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巫歌
内容
编辑推荐

气势磅礴的三峡史诗,令人信服地推演了神性、兽性与人性永恒挣扎的生存寓言一个民之初生,绵延到斯的艰辛历程与精神之旅——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

小说叙述了三峡原住民开拓、发迹、破产、抗争以及幻灭的一生,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峡江人融入工业和信息社会的故事。内容厚重宏阔,是一部笔墨野、犷、瑰、奇,显示出独有特色的传奇史诗。

内容推荐

虎族在末日来临时奔白虎星飞升,留下魔幻预言警世。两千多年过去,山民认白虎为祖,在森林里平静地生活,世代相传着关于战败部落的若干神话。云中突然响起枪炮声,抗日战争爆发,山民之子殉国于峡谷大战,跨海而来的侵略军被打败,战俘腰间藏着一张护身符,血糊糊和当地巫师画得一样曲曲绕绕。古老预言魔幻重现,脍炙人口的故事由此开始……

气势磅礴的三峡史诗,幽远地穿越战争与和平、野蛮与文明,善与恶,邪与正,令人信服地推演了神性、人性与兽性永恒挣扎的生存寓言。

一个民之初生,绵延到斯的艰辛历程与精神之旅——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

试读章节

黎爹柱站在山梁上,伸长脖子奋力一呼:

“呜!——呜——呜——”

“呜!——呜——呜——”山鸣谷应,回声一浪一浪消失在天边,一会儿工夫,山民的歌声隐约从远处峰峦上传来:

移山喂呀嘘喂万苦喂艰辛呃,

喂耶呀喂口左哟胆未呃寒呃……

很久以前,山民跟随老虎的脚步来到黄水深山,发现了赚钱的野生黄连,后辈儿孙在古木参天的密林中移栽,过着半狩猎半农耕的生活,像野藤一样繁衍生息。林子里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连地废墟,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留下的,黎爹柱砍断次生树木,搭起小半亩三尺高的桩棚,上面用树叶杉条遮阴,播下保长秦占云送给他的连种。苗圃既不浇水,又不施肥,但要不断地拔草。每天天一放亮,他就在这块地里薅草,直到落日的余辉散尽才回屋歇息。秦保长说,黄连长得慢,但益寿延年,比贡米都值价。古时山里有两个人,因为长期喝黄连泡水,一个飞升上天成了仙,一个炼丹活了一百岁,县志上面都有记载。秦保长搬来三十多年了,在油草溪边的阴山岩坪开了四亩连地,是当地的大户,吹嘘全保除了淹死的、摔死、的,没有一个得病死。

耕地稀稀落落分布在老林边缘,主要是土豆玉米。因为离家远,不浇水不施肥,也不除草,只等自来熟。黎爹柱在秦保长家登记画押,向他借了一块荒地,刀耕火种,白手起家,播下半亩懒人土豆。作为友好的回报,答应给秦家帮半年工。收获季来到,连农白天联合“赶肉”,嘴里发出令野兽毛骨悚然的吼声,夜里燃着火把照看庄稼,黎爹柱也在半亩地旁搭起一个鸟窝似的棚,昼夜不回,守护在望的收获。

这日中午,云雾慢慢散去,天气晴朗寒冷,他多喝了几口包谷烧,面对群山放声叫喊,和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连农对讴,嗓门忽高忽低,听回音起落,欢喜陶醉。一番逗乐,酒精后劲发作,脑子像进了米糨糊,眼皮打架,注意力无法集中。他钻进窝棚,倒下地铺打盹,迷迷糊糊困了半个时辰,突然睁开眼睛,警觉地爬起来,冲出去一看,竟见满地狼藉,翻转的土里只剩些枝叶,土豆被野猪拱得干干净净。他惊呆了,又伤心又愤怒,使劲捶打自己的脑袋,山梁上又响起高声咆哮,只是无比沮丧:

“嗷——嗷——嗷——”

“嗷——嗷——嗷——”回音嘲弄地传来,好似火上浇油,他暴跳如雷,火苗子直蹿,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着如何报复。辛苦到头的希望落空,如何向眼巴巴的家人交代?满腔仇恨无处发泄,正在咬牙切齿,一群野猪竟从山道迎面跑来,领头的公野猪壮如犍牛,尖耳长嘴,红眉绿眼,毛发直竖。后面的野猪大小不等,约有二十多头,浩浩荡荡,嗷嗷直叫。

大公野猪有“拼命三郎”之称,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一副匕首似的獠牙,毛皮又厚又硬,豹子也不敢随便扑上去。冤家路窄,眼看“猪杠子”到了百步之内,左右都是悬崖峭壁,跑已经来不及,躲也无法躲,又不能够拼,黎爹柱瞪着通红的眼球,端起土枪就是一炮。谁知装好火药的土枪受了潮,没有打响,他魂飞魄散,抡起枪托在地上猛击猛打,疯狂吆喝,声嘶力竭。大公野猪被突如其来的拍打声和吆喝声惊了一跳,慌慌张张朝路旁的悬岩跳。野猪群看见领头猪下去了,以为是条求生之路,竟一头接一头争先恐’后往岩下跳去。高度紧张的黎爹柱瘫倒在地,大汗淋漓,过了半个时辰,才缓过神来。绝处逢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哆嗦着从地上爬起,朝四方大山各叩三个响头。

