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遭到经济制裁?中国怕不怕经济制裁?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经济制裁原理和策略的著作《中国不怕》要回答的问题。
近些年来,经济制裁的幽灵一直在国门外徘徊。面对“汇率操纵国”的指责,面对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保障的担忧,国内却缺少对于经济制裁原理和策略的系统研究。正是由于对经济制裁缺乏研究,才在有些地方过度紧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在《中国不怕》一书中严厉批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指责与威胁,对汇率争议、粮食安全等持续困扰中国的大课题给出了全面、严谨的解释,其结论颠覆了社会上流行的观点。
《中国不怕》分为“汇率篇”“贸易战篇”和“粮食安全篇”三个部分,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中国是不是“汇率操纵国”?
第二,贸易战有多大的作用?中美之间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战?如果爆发贸易战,中国能否获胜、损失有多大?
第三,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爆发“粮食战争”的话,中国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
徐滇庆教授和李昕博士在《中国不怕》中的结论是:
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中国不怕汇率争端!
美国在经济上的真正对手是日本、欧盟,而不是中国。如果美国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其结果只能是加速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中国不怕贸易战!
近年来,中国是粮食净出口国,只要放弃粮食生产能力,只要能保证口粮的自给度,中国完全可以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中国不担心粮食安全,更不怕“粮食战争”!
汇率篇
第一章 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吗?
第一节 稳定币值不等于操纵汇率
第二节 操纵货币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什么叫汇率操纵国?
第四节 货币操纵与反倾销
第五节 人民币保持和美元固定汇率是否损害美国人的利益?
第六节 伯格斯坦的双重标准
第七节 汇率和逆差的关系
第二章 汇率的度量标准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汇率度量标准
第二节 依据货币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第三节 在外汇市场上没有纳什均衡
第四节 本币贬值未必改善经常项目
第五节 贸易权重法的误差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就业机会
第一节 伯格斯坦的假设
第二节 作茧自缚,加大美方逆差
第三节 美国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第四节 美中贸易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两种汇率调整
第六节 25年前的老戏会不会重演?
第七节 主动调整汇率的目的和策略
贸易战篇
第四章 以史为鉴谈制裁
第一节 为什么会有经济制裁?
第二节 199次经济制裁
第三节 新千年以来的经济制裁
第四节 历史上荒诞的粮食制裁
第五章 剖析经济制裁
第一节 经济制裁的目的
第二节 经济制裁的方式
第三节 经济制裁的代价
第四节 经济制裁成功率
第五节 经济制裁六条戒律
第六章 美中贸易战推演
第一节 爆发美中贸易战的可能性
第二节 非不为,不能为
第三节 斗鸡博弈及中美双方的选择
第四节 美国的逻辑:只想赢,输不起
第五节 轮胎特保,投石摸底
粮食安全篇
第七章 争论不休的粮食安全
第一节 特别敏感的话题
第二节 布朗引起的风波
第三节 去伪存真,高瞻远瞩
第八章 中国不缺粮
第一节 粮食安全的定义
第二节 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第三节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上升
第四节 粮食价格稳定
第五节 库存充足,心里不慌
第六节 中国谷物生产趋势
第九章 中国遭遇粮食危机的可能性
第一节 呼唤危机意识
第二节 天灾对中国的威胁
第三节 痛定思痛,回顾大饥荒
第四节 保护耕地资源
第五节 保护水资源
第六节 粮食危机,言过其实
第十章 粮价暴涨谁之过
第一节 国际粮价暴涨
第二节 泼向中国和印度的污水
第三节 谷物总产出有增无减
第四节 主要谷物出口国减产
第五节 粮食库存量下降
第六节 粮价波动与边际调整
第七节 粮食需求的变化
第八节 粮食进口国与出口国
第九节 国际粮价上涨赖得着中国吗?
第十节 替印度说几句公道话
第十一节 粮价剧烈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十二节 粮食进出口预测准吗?
