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所谓保险骗人,实际还是人骗人,保险本身并不骗人。要想保险不骗人,关键是你要懂保险。

谭笑编著的《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强调“骗人的保险”,意在规范保险市场,我们提倡“保险不骗人”,意在发展保险事业。希望读者从”骗人的保险”开始认识保险,从“保险不骗人”角度用好保险。

内容推荐

谭笑编著的《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从中立的角度,以消费者常遇到的几十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说说保险骗人与不骗人的问题。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共分六章,每章之间插入趣味寓言故事,以增加可读性。第一章分析一些在特定环境下某些保险从业人员误导、欺骗消费者的伎俩;第二章着重分析一些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第三章分析探讨保险骗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第四章介绍保险知识;第五章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分析保险核心的原理和作用;第六章介绍保险回报率计算。

目录

第一章 与狐谋皮——保险怎样骗人

1 “存保险。”/2

2 “保险可以借款啊!”/3

3 “保险免税。”/5

4 “买保险,领分红,来投资。”/6

5 “先签合同交了钱,再看条款是行规。”/7

6 “这是银行的理财存款。”/9

7 “人寿保险公司不会破产。”/11

8 “早期退保损失大,是因为你的保险费用于了其他人的保障。”/12

9 “投资型保险要看长期。”/13

10 “分红是按买的金额领取分红。”/15

11 “不但获得了可靠的投资,还可以自得一份保险保障。”/16

12 “这万能保险,想领钱就领钱,想交钱就交钱,非常灵活。”/17

13 “谁能保证自己不生大病啊?所以一定要买大病保险。”/20

14 “保险每年都要办一下手续,签一下字。”/21

15 “两倍赔的保险比一倍赔的保险好。”/23

16 “保险总会涨价。”/24

17 “保险是保障,储蓄是存钱,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不能比。”/25

18 “每年缴费约1000元,三年共缴费约3000元。第三年时开始每三年领取1000元,因此每三年回报率约为33.33%。”/27

19 “一次性缴费3万元,30年后可一次领到6万元,每年的回报率是3.33%。”/30

20 “保险因为是保障,所以无法算回报率。”/32

21 “银行没有复利(利滚利),只有单利,所以用复利计算银行储蓄结果不对。”/34

22 “15年共交5 400元,能让孩子一生获得200 000元的回报。”/35

23 “你买的是保障啊!”/36

24 “你交同样多的钱,也买‘这么多’的保险。”/38

25 “这就是你说的那种保险。”/39

26 “买国外的保险风险小。”/40

故事二则/42

第二章 矫枉过正——不是保险骗人

1 “保险‘保本领息’——骗人。”/43

2 “保险不免税,‘保险没收税’——骗人。”/45

3 “卖保险的只凭一张嘴,就卖一张纸,都是一本万利——保险骗人。”/46

4 “保险公司让销售人员专门背诵一些‘话术’——出去骗人。”/48

5 “中国的保险贵——保险骗人。”/50

6 “投资型保险尽让人赔本——保险骗人。”/51

7 “保险合同故意搞得很复杂,让人看不懂——保险骗人。”/53

8 “保险公司就为了挣钱,能给你便宜吗——保险骗人。”/54

9 “买了保险,看这病不给报,看那病也不给报——保险骗人。”/54

10 “人们想要的保险没有,有的尽是人们不需要的保险——保险骗人。”/55

11 “买时容易赔时难——保险骗人。”/57

12 “买了保险不出事就白扔钱——保险骗人。”/58

13 “重大疾病保险只保什么癌症、心梗等绝症,根本没有意义——保险骗人。”/59

14 “哪儿有那么巧,买了保险就出事。保险都是牟取暴利——保险骗人。”/6l

15 “保险的现金价值不如储蓄——保险骗人。”/62

16 “有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就没用了。”/63

17 “买保险之前销售人员天天来,买了之后销售人员就没了踪影,一年才联系上一次,而且只知道收钱,根本没什么售后服务——保险骗人。”/65

18 “保险销售人员总敲门来推销,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是中国的特色。”/66

