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玩进科学院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宝俊同学(笔名Neil)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0后在读博士。与其他博士生不同,此人极其“不务正业”:从小严重偏科、研究街机,可谓是各类电子游戏无不精通;升入中山大学后,此人演小品、组CS战队、谈恋爱、写诗、网上灌水,依然我行我素。但是,一个看似顽劣的少年却在人生转折时历经艰辛,凭着顽强的斗志考入中科院。本书用幽默的自叙风格,讲述了一个80后艰辛而多彩的成长历程,书中内容感动人心、发人深思,值得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内容推荐

颠覆传统,新时期下倡导素质教育的典范。中国青年学子必读的人生修炼小说。

本书的作者吴宝俊同学,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谁都知道十年寒窗的艰辛,那么学到博士的份儿上,作者经历了两个十年寒窗,但是他与大多数的学子不同,他是个不误玩、不误闹、不误吃喝睡大觉的人,但是在人生前途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学习物理,选择了自己真正的理想,因为他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

你了解自己吗?你想做个怎样的人?对待学习,你的眼光和看法是不是也应该略做改变呢?快来看看《“玩”进科学院》吧,作者的经历一定会让你对人生和前途有一些新的思考!

目录

我的前途

给Yale教授当翻译

少年时代那些事

做科学家的梦

将玩进行到底

试读章节

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

——我的前途

2006年的4月5日,当我提着自己的两箱行李搬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G楼时,我对自己说:“OK。我已付出了两年的代价,之前那些年欠下的债,我还清了。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

呼,一下子我如释重负,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再因为过去而失眠,终于可以把曾经那段幽暗的岁月丢进箱子底,只轻松面对现在和未来了。

但从当时的状况看来,事情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就像Prison Break(著名美剧《越狱》)里面的那句话:Sometimes something comes out of your control.

我总是会时不时地记起过去发生的某些片段。它们影响着我对身边每一件事的判断,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影响着我的生活。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内心中隐藏着这样的记忆是很痛苦的事情。是的,我并没有能力去完全消化它们。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把它们写出来。希望我曾经经历的这些片段,能够引起你内心深处某个地方的共鸣,并且这共鸣能够最终升华为一种理解,一种对理想、现实、生活和未来的理解。

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

——教务员

2003年冬天,我刚上大四。对于我身边的同学、好友们来说,由于工作意向的基本落实,抑或保研的确定,使得大四的日子轻松惬意。然而我却恰恰相反,大学头三年受好奇心驱使的亢奋,就像在BBS上灌水般一发不可收拾——我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却彻底耽误了学业,以至于当我的舍友悠闲地度过每一天时,我却必须背着大书包起早贪黑地上自习以确保自己能够在重修考试中通过。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记得那时候经常听同学和老师对我说:“Neil,你不适合读物理,你的性格开朗,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

对此我只能笑笑。

我不介意别人对我有任何的论断,虽然我并不认为他们所下的结论是基于我的性格极其开朗。是的,有谁会相信一个大学头三年挂了四十多个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离拿毕业证要求相距甚远的家伙是“适合”读物理的呢?

也许,还是系里教务老师的话更贴切: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样重修完所有的课程,把绩点从1.2提高到2.1,最后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我只知道对于彼时彼地的我而言,所谓“前途”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这四年里我都做过些什么,如果我最后不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都将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一如我的Nickname——“反面教材”。

所以我所有的信念只有一个:要生存。

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

——早我n年毕业的师兄

春天的广州,飘散着泥土香味的空气润湿人的皮肤,脸上不起痘痘。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伴着绿叶愉悦地歌唱。我却无心欣赏美景,只一人躲在物理系楼里看书。

一天,一位毕业多年的师兄回来中山大学,邀我一起吃晚饭。那个傍晚,我坐着他的小轿车,从北门出发,过了桥到二沙头兜风。我们路过了星海音乐厅,继续往前开,不一阵眼前出现一排华丽的别墅,师兄指着窗外说:“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我连忙咋舌……

车停在其中一栋别墅的门口。我随他径直上了楼顶,才发现原来是一家露天烧烤吧。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整个香江。他说这里的生蚝非常好吃,今天就带我来尝尝。我说随便,反正是他请客。席间我们谈笑风生,尽情享受喷香的生蚝,远处响起过往客船的汽笛声,与夜幕中桥上闪烁着的灯光交相辉映,一阵香江的风吹拂过脸庞,无比惬意。

忽然间他问起我对前途的打算,我不知如何回答。

师兄说:“Neil,你毕业了出来工作吧,我觉得以你的性格,适合去做项目经理。这样在五年以后,等你的同学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你应该就已经干得很不错了。以后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小车,没事就可以开车沿着香江兜风赏夜景,那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滋润?”

