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陌生人攀谈
内容
编辑推荐

冯伟林先生的《谁与争锋》是一篇历史文化散文佳作,作家以如火的激情,钩沉历史,激荡心灵,反思11世纪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

《城西之书》表现了年轻作家文河难得的安静。

《母爱无边》朴实无华,用琐碎的细节蘸着血和泪行文,可谓真情毕现,力透纸背,是难得的写亲情的佳作。

《泰山之巅》题在登山,意在抒怀——抒华夏儿女面对民族图腾的赤子情怀,其开阔和大气,绝非吟风弄月之辈所能得。

“三人行”的主题词是地铁、手机和百万富翁,为一辑,意在倡导散文创作的当代性和生活化。

内容推荐

我第一次看这些雨珠。这些雨珠和以前所看到的挂在草尖和花瓣上的雨珠完全不同,那些雨珠是静态的。而这些雨珠——落在车窗玻璃上的雨珠,它们是活生生的,有着不可思议的生命感。雨珠们一颗一颗一颗……从空中扑过来,像从远方扑过来的孩子们,在车窗落脚后…刻也不肯停留,以45度斜角向下奔跑,一颗追着一颗。

我被眼前的雨珠们迷住了,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童话的世界……

目录

风范

 冯伟林/谁与争锋

 文河/城西之书

 马新朝/母爱无边

 方柏令/泰山之巅

三人行

 谷禾/黑暗中穿行

 张生全/手机喻

 桑麻/我为什么没有成为百万富翁

人间

 项丽敏/春天的私人笔记

 肖建新/他们,父亲或陌生老者

 范晓波/小幸福

 黄礼孩/随笔二题

 汤松波/阳西九拍

 姚江平/上学记

 海涵/昨日再来

 俞强/万亩畈醉月记

纪事

 指尖/骨头上的花朵

 江南雪儿/混乱的奔赴

 朴素/与老家有关的叙事

 凌鹰/父亲是一条鱼

 罗铖/村庄,村庄

 也果/五里堡

 薛暮冬/放驴小子

 喻红/挥帚而蹈

 吕虎平/风筝忆

 龙红年/老去的村庄

陕之北

 祁玉江/常思母亲教导

 王炜/鸟之语

 马永丰/跟着女儿一同成长

 崔子美/爪鹰

女书

 马蕾/在世界上奔跑

 曹瑞欣/树上的童年

 周亚/家园

 李维宇/时间尽处的花开

试读章节

冯伟林 谁与争锋——王安石之死

元祐元年(1086)四月六日,66岁的王安石在江宁府(南京)的半山园去世。

死亡是一道黑色门槛。王安石死了,这个王朝再也没有支柱,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灵魂。不管怎样,王安石的生命持续一天,人们就仰望他一天,即使不再发号施令,可仍然是一面旗帜,一种标志,一个信号。

司马光闻讯,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政治家没有了对手,生命再也没有了激情和斗志。这位新上台的宰相,此时正在家养病,当即提笔给另一位宰相吕公著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简短的书信中,司马光有些失落,有些恨意,也有一些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姿态。他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这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肯定对手等于否定了自己,司马光没有这么傻。他甚至还把所有的变法派和王安石的门生故旧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谗佞”,另一类是“反复之徒”。他曾对各个机构中的变法派人物和与王安石多少有些牵连的人,不断地加以斥逐和打击,迫使人们只能对王安石“疏远”,既不敢再对他加以赞扬,因为那就将被列入“谗佞”之列;也不敢再对他加以批评,因为那就将被认为是“反复之徒”了。他要把王安石晾在一边。

司马光对死了的王安石做了结论,接着又建议“朝廷宜优加厚礼”,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司马光是不计前嫌的,是宽容大度的。小皇帝赵煦就追封王安石为太傅,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苏轼是大文豪,他的制词当然冠冕堂皇,文采飞扬。

没有人到王家祭吊。只有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王安上为他们的胞兄选了块山后的荒地做墓庐。一个死了的政治家,没有谁会去沾边,人家躲都来不及,趋炎附势和落井下石,本来就是小人的一种属性,“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要知道,司马光的耳目在关注王家的动向呢!

低回的哀乐让人心碎。在远远的角落里,王安石的几个老朋友一片忧伤、悲怆。这种绝望的痛苦还有谁能体会?是的,大宋王朝再也没有时代的强音,再也没有振兴的呐喊了。按理,王安石生前位至宰相,死后追封太傅,在墓前应建神道碑,应有墓志铭,可这一切礼法,全都废去。人都死了,再大的排场又有什么意义?

王安石死了,朝廷安静了许多。皇帝可以睡大觉了,满朝文武可以睡大觉了,再也不必担心凶猛的变法会排山倒海,卷土重来。

只有边陲虎视眈眈的契丹王和西夏王窃笑不已。王安石死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谁也不会再说富国强兵。堡垒从内部攻破,过数十年,他们要占领北宋首府,要将宋徽宗、钦宗父子俘虏北去。

只有春雨淅淅,像是无声的啜泣,可它能洗去人间的浮躁,能使世界在迷茫中冷静下来吗?