半夜,荒凉漆黑的山窝窝里,两个包蓝布头帕、身穿补巴抄襟衣和抄裆裤的土家男女一脸虔诚,在三叉棚外燃香点烛,摆上苦荞粑粑,感谢山神树神猎神土地神白虎神显圣。第二天俩人起了个大早,装好火药枪,手提弯刀、斧头,带着大儿子妈武全副武装奔向岩脚。  回到现场,黎爹柱看见满沟都是摔死的野猪,数出有十七头,禁不住心惊肉跳。他跑上跑下地砍杠子割藤子,让妈武和陶九香用杠子抬,自己用背篼背,一家三口往家里弄。运了两天,累得筋疲力尽,还剩下七头,陶九香爬上山梁,放开喉咙呼喊:“孙福娃——岩脚有野猪,我家男人打的!赶快去背——!”“周二娘——岩脚有野猪,我家男人打的!你们去背,谁背谁吃——!”方圆十几华里散居着三四户人家,看不到人,但叫得答应。黎爹柱扯下一撮猪鬃,蘸点猪血贴在枪管上,举枪大吼表个态:“啊——呵——喂——!”回声一浪一浪,喊了东家又唤西家,赠送远近乡亲。

在这兽多人少的深山密林,大公野猪是和老虎拼死一战的劲敌,却被黎爹柱吓得跳了岩,山民们相信他得了白虎神的保佑。关于白虎神的传说很多,轮廓大约是这样:蒙易神婆感天上的白光,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务相。务相长大后骠勇威猛,以无与伦比的造船和掷剑绝活赢得王位,尊号廪君。他率领部落走出武落钟离山,统治了几百公里盐丹丰富的大峡谷,在一系列的狩猎和战争中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人称相王天子。死后充满杀伐之气的魂魄化为白虎,飘飘荡荡升到天上,被封为白帝天王,每年接受后人供奉的香火和猪牲牛头,血食千秋,保护种族的生息繁衍。

黎爹柱名声大震,从前一直流传着个说法,讲黎家老古老古是老虎传下来的种,陶九香也听说过:不知哪一辈祖宗被朝廷杀绝了,只有一个放羊姑娘幸免于难,许愿谁能帮她赶走咬羊的狼,就嫁谁为妻。很快跑来一只白虎,将豺狼撵得无踪无影。当她把羊群赶回岩洞歇息,白虎马上变成一个英武的小伙走进去,和她相好,生下七男七女,重新繁衍了种族。而且,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大约在两三百年前的时候——老人们说得真切——黎家一位太太姥和男人偷情,生下婴孩弃在高树老藤下。

P3-5

序言

何西来

方棋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就要由作家出版社版行面世了,邀我作序。我是在作协举办的一次作品研讨会上认识她的,很看好她的才分与潜力,于是,应了下来。

这部作品不像一般的小说那样,只是一个故事,只要情节线索清晰,故事有头有尾,推进合情合理,语言生动活泼就可以了,它是在此基础上还融进了很多别的东西,内容也就远为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长篇小说首先是结构的艺术,《最后的巫歌》结构严谨,叙事周密,在时间跨度上,大体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写到八十年代,但给人感觉似乎写了几千年;空间上主要写三个大峡谷里的人和事,通过战争将故事纠结延伸到日本岛国。

方棋在重庆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三峡的神话与现实,地缘情况和文化传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书中表现的大美大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我是很欣赏的。在中国历史上,重庆曾经是边远的,被刘禹锡称为“巴山蜀水凄凉地”的荒蛮之乡,现在战略地位却不断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对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文学艺术展现其悠久独特的历史,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城市的文化密码和文化坐标,是有积极意义的。依我看,这部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文学欣赏价值;二是它民俗文化价值。

从文学价值来说,它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它追求的史诗品格,写出了一部三峡史诗;二是它的神话意识,作者把族群记忆写进了作品;三是它的个人印记,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内容,体现出作家强烈的艺术个性特色。

首先这是带有史诗品格的一本书,它的架构很大,历史感很强。作者在书中叙述了三峡原住民开拓、发迹、破产、抗争以及幻灭的一生,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峡江人融入工业和信息社会的故事。她的叙事语言诡谲,幽深,野气,虽不用韵,但和歌谣很衔接。小说吸收了对巴楚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通过诗意的审美体验,通过诗意的想象,重新融铸,做了优美的提升。作者用诗意的感受,和诗意的表达,把她对这块土地,对这个民族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思考呈现出来,内容厚重宏阔,是一部笔墨野、犷、瑰、奇,显示出独有特色的传奇史诗。

