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郁达夫正传/名家正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华情种;他笃于友情,和郭沫若相交几十年;他也是20世纪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叙说了这为旷世文人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科。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留日期间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以抗日为宗旨组织了创造社。郁达夫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封建道德大胆地进行挑战,部分作品还表现出爱国主义思想。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格调清丽。

目录

第一章 也为神州泪暗弹

第二章 《沉沦》骇俗世

第三章 创造复创造

第四章 古都伤怀

第五章 南北奔波

第六章 暴风雨中

第七章 异域捐躯

试读章节

郁达夫,原名文,浙江富阳人。1896年12月7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三日)出生。三岁丧父,家境窘迫,仅靠几亩祖传薄田和母亲陆氏摆设炒货摊维持生计。七岁入乡塾启蒙。1907至1911年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后考入杭州府中学。1912年夏转入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未及半载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次年春改读美国浸礼会在杭州办的蕙兰中学,仅三个月即中断学业回乡。

1913年10月上旬,十八岁的郁达夫跟着长兄郁曼陀东渡日本求学。那时郁曼陀在北京高等审判厅任推事,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同行的还有郁曼陀续弦的妻子陈碧岑。

太阳冉冉地升高了。“长崎丸”轮船慢慢驶离了上海杨树浦汇山码头。经黄浦江,出长江口,像一条巨鲸冲入了茫茫的大海。故国的陆地,本来是由青翠的浅山、金黄色的沙滩、耸立在岸边的灯塔和建筑物组成了立体的画面,随着轮船的渐行渐远,速度加快,渐渐缩成了飘浮在海面上的一条直线,又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在海与天的交接处上下跳动着。

郁达夫鹄立在船舱的后部,西望着祖国的天空。红日已经变得白晶晶的了;那一个远远的在波涛起伏中跳动着的小小的黑点,也终于被地平线的空虚所吞没。

一切熟悉而又亲切的东西都在眼前消失了。然而郁达夫却一点儿离乡去国的悲感都没有。相反,海天一碧,无涯无际,使他知道了世界原来竟如此广阔!而自由自在飞翔嬉戏的白鸥水鸟,又使他感受到了自由的乐趣。从故国封建的樊篱中挣脱出来,他在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解放。

在海上的航行,郁达夫终日立在船楼上,饱吸着天空海阔的自由空气,尽情地欣赏着大海的种种美妙奇景。海上的日出日落,无比壮丽,无比辉煌。第一次出海的郁达夫,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真像是参加盛典一样。海水随着深浅不同以及阳光的强弱,日夜的交替,变换着各种颜色:有时蔚蓝,有时赤红,有时暗绿,有时浓黑。它们仿佛在预示着郁达夫色彩斑斓的,而又变幻莫测的前程。夜晚,躺在甲板上仰望那天幕上的秋星,整个身子随着波涛的起伏一起一落,就好像重新回到了婴儿时期,睡在母亲轻轻晃动着的摇篮里。此时郁达夫身心俱净,一切杂念都荡然无存,只有玫瑰色的希望和梦幻占据着他的心灵。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驱使,为一种美丽的憧憬所吸引,他几乎是怀着一种类似于狂欢的心情,任轮船载着他驰骋过波涛的峰顶,奔向那个富有诱惑力的岛国——日本。

船到了长崎港口。日本西部的这个通商口岸,小岛纵横,山青水碧。郁达夫在这里初次见到了日本的文化和日本的民俗与民风。那时正值他十八岁盼青春期,在他的眼里,长崎真像是一个活泼天真、清丽可爱的少女。

濑户内海介于日本本州和九州、四国之间,系从东到西一条狭长的水域。当轮船驶过濑户内海时,郁达夫望着四周如画、明媚无比的两岸的山光月色,恍如置身在仙境中一般,禁不住赞叹道:

“呀!呀!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是否就是这一块地方?”

“怕不是吧?”郁曼陀摇摇头说,“蓬莱和瀛洲,相传都在渤海中呢。”

陈碧岑微微一笑,说道:“怎么,文弟想要做一个访蓬瀛的方士么?”

郁达夫两眼痴痴地眺望着两岸秀丽的景色,和星罗棋布的果园、垦植园。在内心深处,他当时的确是把日本当做自己理想中的蓬莱仙岛的。

忽然,几艘日本海军的战舰从远处泼剌剌地冲了过来。平静的海面被劈开了;从巨大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在一碧如洗的天空里划了几道又粗又长的黑线,然后又慢慢飘散开去,变成了一团团烟云。

“呜!——呜——”轮船赶紧拉响了汽笛,规规矩矩地让在了一边。  一字形编队的日本海军舰队飞也似的冲了过去。舰上的官兵们一个个耀武扬威,充满了杀气。

轮船上的日本人都齐声欢呼起来:

——“这是要开到青岛去的啦!”

——“不,也许是要去上海。”

——“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哪儿都能去的呀!”

——“俄国不是对手,中国更不在话下。以后就看和美国一比高低了!”

郁达夫默默地听着,他的头嗡嗡直响,好像挨了一闷棍似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耻辱,使得他在那些欢呼雀跃的日本人面前简直抬不起头来。

“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

他暗暗向上天祷告,眼泪快要滚下来了。

由神户到大阪。去京都。去名古屋。郁达夫跟着兄嫂一路上且玩且行,到东京时已经是十月将尽了。他们在小石川区一处高台上租了房子。安顿停当之后,就开始了新的异国生活。P1-4

序言

这套书,特别要说明的,是“正传”二字。

鲁迅先生当年为《阿Q正传》题名之时,颇费斟酌,各传名目繁多,皆不好用,最后,便从“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中提取“正传”二字,用于阿Q,类乎戏笔。

其实,“正传”实很必需,在一个“戏说”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名家正传”,便是廓除“戏说”,本于信实,由有研究功力的作者以简赅之文辞,诚恳之态度,状名家之风貌,留历史之真迹。

其先,或已有更宏博厚重的评述,现在的本子,则是较扼要的一种,原因无他,乃是景观太多,时间有限,必得偏劳内行的人士,设计了最佳的路线,逐一指引给我们看。

当然我们期待,借此路径,让更多的名家,走近更多的读者。

主编 启

书评(媒体评论)

郁达夫是一个脱胎于古典意境而又迷惘于乱世中国的浪荡才子。

——郭沫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郁达夫正传/名家正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逢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1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