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代绪论、核心报告和八个专题报告,从整体和不同角度对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实践作了深入分析。
这部著作通过社会学理论的提炼和实际内容的研究,向全国推介杭州市近年来在城市社会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同时,也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图书 | 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代绪论、核心报告和八个专题报告,从整体和不同角度对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实践作了深入分析。 这部著作通过社会学理论的提炼和实际内容的研究,向全国推介杭州市近年来在城市社会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同时,也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杭州的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社会学理论予以提炼、总结,向全国推介杭州市近年来在城市社会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同时,也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转型和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色,用任何世界上现有发展模式都难以解释,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研究这种“中国经验”。 作者对杭州多个有代表性的“社会复合主体”,例如西溪湿地、西泠印社、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台保护工程等典型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考穿,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成果包括一篇核心报告和八个专题报告,结集为本书。 作为一个地方性范例的“杭州经验”,可称“中国经验”的一个缩影。而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观察研字:“杭州经验”的各个侧面,提炼其成功之处,也就勾画出了“中国经验”的一页亮丽篇章。 目录 代绪论 “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一个地方范例——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新探索对于应对五大挑战的启示(郑杭生) “杭州经验”与“中国经验” “杭州经验”与“五大挑战” 简短的小结 第一篇 核心报告 “社会复合主体”的追求:生活中更高品质的创新和创业——“杭州经验”理论与实践的一种社会学分析(郑杭生 杨敏) 第一章 社会学视野下的“杭州经验”探索(郑杭生 杨敏) 一、“杭州经验”的表层探因:全球叙事与地方故事 二、“杭州经验”的深层困题:利益分化中的社会共同体与社会共同性 三、“杭州经验”的郑重抉择:新型现代性的实践探索 第二章 “杭州经验”的当前阶段:“社会复合主体”(郑杭生 杨敏) 一、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思路的演进 二、社会复合主体概述 三、社会复合主体的基本特征 四、社会复合主体的类型分析 第三章 复合主体的新理念:破解生活世界与系统世界的张力(郑杭生 杨敏) 一、来自西方世界的迷惘 二、社会复合主体的追求:重建生活世界 三、讨论:“复合主体”的动态性——引领现实与孵化未来 第四章 复合主体的“深厚创新”:软资源的创造性运用(郑杭生 杨敏) 一、“创造性破坏”之痛与杭州的不凡之音 二、从历史长卷到当代鸿篇 三、复合主体与“传统的发明和现代的成长” 四、讨论:探索文化创新的常青之道 第五章 复合主体的“品质创业”:前沿思考与草根精神(郑杭生 杨敏) 一、社会行动的新模式构架:生活品质网群的探索 二、来自生活实践的网群动力 三、“我们”在行动:创业之大众化和品质化 四、讨论:生活品质网群如何“更好” 第六章 复合主体的协作平台: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的良性配置(郑杭生 杨敏) 一、“四界”互构与“五域”谐和 二、社会公正:复合主体实践的题中之义 三、讨论:社会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兼和 结语 “社会复合主体”的多重意义(郑杭生 杨敏) 第二篇 专题报告 第一章 社会复合主体的创生、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对杭州城市建设实践的一种社会学分析(张兆曙) 一、社会复合主体的创生逻辑 二、社会复合主体的参与结构 三、社会复合主体的创新机制 结语 第二章 培育社会资本推进社会建设——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实践(奂平清)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实践及其社会资本意义 三、社会复合主体创建社会资本的机制 四、社会复合主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杭州市“复合创业主体”理念的创新要素分析——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视角(李棉管) 一、“复合创业主体”理念的实质 二、创新要素之一:更新形式的以人为本——既强调服务又强调参与 三、创新要素之二:国家(或政府)与社会——合作性的双赢 四、创新要素之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信任——文化互信 五、创新要素之四:理念前瞻性——提升软实力 结语 第四章 走向服务型善治政府——杭州复合创业实践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饶旭鹏) 一、政府职能:历史比较的考察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与目标:实践结构论的视角 三、杭州复合创业主体的善治理念: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四、杭州复合主体的创业实践:善治政府的治理策略 结语 第五章 城市建设治理的意义认同、行动整合及平台构造——来自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思考(李伟梁) 一、城市建设的治理行动与社会目标的意义认同 二、社会行动的多元整合 三、社会参与的场域构造 结语 第六章 协同创业:复合创业主体间的合作选择及其机理——文化创业“杭州模式”的社会学透视(童潇) 一、问题:文化创业发展的基础定位及其供给改革 二、文化创业的新型创造:一种“逆发展困境”及矫正思路 三、合作的模式:复合创业主体问的耦合机制 四、合作的构成:复合创业主体的团结方式 五、合作的选择:复合式创业主体的制度生成动力学解释 六、合作的绩效:合作成果和创业人才的共生性繁荣 结语 第七章 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双赢互利的创新实践——对杭州市复合创业主体的经济社会分析(方劲) 一、杭州市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挑战 二、杭州市复合创业主体的创造性实践 三、杭州市复合创业主体的多重意义 结语 第八章 社会复合主体:社会组织的思路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胡宝荣) 一、发展中的我国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路创新:社会复合主体创新 三、社会复合主体的杭州经验:作为主体的社会组织 结语 附录 提炼杭州经验、汇集地方经验、贡献中国经验的好形式——简评“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郑杭生) 一、提炼杭州经验的有效手段 二、会聚地方经验的有效途径 三、贡献中国经验的有效形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杭生//杨敏//奂平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112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3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99.275.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1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