故事二则69

第三章 正本清源——骗人问题怎样解决

1 为什么有保险销售人员误导、欺骗消费者?/71

2 使消费者掌握保险知识是解决误导、欺骗的关键所在吗?/73

3 怎样解决某些保险从业人员误导、欺骗的问题?/74

4 购买保险时如何保护自己?/78

5 购买保险后维权有哪些途径?/80

6 买保险后维权的关键环节是什么?/83

7 购买保险后维权该遵循怎样的原则?/85

故事二则/86

第四章 临阵磨枪——保险的基本知识

1 保险中的保险金、保险费和保险涉及的各种人都是指什么?/87

2 保险遵循的原理和原则是什么?/89

3 我们周围都有哪些保险?/91

4 医疗保险有哪些种类?/96

5 保险都有哪些基本作用?/98

6 购买保险有哪些基本原则?/102

7 如何协调个人保险和单位保险?/105

8 如何安排中短期保险和长期保险?/107

9 购买意外伤害、疾病等保障型保险应注意哪些事项?/109

10 购买养老保险应注意哪些事项?/111

11 购买储蓄投资型保险应注意哪些事项?/113

12 如何考虑购买多少保险?/116

13 人生各阶段如何规划保险?/119

14 不同收入者如何安排保险?/122

15 如何从理财角度看待保险的现金价值与保险?/124

16 保险有哪些独特的理财功能?/126

17 购买保险都要经过哪些步骤?/128

18 怎样了解具体的保险产品?/130

19 如何看懂保险条款?/132

20 如何从销售人员嘴里了解保险?/136

21 如何比较保险产品?/137

22 如何理性购买保险?/142

23 买完保险后还应做哪些事情?/144

24 除了买保险还有哪些处理风险的措施?/146

故事一则/148

第五章 白日无星——保险概算原理及其他

1 生死都可以领钱的保险,两头保,绝不“白交钱”?/149

2 买终身保险保到终身,总能领到保险金,不会“白交钱”?/154

3 年龄越小买保险越便宜?/168

4 投资理财型保险是投资挣钱吗?/175

5 给孩子买保险就保了孩子?/184

故事三则/190

第六章 管中窥豹——保险回报率

1 一般人说的保险回报率是什么?/193

2 大病保险的回报率是怎样计算的?/200

3 养老保险的回报率是怎样计算的?/205

4 少儿保险的回报率是怎样计算的?/209

5 三年、五年返还型保险的回报率是怎样计算的?/211

6 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的回报率是怎样计算的?/213

7 计算回报率的基本方法是什么?/219

8 计算保险回报率的思路是什么?/222

9 怎样用电脑计算回报率?/223

结束语

附录

附录1 我国2009年保险业经营数据/233

附录2 我国2009年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235

附录3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名录/237

试读章节

13 “谁能保证自己不生大病啊?所以一定要买大病保险。”

管疾病的保险可以解决疾病发生后的费用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多人都很想有一个负担疾病的保险。但是每当人们向销售人员了解疾病保险的时候,销售人员首先介绍的却总是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然后才是其他的保险。

通常情况下,许多人并不想一下就买个什么大病保险,想买的通常总是一般的医疗保险,但销售人员说的人人都有可能生大病也很有道理,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生一次大病,所以在销售人员的热心推荐下,许多人就把大病保险买回了家。

最初许多人买大病保险时,往往以为保险保的大病,就是像一般的肝炎和肺炎一类的大病,可日后许多人真的得了肝炎、肺炎想依照保险合同去领取保险金时才发现:此大病非彼大病。这大病保险里的“大病”,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大病”,是保险特指的某些大病。例如,保险里所说的什么“肝炎”,有的是必须同时出现重度黄疸或黄疸迅速加重、肝性脑病、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体积急速萎缩、肝功能指标进行性恶化等多个条件的肝炎,根本就不是多数人能想见的肝炎,而至于一般人说的肺炎,也根本不在其中。此时,人们再回想当初对方似乎也未曾说过大病保险就能保一般的肝炎、肺炎,原来,闹了半天是自己过于粗心把保险给买错了。