我顿时语塞,身上开始出汗,人也稍感局促。原本江边轻柔的风,此时却激起了我一身鸡皮疙瘩。我想,也许这是一种选择,或者是一种诱惑,但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

“师兄,我还想读书。”我犹豫了许久,最后回答他。

“那好吧,等你以后改变了主意再跟我说吧。”

是夜,在回去的路上,我望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

广州夜景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繁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了对物质的向往和追求。是的,那是一种快乐,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但我的前途是否应当寄托在这样的快乐之中?

我不知道。

半年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广州,去重新寻找自己的彼岸。

P12-14

序言

Neil同学的作品要结集出版了,这事显然不可以让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知道,所以Neil同学先私下告诉了我。大约是知道我一直偷偷地读他的作品,所以他就勒令我写点感想。写读后感是上中学时的遭遇,不想二十年多年后又有这样的差事。不过这次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自己伸手接过来的荣幸;作者也不再是素昧平生的某某,而是颇为相契的小朋友。如果纵起胆子托大的话,他还是我学生辈的呢,当然说这话沾了他那大牛导师太多的光。所以当时,我那整天盯着屏幕的眼,借着风势,竟涕流满面起来。学生辈的都有作品现世了,这日子,有奔头。

我供认,我是一直偷偷地读Neil同学的作品,是和着相对论、多体理论、将进酒、李代数、雨丝、博客、文件、通知、短信等等一锅烩的。然_而夹在这一团糨糊似的信息浪潮里,Neil同学的作品总给我一丝别样的感觉,所以自然就存留了一些在记忆里。我为他的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痛快嚣张所感染,但又小心翼翼地理解以免误解了他。总觉得他的嚣张是知道自己不足的嚣张,对己不对人。该不是这老弟也明白“谦虚是需要资本的”这个道理吧!

Neil同学文如其人,不虚伪,这是精神阉割了的空间里最珍贵的。但他在指斥时不怀恶意,夸张时更多的是自嘲而非自矜,始终保持着警醒的态度;少年人能如此,殊为难得。我曾在心里对自己说过,不崇拜任何人,面对任何人精神上都要保持挺直的姿态。但Nel]同学坦承他崇拜爱因斯坦和费曼,则“与我心有戚戚焉”。 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这是两座渴望翻越的高山,秀美而又深邃。对物理学,对物理学大家,怀着一份知性的敬意,这个人的人品就不会太出格,他的作品也就平添一些可读性。所以,虽然Neil同学他张狂,他嘲讽,他笑骂,他搞怪,但他行为的“最可几(most probable)路线”,依然清晰浓重地划出一个热爱科学的小青年该遵循的经典轨迹,给我一份尊敬他的理由。

Neil同学的一贯风格是风趣,阅读他的作品,时常会勾起人会心的微笑。这极度的风趣其实正是Neil同学和他所仰慕的费曼老师这些学物理的人的能耐。风趣是天生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学物理,物理没学着倒把风趣学没了。物理是有趣的,这是大物理学家们告诉过我们的常识,Neil同学用他诙谐的文字在中文语境下演示着这个常识的一个推广,即学物理的人也一样是有趣的。读到这样的文字,于读者如我,该是一份福气。

Neil同学是诡异型的选手,许多深沉的东西夹在跳跃搞怪的文字中间,我担心有被忽略的危险。倘使还时时夹点洋文和火星文,要读者完全理解可能真的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了。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大概是Neil同学这样走诡异路线但又置身于精深领域的作家要顾及的事情。这问题相信在Neil同学未来的作品里会自然地冰融雪消,因为好在他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提高他自己;妙的是,他还有热情。

真诚邀请朋友们抽空读一读这本书,去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当然,别忘了有时要反着理解他的文字,包括我这里学着他的风格撰写的夸奖他的话。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感染人。你不服?不服,找他。

曹则贤

2010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书评(媒体评论)

Neil同学文如其人,不虚伪,这是精神阉割了的空间里最珍贵的。但他在指斥时不怀恶意,夸张时更多地是自嘲而非自矜,始终保持着警醒的态度;少年人能如此,殊为难得。

——曹则贤

这样一本“真实”的书,一笔一划记录下一个山寨版物理Ph.D的真实经历,若不仅仅能让作者自勉,也能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从中悟到些什么,真的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殷晓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玩进科学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宝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007197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