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比安基经典森林故事集(共3册全彩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一套合集不仅包含了《森林报》春、夏、秋、冬四部分,此外还第一次翻译出版了比安基的经典森林故事集——《森林童话》。这是第一版大开本、全彩仿报纸设计的森林报,色彩丰富,极具童趣,也更贴合原著的出发点——来自森林的报纸,更适合孩子阅读。《森林报》还是一本博物志,寓教于乐。小朋友们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从森林里的八卦中得到欢笑,更能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对于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大有裨益。森林里的乐趣无穷多,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年四季中演绎着别样的人间烟火。细细读来,这些小动物们更是平易近人,似乎就是成天打闹的隔壁邻居一般,亲切可爱。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以报纸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森林里的故事。全书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个季节又按月份顺序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动植物的日常生活的图景。每个月的报纸都会包含几个固定栏目——“农村消息”“城市新闻”“山林猎事”“森林秘密知多少”“公告”。此外不定期的还有“维利康诺夫讲故事”“祝你钓大鱼”等栏目。生动活泼,趣味横生。《森林童话》则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它有十几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讲述了动物间的小恩怨、小纠葛。

目录

《森林报·上》

 冬眠苏醒月(春季第一月)

 候鸟归乡月(春季第二月)

 莺歌燕舞月(春季第三月)

 飞禽筑巢月(夏季第一月)

 雏鸟出生月(夏季第二月)

 群鸟飞行月(夏季第三月)

《森林报·下》

 候鸟别乡月(秋季第一月)

 冬粮丰储月(秋季第二月)

 冬客拜访月(秋季第三月)

 雪路初现月(冬季第一月)

 饥饿难熬月(冬季第二月)

 忍耐残冬月(冬季第三月)

《森林童话》

 花鼠与熊

 眼睛与耳朵

 尾巴

 小阁楼

 林中带刺的小圆面包

 老狐狸与小老鼠

 猫头鹰

 初猎

 红色的小山冈

 蚂蚁赶路回家记

 一只名叫吱吱的小老鼠

 安纽特卡的野鸭

 双尾山雀

 一只名叫补丁的小狗

 音乐家

 一只名叫汪汪的大狗

 在兔尾巴上抹盐

试读章节

3月21日是春分。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半天天上有太阳,半天是夜晚。在这一天,森林里要庆祝新年——春天来了。

咱们老百姓有这样一个说法:3月是温床,3月是滴管。这时候太阳开始征服冬天:积雪变得松软了,出现了蜂窝样的洞孔。雪的颜色也变成了灰色的,已经不是冬天的样子了,它认输了!看它的颜色,就知道它的日子快要到头了。无数的小冰柱从屋檐挂下来,亮晶晶的,水顺着它们往下流,一滴,又一滴……水渐渐聚成水洼。街头巷尾的麻雀欢欢乐乐地在水洼里扑棱着翅膀,想洗掉羽毛上一冬天的尘垢。花园里,响起了山雀如银铃般欢快的歌声。

春天展开阳光的翅膀飞到我们这儿来了,它有着严格的工作秩序。首先,它要解放大地:融化冰雪,露出地面。这时,水还在冰底下沉睡,森林也在雪底下沉睡。

按照俄罗斯古老的风俗,3月21日这天的早晨,人们用面粉做烤“云雀”吃。这是一种前面捏个小鸟嘴,用两粒葡萄干当眼睛的小面包。这一天,我们把鸣禽放飞到大自然里去。按我们的新习俗,飞禽月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把一天的时间全都交给有翅膀的小朋友:往树上挂成千上万个“小鸟之家”——椋鸟屋、山雀屋、树洞式人造鸟巢;把树枝交叉捆绑在一起,以便鸟儿容易搭巢;为那些可爱的小客人们开办免费餐厅;在学校和俱乐部里举行报告会,报告鸟类大军是如何保护我国的森林、田地、果园和菜园的,应该怎样爱护和欢迎咱们那些快乐的有翅膀的歌唱家们。