实际上,消费者误以为大病保险保一般的大病,往往不是消费者粗心造成的,而是个别销售人员误导造成的,因为“保险改变了中国的语言”。在保险里,许多的词句,经常有其特定的含义,根本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词句。于是,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个别销售人员在介绍大病保险时。就经常会巧施诡计,借用人们已有的习惯认识,使得人们误以为大病保险所保的大病就是一般的大病。

除个别人误导消费者将保险所特指的大病当做一般的大病外,还有极其个别的销售人员则是直接告诉人们:大病保险保的大病,就是一般人说的大病。

也许有人会对“误导”和“直接说”产生疑问:这二者有何不同?其实不同只有一点:误导是销售人员没有说出“是”,但却引导着人们以为是“是”,很玄妙,对此如果没有明显的事实为依据,法律也经常拿它没办法,因此操作者相对较多;直接说则是明确将“不是”说成“是”,操作者相对会少一些。

14 “保险每年都要办一下手续,签一下字。”

有些保险销售人员,每过一年,就会到他的老客户那里认真拜访一次,帮着那些老客户热心地办一下继续缴费的手续。在这些销售人员中,有个别销售人员办手续的方式很有意思,他们会巧妙地让消费者填写一份新投保单,请消费者交“第二年”的保险费。买了保险的人因为和销售人员已经熟识了,有了一定的信任度,因此总会有人分不清新旧,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毫不犹豫地再签上一次字,听任销售人员摆布。

表面上看,买保险的人交第二年的保险费,在一张纸(新投保单)上签一个字并没有什么,但实质上,这却经常是保险消费者被引导着放弃了第一年的保险,又重新买了一份新的保险。放弃了老保险,又买了新的保险。对于保险行业以外的人来说,有时事情很难一下说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是要再交钱,都是可以继续拥有“同样”的保险,而且甚至有时还是拥有了“更好”的保险。因此,对于让他们又签一个字的事情,许多粗心的消费者往往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可能甚至还觉得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只要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人就都知道,这种又让消费者买了新保险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给保险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

以人们最常见的长期分红保险来说,因其在结构上一般都是将整个保险期间内该交的保险费平均分配在了几十年里,也就是说买了这些保险,消费者在几十年里只需要按期交足了保险费,就可以完成缴费,并完全拥有这些保险。因此,如果在第二年,个别销售人员没有让消费者继续缴费,而是让消费者以购买新保险的形式填写了新的投保单,让消费者又购买了新的保险,也就等于是让消费者放弃了第一年已经购买的保险,又重新开始了一个几十年的缴费,一切就又都从头开始了。一切又都从头开始了会意味着什么呢?粗略地说,这意味着消费者虽然是“同样”拥有“同样的保险”,却又要多交一年的钱。而如果此后,个别保险销售人员用技巧让消费者在第三年时又没有继续交第二年买的保险的保险费,而是重新交了一份更新的保险的保险费,则是又让人购买了一个新的保险,就又放弃了第二年的保险。

显然,不停地买新的保险而放弃旧的保险的做法,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不划算的,因为会有许多损失。那么问题是,为什么个别销售人员要这样做呢?原来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的保险提成。因为一份几十年缴费的保险,对于销售人员来说,第一年的提成最高,到了第二年,提成就低了下来,而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其提成就更低了。所以说,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在收取同样多的保险费的情况下,如果是收取新的保险第一年的钱,其个人收入就很高,如果是收取旧保险的第二年续交的保险费,其个人收入就要低一些,而如果是收取旧的保险的第三年续交的钱,则其个人收人就更低了。因此,在“暴利”的驱使下,极其个别销售人员如果有机可乘,就会利用人们对保险缴费形式的不了解,想方设法地让保险消费者总是在交第一年的保险费,放弃第二年保险费的续交。

除了上述情况外,个别保险销售人员还会在万能保险上打消费者的主意,因为非传统的万能保险有其非常独特的“人们想交钱就交钱”的特点,可误导空间更大,个别销售人员更容易有可乘之机,诱导消费者“想交钱”时又买了份新的保险。

