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结构中,不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之认识对象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认识本身所赖以为凭的话语系统亦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的立场进行重构——否则我们将没有基本的哲学根据去谈论所谓“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问题。因此,“中国”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又是其思想根据;换言之,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判准只能是“根据中国”。
图书 |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春季卷2010年3月总第30期)/中国深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结构中,不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之认识对象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认识本身所赖以为凭的话语系统亦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的立场进行重构——否则我们将没有基本的哲学根据去谈论所谓“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问题。因此,“中国”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又是其思想根据;换言之,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判准只能是“根据中国”。 目录 卷首语:重新发现中国 主题研讨:重新发现中国(五) “民主”话语的意义变迁: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 报告为文本的分析 无理论:中国宪法教材编著体例缺陷评价与“新”体例设想 从美国教育的种种失败反思中国各级教育改革 学术专论 重考商鞅变法 知识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与话语分析 学术综述 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冷战国际史”海外研究状况简介 海外专论 新世界秩序中的个人权利 面对亚现代的新约福音 论坛:“邓正来新著出版暨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 编者按语 对哈耶克的一种个殊化研究 浅说邓正来二书 社会主义者也应该重视哈耶克 自由的难题:从生命存在到社会存在 从邓正来的为学想到三个“不等于 “哈耶克问题”到底是什么?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学理对发育公民社会的意义 哈耶克思想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计划与无知 作为一种学术典范的邓氏翻译一研究 自然乃功成——邓正来先生的哈耶克研究 能不能从理性的有限推论出正当的自由? 理性设计·自发秩序·中国问题 哈耶克的真问题, 什么是哈耶克的“真”个人主义 探究内生秩序 哈耶克与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 如何研读思想人物 邓氏“哈耶克研究”中的两条线及其启示 消极自由:限度与悖论 书评思考 历史远未终结社会主义进行时——读《社会主义转型》 厚薄之间的“理想图景”——简析邓正来“理想图景”建构中 的两种理论取向 “知识转型”:引进来与走出去——《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讲坛讲演录》序 批判的传播理论:权力、媒介、社会性别和科技 学者诗思 逝者存结构——纪念列维-斯特劳斯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春季卷2010年3月总第30期)/中国深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正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720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