3月里,母鸡在家门口就可以把水喝个够了。

白嘴鸦拉开了春之幕。在冰雪消融后露出的地面上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白嘴鸦。

白嘴鸦在我国南方刚刚度过了冬天。现在,它们急匆匆地回到了我们北方——这里是它们的故乡。一路上,它们不止一次地遭遇了冷酷无情的暴风雪,一批又一批的白嘴鸦由于和暴风雪搏斗,累得筋疲力尽,死在了半路上。

最先飞到目的地的都是最强壮的。它们此刻在休息,正大摇大摆地在道路上踱步,用坚实的嘴巴刨着泥土。

天空中密布的黑压压的乌云消散了,只见蓝天如洗,云朵成堆。第一批小野兽诞生了。麋鹿和狍子展露出了新的犄角。金翅雀、山雀和戴菊鸟在林子里唱起了歌。我们在等待椋鸟和云雀的飞来。我们在树根被掘起的云杉树下,发现了一个熊洞,于是便轮流守在这里,只要熊一出来,我们就报道。一股股雪水悄悄地在冰层下汇集。森林里,树上的积雪融化了,到处都是滴滴答答的声音。到了夜间,寒气就把融化的水重新冻结成冰凌。

田野里还有积雪,可是兔妈妈已经生下了兔宝宝。

兔宝宝一生下来就睁开眼睛了,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大衣。它们一出生就会跑,吃饱奶就跑开了,温温顺顺地躺到灌木丛里或草墩下面,根本不管兔妈妈跑到哪里去,它们既不叫唤,也不调皮。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兔妈妈在田野里四处蹦蹦跳跳,早把它们给忘记了。可是,它们仍然躺在那里,它们可不能乱跑呀!因为一乱跑,就会被老鹰看见,或者被狐狸发现脚印。

看,好不容易兔妈妈从旁边跑过。不对,这不是它们的妈妈,而是一位别人家的兔阿姨。兔宝宝们跑到她的面前去请求:“喂喂我们吧!” “好吧,好吧,请吃吧!”兔阿姨喂饱了它们,又向前跑去。

兔宝宝们又回到灌木丛里去躺着。这时候,它们的妈妈正在什么地方喂别人家的兔宝宝呢。

原来,兔妈妈们之间有这样一个约定:它们把所有的孩子,都看成是它们大家的孩子。无论兔妈妈在哪里见到一窝兔宝宝,都会给它们喂奶吃。它们根本不在乎,这些孩子到底是它自己生的,还是别人生的。

你别以为兔宝宝没有自己妈妈的照顾,日子就不好过。根本不是!它们身上穿着皮大衣,暖暖和和的。兔妈妈们的奶又甜又浓,兔宝宝们吃上一顿,能好几天不饿呢!

到第八第九天的时候,小兔子就开始啃草吃了。

第一批花开放了。不过你不要指望在地面上找到它们,它们还被埋在雪里呢。在森林里,只是在边缘一带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可以看到沟渠里的水满满的。再一看,在这褐色春水上的光秃秃的榛子树枝上,正绽放出第一批花儿。

从榛树的树枝上,垂下一根根柔软的灰色小尾巴,人们把它叫做菜荑花序。其实它们的样子并不像一般植物的花序。你只要摇一摇这种小尾巴,就会有许多的花粉从它里面飘落下来。

奇怪的是,就在这些榛子树枝上,还开着别样的花。这种花,有的两朵、有的三朵生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很像叶芽。每个“叶芽”尖上伸出一对长长的鲜红“小舌头”,其实它们是雌花的柱头——这是榛子树接受异株授粉(异株花粉随风飘来)的器官。

风儿随心所欲地在光秃秃的树枝间游荡,没有树叶的阻挡,它可以随意地摇晃那些小舌头状的菜第花序,把花粉送到别的榛子树的小舌头状的柱头上去。

到一定时候,榛子花就会凋谢,花序会脱落,柱头会干枯。那时,每一朵花都会变成一颗榛子。

在我们列宁格勒州行车的道路上,可以看见一群群的小白鸟,它们很像鸡乌。它们是在我们这里过冬的客人——雪鸡、铁爪鸡。

它们的故乡在北冰洋沿岸和岛屿的冻土带上。在那些地方,还要过上好多日子,大地才会开冻呢!