15 “两倍赔的保险比一倍赔的保险好。”

有的销售人员声称他们公司的保险好,因为他们公司的保险是按两倍的保险金额赔钱,而其他保险公司的同类保险,仅是按一倍的保险金额赔钱,他们公司的保险比别的公司的保险赔的钱高出了一倍。

乍一听,这个公司的保险就是好,两倍赔的保险当然比一倍赔的保险好。然而实际上,所谓两倍赔的保险,一般来说缴费也要贵两倍,如果保险销售人员不说清这一点,就是在引导人们走向一个圈套。

还有销售人员声称,他的一种保险在功能上可以替代买别的公司的两种保险。虽然最后交钱一样多,但他这里只要买一个保险就可以了,不必买两个保险。虽然能得到同样的给付,也花同样的钱,但终究两个比一个好。我这里可是等于买了两个保险,他那里才只是买一个保险,肯定是买我的好。笔者就见过有老审计师被这么圈了进去。

不可否认,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算有点差别。但就保险的最终结果来说,其实质是一样的,不外乎是两个一元钱和一个两元钱的关系。  P20-23

序言

21世纪初的中国,保险已经为广大公众所知晓,人们逐渐明白了保险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人始终却是在磕磕绊绊中,以时不时付出各种代价,来拒绝和接受着保险。我国保险市场极其巨大,每年人们都交数千亿的保险费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总是同欺骗误导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本书从中立的角度,以消费者常遇到的几十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说说保险骗人与不骗人的问题。

全书共分六章,每章之间插入趣味寓言故事,以增加可读性。

第一章分析一些在特定环境下某些保险从业人员误导、欺骗消费者的伎俩;

第二章着重分析一些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

第三章分析探讨保险骗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四章介绍保险知识;

第五章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分析保险核心的原理和作用;

第六章介绍保险回报率计算。

本书2003年第一次出版,2005年再版,现在再次再版。此次再版,全书根据保险市场数年来的发展,增加了部分内容,删除了部分内容,其他内容则做了细微调整。其他内容只做细微调整,是因为中国保险市场太大,大量问题总是重复出现,总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身上几乎一样地出现,同样的内容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具有启发作用。

最后,特向著名财经图书策划专家赵世平先生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谢,若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本书不会这么高质量地同读者再次见面。

谭笑

2011年4月于清华园

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险是人类美德与智慧的结晶,但却同骗人联系到一起,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为此,本书特在最后结束时,与大家分享一个《笑谭》中猪、狐狸和狼的故事,把读完本书之后任何的好坏之感,都化为淡淡一笑。

一猪饿数日,觅食村东,遇一狐,避不及,为狐所捕。猪急中生智,曰:村西数猪进食,美味也,君可往!狐不理,撕咬依然。群狼闻声至。狐大惊,急告群狼:村西群猪进食,美味也,诸君可往!群狼拥往村西。狈、豺、乌鸦、鹰隼等各色兽禽闻风而动,亦往。顷刻,空中喧嚣之声不绝于耳:村西数群猪进食,皆美味也!狐闻之茫然,弃猪而往。猪见之亦茫然,跛足而往,且窃喜曰:“待群猪毙,毙猪之饲食我独享尔。”路间回头偶望,又有同行者无数。

村人见狼前猪后,奔走相语:呜呼!吾村猪之厉害可敌群狼之厉害也。至子孙后代,有各色猪狐狼传相传,其真伪曲直争论不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尔。其实这村西本无猪,只是去的狼多了,也便有了猪。那村民见到的也并非是什么猪追着狐狸和狼群的事情,却有了子孙的争议,为什么呢?

对这个不知渊源的故事,小的时候我总觉得好玩,常将它当做增笑的谈资哗众一番。可长大以后才发现,它确是真的好玩,只是好玩得让人感到悲哀与无奈,笑的时候,心中会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迷惑。直到某一天,我去销售人寿保险,恍然之间,眼前闪出了无限的明朗,原来:

人世间的事大多如此,

这之中,

有你,

有他,

也有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98432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