第二,小说里氤氲着浓郁的神话氛围,主要人物命运的起落,历史潮流的激荡,叙事脉络的衔接与展开,都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对人物的开掘、描写,烘托,自然崇拜的因素很强,比如黎氏家族四代人,整个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它为我们形象地揭开了巫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些奥秘,揭示了人类在社会生存环境中,以及在与大自然关系中的一些奥秘,这种揭示是深致的,让人信服的。我们一般人关于“巫”的知识比较有限,多半来自于幼时听到的诅咒、禁忌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习惯于把巫与“迷信”、“愚昧”、“落后”等词语联系起来。但这部作品却写出了巴楚故地传承久远的一种带有原始味道的宗教氛围和意识,写出了带有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又有点诡异的地域文化特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楚辞中,就有很多这种神秘诡异而又颇见传奇性的东西,其中,尤以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最为突出。

第三,作品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个人印记和个性特色。文学史上的大师大家无不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无不在作品中烙上自己的个人印记,因为一切作品都是作者自我表现的产物。所以,这部《最后的巫歌》带有方小强烈的个人主观印记,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气韵和风格特色,就不难理解了。从来没有人像她这么写过,她的体验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她对描写对象的独立观察和思考虽然不无荒诞与恣肆,但是却非常有质感,语言也相当有表现力与穿透力,不少画面写得波翻浪涌、惊心动魄。尤其见功力处,在于她能将巴蜀故地的自然山水写得那样有灵性,饶野趣,又极富感染力。

从民俗文化来说,这部作品写了大量珍稀的三峡巫辞和祭祀仪式,神山、神兽、神木、神巫、神歌、神话、神兵这些万物有灵年代的东西,超出多数读者的生活经验。三峡是中国“巫文化带”的核心区,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那里的古文化信息和艺术因子异常丰富与宝贵。方小真实动人地把一些文化事象的孤本传承融进人物的血脉与命运,将只属于长江三峡的神秘和趣味表达出来,展示南方古文化在三峡地区的嬗递和衍变,展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心路历程,为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方言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接近原生态的形象文本。就在我写这篇小序的时候,方小告诉我,由她挖掘、整理并撰写录制文本影像申报资料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酉阳古歌》,已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进入公示,这部《最后的巫歌》也被选为首届中国·重庆巫文化旅游节指定赠书。她在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驱使下,长期致力于长江中上游山区濒危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用力颇勤,是这方面的专家。

总之,我以为这部作品有不容忽视的文学欣赏价值和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价值,是当代以三峡为题材又一部长篇力作,希望能有更多热爱文学的人和关注三峡的读者阅读它,重视它。

2010年8月11日改定于北戴河

书评(媒体评论)

恩格斯说过,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最后的巫歌》超越三峡时空,俯瞰一个族群的足迹,穿透历史,现实与暴力,既“向内走”,揭示原住民的心灵秘史,又“向外写”,写出千百年的峡谷变迂。它对历史与现实豹观察和反思是深刻的,也是浪溪而有独创性的。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评论家 雷达

具有鲜明的图腾意象,对土家文化的展示表现了浓厚的史诗精神和神话意识,是一个很难得的宏大叙事。最重要的是其中大量的集体无意识,神话传说都让我想起《百的孤独》。中国文坛最近这十多的,除了《白鹿原》和《尘埃落定》,就是这一部了。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评论家 陈众议

这是一部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这种想象力,即通过作品自身的总体构思来呈现,也能过瑰丽传奇的民间故事来展示,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显示了作家极强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才华。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陈建功

鲁迅先生说,中国本姓巫,实际上中国文化特色是巫。它把中国人的本性给写得很有特色,虚实相部的方法很棒,叙事上一点都不做作,一点都不乱,大作品的气息都有了。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 胡平

充满了诗性,里面的历史只是个背景材料,是为了满足表达情感的需要。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些很优秀的作家进行文化寻根,包括韩少功、王安忆、莫言、贾平凹,出来的长篇小说并不多,这个作品是对我们文化寻要在长篇小说上的一个发展。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评论家 吴秉杰

它的出来不仅仅是猎奇,不仅仅是一种逝去的文化的形态表达出来,它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此,它的意义可能要超乎我们现在的想象。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评论家 白描

幽远、神秘、高古、吊诡、文风凌厉,一扫张爱玲似的绵密,有一股血性的味道,一种野性之美,语言所渗透的力度,是目前许多长篇没有的。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副主任、评论家 蒋巍

在大量的文化世象描这里面,写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给人以沉重的历史感,同时凸显了对人性、生活、对人类内心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充满了打动人的力量,作者的语言才华也让人吃惊,是一个值得研读,而且给它高度评价的作品。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 李建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巫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5360
开本 16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