森林里可怕的雪崩开始了。

在一棵大云杉树的枝杈上,松鼠正在温暖的巢里睡觉。

忽然间,沉甸甸的一团雪从树梢头落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巢顶上,一只松鼠窜了出来。可是它那些软弱无力的新出生的小松鼠还留在巢里呢!

松鼠马上扒开雪,幸亏雪只压住粗树枝搭的巢顶,里面那个铺着又软又暖的苔藓的圆巢,并没有被压坏。巢里的小松鼠,甚至还没有醒呢!它们还那么小,跟小老鼠一样大,既看不见东西,也听不见响声,浑身光秃秃的,没有毛。

在森林里,猛兽经常袭击温顺的动物,不管在哪里,只要一看见它们,马上就把它们抓住。冬天,白兔子、白山鹑在白色的雪地上,不容易很快被发现。可是,现在雪正在融化,不少地方已经露出了地面。狼呀,狐狸呀,鹞鹰呀,猫头鹰呀,甚至像白鼬和伶鼬这类小食肉兽,离得老远,就能看到已化雪的黑土地上的白兽毛、白羽毛。

所以呀,白兔、白山鹑什么的,就使起了计谋:它们开始脱毛,把毛变成别的颜色。白兔子变得浑身上下一身灰;白山鹑脱掉了许多白羽毛,在原来白羽毛的地方,长出了褐色和红褐色带黑条纹的新羽毛。现在兔子和山鹑不太容易被发现了,因为它们都换装了。

有些袭击小动物的食肉兽,也只好换装了。冬天,伶鼬浑身雪白。白鼬也是一样,只有尾巴尖儿是黑的。那个时候,它们能够很容易地在雪地上偷偷爬到温顺的小动物跟前去。因为白皮毛在雪地上不容易被发现。可是现在呢,它俩都换了毛了,变成了灰色的毛。伶鼬全身都是灰的,白鼬也变成了灰色的,只有尾巴尖儿还和原来一样是黑的。不过,衣服上有个黑点儿,无论冬夏都不碍事儿,雪地上不是也有黑斑、黑点儿吗?那些是垃圾和小枯枝什么的。在土地和草地上,这种黑斑就更是数不胜数了。P2-7

序言

《森林报》的作者维塔利·瓦连吉诺维奇·比安基(1895~1959)曾经多次回答有关此书的问题:它是怎样被构想出来的?它是何时问世的?它又是如何成长的?的确,《森林报》就像是一个成长的生物,随着一次又一次地再版,书的内容也不断增多。

我的面前放着一本1924年5月出版的儿童杂志月刊《麻雀》。5月这个月,是森林日历的第二个月(森林日历并非从我们平常所说的1月开始,而是从春分——3月21日开始)。《森林报》的篇章占去了杂志的8页。这8页里印满了简讯和当时大自然所发生的故事。比如,通报了谁是怎么样从春汛中逃生的——瞧,兔子甚至都不得不爬上了树。杂志里面还有插图。

还在少年时期,比安基就想把我们周围大自然生活中的那些季节变化,写成一本既有报道又有故事的书。在动物学家父亲的指导下,他已做过类似的报道。当时,维塔利打算成为一名科学家,继承父亲的事业。他考入了大学的生物系,但那时他几乎没有机会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革命,这两次重大事件不仅使他无法完成学业,还使他被迫离开了圣彼得堡。

1922年年末,比安基从阿尔泰回到家中。他开始拜访赫尔岑师范学院O.N.卡皮察组建的儿童作家艺术工作室,并开始写作。他的写作很顺利,他为孩子们写的关于大自然的书,把生物学知识、认知性,甚至童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923年至1924年初,他已经出版了《这是谁的腿?》、《谁的鼻子更好些?》、《谁用什么来歌唱?》、《森林小屋》、《第一次狩猎》,甚至出版了中篇小说《在伟大的航海途中》。