我想,作为一个文化人,王安石本该有很多路可走。位极人臣,光宗耀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或是做朝廷的御笔,小心翼翼,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诗文本来就是第一流的;如果“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就到桃花源去,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天伦之乐,也是一种选择。

人各有志,有人向往浅滩,有人向往大海,偏偏王安石是人中之龙,是热血男儿,是个有性格的文人,对政治的关注,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对朝廷命运的关注,一直贯穿到他生命的结束。他甚至耻以文士自名,其文学思想也表现出政治家的色彩,宗旨在于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的确,他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出现在北宋的历史舞台上,两任执政,倡导变法,权倾天下,在当时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历代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安石生于宋真宗赵恒天禧五年(1021)冬天,字介甫,晚号半山,他的父亲王益,一生只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吏。王益在各地做官,每次都是携带家眷同行。因此,王安石在二十岁以前,便已经到过很多地方,心里装下了茫茫九州。在长江流域,他曾在江西境内的好几个县住过,并曾到过下游的江宁和扬州等地;在粤江流域,他到过广东的韶州;在黄河流域,他到过京城开封。

父亲的官做得辛苦,勤勤恳恳,忙忙碌碌,换来的是频繁的调动。他不愿意像父亲。做官,就应该轰轰烈烈,出人头地;就应该山呼海啸,惊天动地。一个小小的县令只不过是一粒棋子罢了,能有什么作为?

王安石不读父亲为他准备的书,而是“自诸子百家之书,及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在阅读儒家经典时,他决不拘守那些先儒所注,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他不想做俗儒和书呆子,抱定学以致用的目的,决意在政治上做一番大事业。

当然,通向成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拼搏。他没有大背景,没有捷径可走。有的是智慧,是天赋,是勤奋。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找到向上的台阶。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考中进士,被派往扬州,去做扬州地方行政长官韩琦的幕僚。

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改任鄞县知县。三年光景,他留下了不少政绩。“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和。贷谷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资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邵氏闻见录》)。随后,被派往舒州做了一任通判,通判期满又被调任开封做群牧司的判官。

进京了,王安石没有丝毫的喜悦。这不是他的目的。那时候,凡是取得高等科名的学士大夫,大都只愿在朝廷上的史馆或秘书省等号称储才之地的机构谋一职事,以期可以比较容易地爬进更高层的统治集团中去。王安石却相反,他总希望能“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学”,极愿意到外地州郡做地方官。

宰相始于州府,王安石志存高远。

他先后十几次上书请求外任。嘉祐二年(1057),朝廷终于将他用为常州知州。从县官到州官,王安石总要对他所认为应兴之利和应除之害大力进行一番兴革。只要能造福百姓,他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敢干。

十六七年的地方官经历,在王安石看来是一种财富。这十多年,他锻炼了才干,赢得了声誉;这十多年,他韬光养晦,增加了人生积累;这十多年,他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P2-4

序言

【一】

编定本卷稿件,距离第一卷的出版已经过去整整九个月,寒来暑往,大地不知不觉间已经几度换了颜色。但坚持散文写作的朋友们还在编织着自己的纸上梦想,然后放飞。天是蓝天,云是白云,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它把孩子晒成老人,再把老人晒成孩子。大地上的生灵,或忙碌,或悠闲,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过着自己的一生。如我,读书编书;如蚂蚁,走在路上。

【二】

得说说本期的作品,不是王婆卖瓜,是实在忍不住。看到好文妙章,忍不住拍案叫绝,比自己写了还兴奋不已,大抵是职业编辑的通病,本人亦不例外。

冯伟林先生的《谁与争锋》是一篇历史文化散文佳作,作家以如火的激情,钩沉历史,激荡心灵,反思11世纪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其目光之深邃,令人叹服。

《城西之书》表现了年轻作家文河难得的安静。他偏居皖北小城,投向自然的目光不合一丝杂质,让人想到早逝的苇岸,想到瓦尔登湖畔的梭罗,这样优秀的作品竟然被忽视,难道不是当代文学的悲哀?

《母爱无边》朴实无华,用琐碎的细节蘸着血和泪行文,可谓真情毕现,力透纸背,是难得的写亲情的佳作。

《泰山之巅》题在登山,意在抒怀——抒华夏儿女面对民族图腾的赤子情怀,其开阔和大气,绝非吟风弄月之辈所能得,放在当代游记体散文的佳作序列里,也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三人行”的主题词是地铁、手机和百万富翁,为一辑,意在倡导散文创作的当代性和生活化。城市文明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舞台和载体,如何发现并捕捉住其中的诗意一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难题,三位作家各自以不同的切入点,做了有益的探索,颇值得倡导。

【三】

“爱在人间”纪实散文征文历时八个月,共收到应征来稿8000余篇,我从中遴选出候选作品66篇。按照本次征文程序,全部候选作品以电子文本的格式打包寄给各位初评入围作者,由各位入围作者从中选出优秀作品10篇,汇总后按得票多少决出奖次。截至5月20日,确认收到有效选票59张,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8名,优秀作品奖30名(获奖名单见附录)。

对更多的读者来说,他们无疑是陌生的闯入者,但也同时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本书共精选了其中17篇作品,分散编入“纪事”、“女书”等栏目,呈现给大家。我们相信读者的眼睛,也期待朋友们发出自己的心声。

【四】

本期作者之一李维宇女士感叹:“如果时间不是流逝的有多好!我们可以在某一处让时光停下来,就有永不凋谢的美丽。”其实你只要向前,就总会有风景等在路上。

祝福朋友们都能在时间尽处拥有灿烂而芬芳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陌生人攀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谷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97703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