第十一章 对外依存度
第一节 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度
第二节 口粮是粮食制裁冲击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 对饲料和工业用粮的冲击
第四节 各国的粮食自给率
第五节 中国的粮食自给率
第十二章 粮食制裁与中国
第一节 粮食制裁的威力极其有限
第二节 触发粮食危机的要素
第三节 粮食危机模型
第四节 天灾减产对粮食安全的冲击
第五节 粮食制裁对粮食安全的冲击
第六节 合理的谷物库存量
第七节 进口谷物的可能性
第八节 海地——现代版寓言
第九节 进口粮食不等于摧毁农业生产基础
第十节 粮食补贴与倾销
第十一节 见怪不怪,走自己的路
第十二节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2010年3月24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在美国国会作证的时候要求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currency manipuIator)。在经济和金融学教科书上很少见到“汇率操纵国”的提法和有关案例分析。既然伯格斯坦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刨根问底,认真探讨一下汇率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汇率制度从浮动汇率到固定汇率,中间有十几种选择。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汇率制度,一国采取何种汇率制度取决于该国的贸易、金融、经济状况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高低取决于外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好处是政府无须干预,也用不着高额的外汇储备。坏处是汇率上下波动,很不稳定,不利于国际贸易,也不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由于浮动汇率比较容易遭到金融投机集团的炒作和投机,即便是主张货币自由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并不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盯住某种基础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当前,由于美元是国际基础货币,许多国家的货币盯住美元。众所周知,外汇市场上对各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随时都在变化,为了实现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不得不扮演非常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当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增加而供给不足时,央行就提供本币,回收美元;当外汇市场对美元需求上升而供给不足时,央行就提供美元,回收本币。要做到这一点,央行手上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集团就是看准了泰国、印尼等国的外汇储备有限,突然大量抛出这些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直到这些国家的央行耗尽了手中的美元储备,导致汇率体系崩溃,从而从中牟取暴利。
央行购进或者增发本币以维持币值稳定,这正是央行的职责。央行是货币发行者。你印的票子,你就有责任维持票子的信誉,保持货币拥有稳定的购买力。世界各国的央行都以稳定币值作为主要目标。如果本币的币值不稳定,就是央行的失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这样干的,稳定币值与操纵货币是两回事。
P4-5
应徐滇庆教授的邀请,我很高兴为他的新作《中国不怕——徐滇庆论汇率、贸易战与粮食安全》写上几句话。
粮食安全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必需,也是保障国家独立、稳定的重要条件。在吸取和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特别谨慎小心。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相当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近年来,农产品市场非常繁荣,供给充足。在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依然保持价格稳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能够活得很好。所谓“中国崩溃论”是毫无根据的。
我在几十年经济研究中深切地体会到,在研究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要特别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外一个倾向。在粮食问题上强调自力更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排斥打开国门,通过国际贸易,互通有无,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是否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在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之间实现最优配置。众所周知,在国家之间,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都不可能自由流动,可是,通过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国闲置的土地资源。我国人多地少,而有些国家地多人少,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如果进口一些粮食和饲料,就能够将我们的一些土地资源从生产低效益的粮食作物转变为生产需要较多劳动力、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果能让一部分土地得到休耕轮作,还可以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紧张状态,保护生态环境。
有些人担心,一旦打开国门,假若外方撕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进口合同,就有可能使我国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量的概念。如果在农产品供给上过度依赖外国,难免会受人制约,陷入被动。如果进口的农产品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我们完全可以持有主动权,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国土利用,无疑可以借助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但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粮食安全则不能依靠国际市场来保障,需要由国家政策、计划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历史上贸易战的案例,特别是涉及农业制裁的案例,从中找出规律,作为政策、计划调控的依据,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我们在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动态势。徐滇庆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贸易战案例和具体的数据,能帮助我们掌握贸易战的一般规律,做到有备无患。就像驾船一样,只要熟悉水性,就能够驾驭水流,提高运输效率。既不要盲目冒险也不必望而生畏。在学术研究上就要大胆探索,广开思路,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我认识徐滇庆教授已经很多年了。他在海外执教多年,非常热爱祖国,曾经在税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他每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内,还有一半的时间在北美和世界各地工作、研究。这种状态给他提供了比较独特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我在十年前访问加拿大的时候,曾经和徐滇庆教授一起讨论过农业问题。他经过考察后提出的中国粮食储存体制改革的建议,得到了领导层的首肯。在本书中他总结了历史上各次贸易战的案例,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其中有许多观点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推敲、思考。 本书中还有许多新的观点值得关注。例如作者指出中国不缺粮,由于粮食库存过高,造成了一些损耗和浪费。他建议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降低粮食库存。这些观点都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为此,我非常乐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刘国光
2010年7月12日
粮食安全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必需也是保障国家独立、稳定的重要条件。徐滇庆教授在大量的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用客观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能够活得很好,所谓“中国崩溃论”是毫无根据的。本书中还有许多新的观点值得关注。例如作者指出中国不缺粮,由于粮食库存过高,造成了一些损耗和浪费。他建议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降低粮食库存。这些观点都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为此,我非常乐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刘国光
徐滇庆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十分有活力的学者。他虽然在国外任教,但一直关心着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多年来致力于把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科学原理与中国的国情、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报刊上,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