正是在这一时期,年轻的作家被邀请主持《麻雀》杂志(后来易名为《新罗宾逊》杂志)的大自然专栏,他与研究昆虫学的哥哥商量,共同选择了一个新的名称——《森林报》。本来是拿报纸这一名称来吸引读者,有趣的是它就像一份真正的报纸一样。两年后,维塔利·瓦连吉诺维奇把在杂志上发表的故事和报道搜集在一起,对其进行了补充,整理成书。

这本书就这样诞生了。起初此书还不算很厚。但是,每次再版的时候,作者都会再次浏览它,或者去掉些什么,或者补充一些东西,甚至加进去一些完整的章节。

从第二版开始,《森林报》中出现了《森林秘密知多少》一节,即答题游戏。作者在第五章还加进了关于著名的猎手瑟索伊·瑟索伊奇的故事和《林中的战争》、《农村消息》两个章节。后者讲的是乡村的工作和大家关心的事,它们与森林中的居住者们的生活联系不是很大,但有时会有交叉。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安基邀请了植物学家兼作家H.M.巴甫洛娃来参与《森林报》的写作,她一共写了28篇报道。

第六版的筹备使维塔利·瓦连吉诺维奇感到十分艰难。那是40年代末的事情。甚至在苏联的官方刊物上,那一时期也被称之为“苏联生物学的艰难岁月”。他的朋友、国立儿童读物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坚持让他对《森林报》进行修改——使之摆脱意识形态的抨击。他写道:“你对那些微不足道的补充材料表示抗议也没用,它们没有损害《森林报》,而是对它进行了补充,重要的是,把它从别人手中拯救了出来。眼下不应该对此轻视。”

这位编辑自己把“修改的东西”加了进去。1949年夏天,比安基收到了自己第六版的《森林报》。他是这样回答那位编辑的:“的确,看上去冠冕堂皇。但是,亲爱的,你要知道,当作者在自己的活的机体中找到那么多敌人炮弹碎片的异物,他会流出多少眼泪!当把他按在台子上,对他进行摧残,拿他做活体解剖,甚至还把他们用过的脏兮兮的工具留在他的伤口里,他的心是多么疼啊!真令人怒发冲冠!又让人无能为力……”

在1952年的版本中,比安基做了最小限度的改变:他撤掉了四个报道,但又加进了四个报道。

随后,他生前第八版和第九版《森林报》的出版都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比安基写道:“国立儿童读物出版社慷慨解囊,允许我加入12页彩色插图。我很快就写出了《一年——12个月的太阳诗篇》,以及许多新的报道。我加入了一个独立的栏目——《祝你钓大鱼》,故事都来自《森林报》编辑部附属的一个青少年小组的不同寻常的发现。H.M.巴甫洛娃也写了一系列新的报道。”

在临近结尾的时候,我想引用维塔利·瓦连吉诺维奇在一封信中的几句话:“您要问《森林报》的目的吗?十分简单,它是一本热爱故乡的土地和森林的自学课本。让孩子们和那些在心里仍保留着童真的大人们获得欢乐,而这欢乐深藏在生活的奇妙秘密之中,是在对我们星球上的所有生物进行‘同源关注’ (普里什温的术语)时才能充分感受到的。因为,人们对生物世界的关注是如此之少——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人们!可以说,他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太少了!”

最后,还要说的是,维塔利·瓦连吉诺维奇在自己的日记里曾经琢磨,学龄前儿童为什么那么喜欢他的《森林童话》那本书。他写道:“对小孩子们来说,他们在书中悟出了什么?……或许,是善良,是善良接纳了衰弱而又无助的安纽特卡野鸭——在这辽阔的世界上,它才不会感到陌生……其实,我的《蚂蚁赶路回家记》也是基于这一主题,《一只名叫吱吱的老鼠》也同样是。”也许,他是对的。孩子们悟出的是善良,而它也正是比安基创作的座右铭。

叶连娜·比安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比安基经典森林故事集(共3册全彩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维·比安基
译者 宋祖敏//冯新兰//赵秋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57314
开本 16开
页数 5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4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1.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85
丛书名
印张 36.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60
192
4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