、李广、曹操、诸葛亮、周瑜、祖逖、拓跋焘、李世民、李存勖、狄青、岳飞、成吉思汗、朱元璋、戚继光、努尔哈赤、郑成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古斯塔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克劳塞维茨、恩格斯、福煦、麦克阿瑟、朱可夫,等等等等,——这些灿若星辰的军事翘楚,又有哪一位天生就是将帅或军事家的呢?不论他们是出身官宦商贾之家,还是出身布衣贫民之室,也不论他们曾受训于著名军事院校,还是博古通今自学成才,更不论他们是文官还是武将或是文武兼备,他们都共同地经受了一定的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的熏陶、特别是经历了战争或军事实践的锤炼,于是才有了一个由低级军阶到高级军阶的发展进步历程。

那么,欲问未来军事家的成长和出现,会有什么例外吗?回答是:概莫能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打造未来的军事家,只能是从“源头”也即从现在着手——学习军事理论、把握相关知识,并在战争或军事实践中增长才干、得以提高。我们的这一观点,或许会引来这样的质疑:在今天相对和平时期,没有实际的烽火硝烟的“战争熔炉”,未来军事家这一“钢铁”何以能够炼就?我们认为: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如果不能直接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就只有间接地从前人的战争和他人的战争中学习战争。纵观历史,几乎没有哪一个伟大的统帅不曾认真地研读过前人的兵书战策;那些初出茅庐便脱颖而显出治军才干的传奇人物,也都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间接经验的基石,从而为自己建造了战争艺术的金字塔。在人类战争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前人或他人所亲历的战争,总是以经验、理论或知识的形式得以传承,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前人或他人的东西总是被后人所学习、所扬弃、所超越!过去的、现在的东西,也总是被未来的所替代!

本着这一宗旨和理念,我们为潜在的、可能的未来军事家们,设计并编纂了一套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图书,我们很是珍爱地将其取名为“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目的就是要为我军年轻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时也为社会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可资学习、了解和借鉴的军事学识方面的书籍。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成为军事家的军人或军事爱好者,也不是真正好的军人和爱好者。而要成为一名军事家,也许(仅仅是也许)存在着某种天赋,但绝对离不开后天的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实践的锤炼。该套丛书,针对当代职业军人和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特点和兴趣,特别是针对这个群体中广大基层官兵、莘莘学子和社会青年的特点和兴趣,从中外军事历史、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文化和战争实践或军事实践等等所汇聚的军事知识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识,精心打造了一套军事知识与军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倾力钜献,是以飨之。

该套丛书按相关军事学科和专有知识编成,共15种,包括:1.《兵书精要: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2.《将帅传略:铁马金戈的战争舞者》;3.《战史精粹:铁血凝成的悲壮乐章》;4.《指挥艺术:作战制胜的有效法宝》;5.《军事谋略:纵横捭阖的诡道秘策》;6.《军事科技:军事革命的开路先锋》;7.《武器装备:提升军力的重要因素》;8.《军事后勤:战争胜败的强力杠杆》;9.《国防建设:生存发展的安全保障》;10.《军事演习:近似实战的综合训练》;11.《兵要地理:军事活动的天然舞台》;12.《军事制度:军队建设的基本法度》;13.《军事条约:管控兵争的协和约定》;14.《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15.《军事檄文:激扬士气的精神号角》。

这套丛书的编纂,我们在坚持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的前提下,力争注入通俗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每种图书,均抽取各军事学科和专有知识的基本内容,按一定的内在逻辑排序,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新活泼的语言,夹叙夹议,娓娓陈述,同时附加言简意赅的学术性、导读性、总括性、按语性点评,以收画龙点睛之效。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丛书的编纂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每位参与者向前人和他人学习、借鉴、创新的过程。虽然我们已在每本书之后按学界的惯例注明了主要参考文献及其出处,以示我们对被参考者及其作品的尊重,但那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在此,我们全体编者特向这些老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是站在老师们的肩膀上才得以成就这套丛书的。同时,这套丛书的编纂和出版,也得益于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的宏观指导和具体建议,特别是得到了蓝天出版社金永吉社长、胡耀武副社长、陈学建编审等同志的大力指导,也得到了各书责任编辑认真的编辑加工,还有各书责任校对默默无闻的辛勤劳作。在此,我们也深深地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的真诚谢意既溢于言表,同时又深感无以言表。

现在,这套丛书承载着我们的编纂宗旨和理念,承载着各位编者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我们的前人和他人的辛勤和劳作,也承栽着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的嘱咐和希望,终于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这套丛书的最终也是最高的评判者,我们全体编者一定恭听你们的宝贵意见,以使其更加完善,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国防观念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的打造,更好地服务于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

付梓之际,是为总序。

丛书全体编者

2011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军事文化(文韬武略的历史积淀)/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道伟//李杜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5376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7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0-05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