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希望能把这一百年来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创立、冲突、发展以及其走向作一较客观的(当然也会带有各位作者主观性)的描述、评论和展望。本丛书共14卷,首卷为导论,其余13卷,大体按传人时间先后,每卷描述和评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派别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由胡伟希编著,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之一,以宏观叙事与具体个案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与哲学学派、哲学思潮的西方哲学观作了清理与考察。
西方哲学思想观念进入中国并且开始蔓延,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基本现象;20世纪中国的几乎所有哲学学派都接受了西方哲学的挑战与洗礼。但是,在不同哲学气质与价值取向的中国哲学家那里,所接受的西方哲学的影响与影响效果并不一样。这说明,20世纪中国哲学家们在理解与吸纳西方哲学思想时。其实是有类型上的区别的。
胡伟希编著的《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将20世纪中国哲学家们接受西方哲学的心态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全盘西化型、以中拒西型、以中摄西型、援西人中型、西体中用型以及中西会通型;并且突出其在理解与诠释西方哲学时的一种中国本土文化视野。这种中国本土文化视野影响与决定了它们接受西方哲学的态度与立场,同时也表现在它们对中国哲学的重建的看法上。
《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以宏观叙事与具体个案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与哲学学派、哲学思潮的西方哲学观作了清理与考察。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西方哲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回应方式
一 西方哲学来华三部曲
二 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西方哲学意象原型”
三 棱镜与透镜:中国本土文化的视界
四 哲学的分离:“旧瓶新酒”和“新瓶旧酒”的建构原则
五 中国哲学史的“重构”
六 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本根意识”
第二章 从“化西”到“西化”
一 进化论:西化派的“支援意识”
二 “格义”与“会通”
三 “全盘西化论”的背后
第三章 “以中拒西”说
一 回应西方文化的范式转换
二 “直觉运用理智”的西方哲学
三 “性智”与“量智”
第四章 以中学摄西学
一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二 接受西方学术的“两个信条”
三 康德哲学与“智的直觉”
第五章 援西学入中学
一 中国新实在论学派的哲学与文化理念
二 “新理学”视野下的维也纳学派
三 形上世界与形下世界
四 “新唯心论”与西方哲学
第六章 西体中用说
一 人类学本体论的建构
二 基督教神学与现代中国
第七章 中西会通说及其批评
一 从“综合创新论”到人生价值论
二 从“广义认识论”到“转识成智沦”
三 论中国哲学传统
四 哲学与“澄明之境”
五 来自新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批评
第八章 余论:“价值论”立场的困境及其超越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