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道叙茶马
内容
编辑推荐

赶马的小阿哥、阿际来等着,阿哥你哟快快来,妹妹把情话说!

阿妹哟你等着,阿哥放马啰!

等着太阳快快落,再把情话说!

小妹哟等阿哥……

内容推荐

近年来,随着全球普洱茶热再度兴起,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茶马古道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正在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热点。一条条形成于唐宋时期,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茶马古道。于今天来说,尽管失去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随着有关茶马古道的出版物、影视作品、学术专著的大量出版发行,尤其是全球互联网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无穷的魅力,吸引广大网民高频点击、热情参与,一时间,茶马古道一词铺天盖地而来,文化界、学术界、科考界、旅游界专冢,以及众多媒体记者纷纷涉足其中,或考察论证,或采访报道,更有甚者不远万里背包前来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云南普洱市踏访,全身心地感知神秘古道与众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特有的韵味。

即使如此,漫长的古道始终如同含羞的少女,在其神秘的面纱下让世人知其一,而难知其二、三。那么,茶马古道又缘何这般吸引世人眼球?古道本身又蕴含着些什么呢?诸如此类问题,对于世代“仰食茶山”的普洱人和有幸在这里生活、工作,并挚爱着这方热土的人来说,他们对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感知显然会有所不同。这也是编者结合多年来对普洱市的了解,以及对茶马古道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思考,努力将其辑录成书的初衷,其目的在于必要地阐明一些史实、事实,权作抛砖引玉,以资探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国粹普洱茶与茶马古道

第二章 茶马古道——中国南方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

第三章 以普洱府为源头的五条茶马古道

第四章 茶马古道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五章 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第六章 茶马古道——祖国西南极具含金量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 普洱境内的茶马古道遗迹

第八章 方兴未艾的茶文化旅游及其重新崛起的茶马古道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在全球20多亿人饮茶,40多亿人知道茶为何物的世界范围内,在茶与咖啡、可可并驾齐名为世界三大饮品的今天,茶始终不失为中国人的一种骄傲。因为,权威的科考成果,翔实的文史资料,以及极具说服力的物证,均在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中国是茶的源头、茶的国度。而且,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曾发挥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普洱茶,作为茶叶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底蕴的一大茶类,从西南各世居民族的先祖百濮人最早识茶、利用茶,到周武王伐纣时濮人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给武王;从1300多年前布朗族祖先叭岩冷带领族人在景迈山对茶叶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的栽培,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茶叶;从唐代“散收无采造法”,到明代“蒸而成团”;从土法制茶到机械制茶;从自然发酵到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成熟;从自产自销到以茶易马“西蕃市之”;从“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北京)尤重之”,到作为大宗商品出口海外;从与其他物质“和烹而饮之”,到明清以后回归本位,倡导原叶调制、冲泡等等,普洱茶不仅有着几千年的创制历史,而且始终以其不可替代的产地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到的加工工艺,独特的陈韵品质和浓郁的民族气息,正在成为我们茶叶王国中至尊至贵的名门望族。

普洱茶因何得名?据《茶王赋》记载:宁洱县贡茶首推西门山茶,西门山亦称普洱山、天壁山。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普洱(今宁洱县)设元江分府,后来元江府知府章履成在其编纂的《元江府志》中记载: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作贡。1931年成书的《中国古今大辞典》提到“宁洱县境产茶,名普洱茶,清时普洱府以是名”。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史料中有关普洱茶名由来的最权威的记载。是故普洱人自古至今众口一言: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再有普洱府。

何为普洱茶?大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普洱茶是以原普洱府所辖及周边地区所产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自然后发酵和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的散茶、紧压茶和茶膏的总称。这里面包括了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其主要产地和区域是原普洱府所辖及周边地区;二是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三是加工工艺是独特的后发酵工艺,包括自然后发酵工艺和人工渥堆后发酵工艺;四是理化指标必须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的发现,最初与茶马古道上马帮长时间的运输有关。对于这种特殊工艺的形成发现和总结发展,民间至今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P2-3

序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普洱茶热再度兴起,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茶马古道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正在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热点。一条条形成于唐宋时期,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茶马古道,于今天来说,尽管失去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随着有关茶马古道的出版物、影视作品、学术专著的大量出版发行,尤其是全球互联网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无穷的魅力,吸引广大网民高频点击、热情参与,一时间,茶马古道一词铺天盖地而来,文化界、学术界、科考界、旅游界专家,以及众多媒体记者纷纷涉足其中,或考察论证,或采访报道,更有甚者不远万里背包前来世界茶源、中国荼城、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云南普洱市踏访,全身心地感知神秘古道与众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特有的韵味。

即使如此,漫长的古道始终如同含羞的少女,在其神秘的面纱下让世人知其一,而难知其二、三。那么,茶马古道又缘何这般吸引世人眼球?古道本身又蕴含着些什么呢?诸如此类问题,对于世代“仰食茶山”的普洱人和有幸在这里生活、工作,并挚爱着这方热土的人来说,他们对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感知显然会有所不同。这也是编者结合多年来对普洱市的了解,以及对茶马古道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思考,努力将其辑录成书的初衷,其目的在于必要地阐明一些史实、事实,权作抛砖引玉,以资探讨。

后记

本着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编者历经两年多时间,在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和前人、今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挖掘、整理、思考,以及梳理、归纳、提炼,数易其稿反复审校后,终于完成了此书的编纂。而编书的目的一是从普洱人的角度看茶马古道,以便外界客观、真切地加深对她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对茶马古道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期冀更多的关注者在关注茶马古道、关注普洱茶的同时能更多的关注和审视其源头乃至沿线区域民族经济的发展。出于这么一种初衷,编者实属良苦用心。

但无论是普洱茶热的兴起,还是茶马古道热的到来,二者始终作为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难以割裂。对于茶马古道备受社会关注的原因,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上不断扩大的普洱茶市场需求,使茶马古道不断延伸、发展,并最终贯通各地。古道在促进沿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对外开放,以及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和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而且,在全国上下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作用必然会像极具大众亲和力的普洱茶一样,同时受到应有的关注。

二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交通与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的巨大时代反差,导致了现代人在思想上的碰撞,进而刺激和勾起了人们对古道沧桑巨变的无限遐思和对古代重要交通工具——马帮,及其马帮精神的追忆。

三是对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底蕴的普洱茶的追捧,以及对其后发酵后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最大特征和特有的保健属性、文化属性和类股票属性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使人们对千百年来一路伴随世界茶叶传播、流通,特别是普洱茶发展的茶马古道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普洱茶如何从其原产地、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呈网状向四面八方运销、辐射开去,并在漫长的运输途中自然发酵,以致成就其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感性冲动和理性思考。

四是对历史上滇、川、藏地区,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面对高山峡谷阻隔,为打通与外部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在陡峭的高原上踩出的一条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生命力最长、最艰难的古代维生素通道,及其沿线优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萌生了旅游和科考探险的心理。

五是有感于神秘古道永不磨灭的重大历史性贡献。与其它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样,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神秘古道谱写的茶马文化终将以它独特的魅力永葆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神奇光环。等等。

作为编者,我们也始终认为,茶马古道的深刻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在此书的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老师、朋友和好心人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书中所采用图片均系普洱日报社杨志坚、宁洱县委宣传部白马辛荣、罗燕、徐培春,盐津县文化馆侯林等人提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参考的研究成果及其书目、引用的出处,已经尽量列举出来,若有疏漏实非本意,万望海涵或予以告知。同时,由于此书系业余收集整理、编写,时间、精力受限,更因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仁和广大读者给予见谅和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10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道叙茶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飞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57999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