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时的中国看世界(第8卷清朝英国法国俄国美国)
内容
试读章节

16世纪,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新教”盛行。可是那些保守的顽固分子却极力限制新教、争取旧教诸侯,希望重振帝国皇权,维护旧的宗教秩序。他们还组织了所谓的“耶稣会”。其中有一个狂热的耶稣崇拜者,他就是后来在捷克引起轩然大波的斐迪南。

当时的捷克人民正处于饱受奴役的苦难之中。1526年,捷克并入德意志帝国的版图,选举了其属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为国王。从此,捷克就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当时的捷克人民之所以接受这一条件,是因为与国王达成了一些交换条件:国王必须承认其王权是来自于捷克议会的选举;国王还必须遵守捷克的法律法规,尊重捷克人民在议会、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自治权利。然而,真正上任后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者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这些诺言。

17世纪初,国王鲁道夫二世推行天主教反动政策,残酷地迫害新教徒,激起了捷克人民的强烈愤怒。捷克议会发表声明称,如果国王不尊重捷克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捷克就不承认他为自己的国王。为了对这一声明表示支持,新教徒在布拉格组织起了一支武装力量。担心爆发更大动乱的皇帝被迫作出了让步。1609年,国王鲁道夫二世在签署的有名的“大诏书”上正式宣布:承认捷克人民拥有信教的自由,捷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宗教仪式举行礼拜、建立新教会和创办学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出30名“保护人”保护和监督“大诏书”内容的最终落实。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天,由于女真部落首领尼堪外兰的挑唆,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军队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得知消息后,努尔哈赤捶胸顿足,愤恨不已。当他质问明朝官吏原因时,得到的却是“实属误杀”的搪塞之词。随后,明朝归还了他父亲、祖父的尸体及13副铠甲,并让努尔哈赤接替建州卫都督一职,将这件事情就这样草草了结了。

异常愤怒的努尔哈赤认识到凭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去反抗明朝,于是便将复仇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尼堪外兰。次年五月,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兰的部落。尼堪外兰战败,躲进明营。经过3年的交涉,努尔哈赤获得明朝的批准,派部下在明营杀死了尼堪外兰,一来终雪杀父之仇,二来占领了尼堪外兰的部落,从此迈开了统一女真的步伐。

当时,正值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个部落不断迁徙、发展壮大的时期,为了争夺地盘,各部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实现女真各部统一成为了女真人的迫切愿望,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努尔哈赤登上了历史舞台。

努尔哈赤采取先内后外、先弱后强、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着手统一建州本部。他力排众议,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本部的统一,继而夺取了东海部。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叶赫为首的海西四部联合其他部落共3万多人向努尔哈赤发动了进攻。面对着兵力占有明显优势的敌人,努尔哈赤非常冷静,他利用敌人头目多、军令不统一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并且用派人侦察敌情、用精兵设置埋伏,取得了古勒山之战的重大胜利。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率军队一举吞并了叶赫部落,统一了海西女真。

努尔哈赤相继以各种方式统一了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和野人女真。历经36年的南征北战,最后终于完成了女真统一的大业,进而为创建满文、创建八旗制度和建立后金政权作足了准备。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考虑到时机已成熟,羽翼丰满的努尔哈赤发布“七大十艮”,正式向明朝宣战。

然而,捷克人民的苦难并未到此结束。1617年,斐迪南上台后采取了更加暴虐的统治。他撕毁了“大诏书”,残酷地压迫新教徒,拆毁新建的教堂,将做新教礼拜的人投入监狱,并且宣布,凡参加新教集会的都是暴民,要加以严惩。在信仰自由受到极大摧残的情况下,捷克人民终于拿起了武器,开始了反抗。

P5-7

后记

找寻一种读史的方法

(代后记)

我们在找寻一种让大家自己来阅读历史的方法。

我们为之准备了三年时间,但拿出的成果仍然不能令自己满意。所以,这只能是一次有待于精炼与丰富的尝试。但我们愿意先把它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历史是一条河。时间是河道。我们过去的历史阅读都是将河流分流到若干段不同的河道中,打捞各自需求的历史点滴——古今中外,泾渭分明。也因此,我们始终难以找到中国与世界的交汇之处。

我们太过于依赖他人对历史的解读,也太执著于自己所受到的历史学教育了。

学习多年的中国史和世界史之后,才发现历史这条河中唯一不变的只有河道,也就是时间。是的,时间的魅力无处不在。只有将中国在世界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切放在时间的河道中,我们才能发现,原来历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为了这一发现,我们开始讲求时间上的历史。这时间,可能是法国年鉴学派所谓的长时段,也可能是历史上很具体的某一个年、月、日。只有人类活动在这同一时间却不同的空间里,我们才能发现那条河,才能发现那条河中可资借鉴的内容,才能对历史作出属于自己的评判。

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比较,是需要我们多年不断追求才有可能达到的目标。

历史的比较是一门很专业化的学问。我们并不准备在这个领域中有新的开拓。但历史比较却多年来处于能与不能的争论之中。原因在于太多的人太过于追求比较的意义本身了。虽然我们主张在时间的河道中找寻河流中的内容,却不主张必须追求内容的同质化——历史中充满了无数的偶然性,它们不必是同时的,更不必完全是同地的。只要你在阅读时发现了它们,它们就以同时同地的方式进入了你的思想,这是属于你自己的收获,也是我们在编排上所做的尝试。

暂时放下传统的历史阅读方法吧。你的感悟不要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世界两分的地域分法,也不要再仅仅局限于东西文明的简单比较。把单一的目光放开去,你会发现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别处在做那件事。而看似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却在时间的作用下被我们或先或后地经历过,并且都产生了相同或相近的结果。这足以说明,历史从来没有相反的结局。

当然,作为一套从内容选择到编纂方法均属于探索性的图书来说,难免还存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有所欠缺,编纂经验不够丰富,对某些问题的阐释还不够精准等问题。对此,读者只需择善而从。

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给予了支持和鼓励、肯定和批评,这些是我们坚持下来的不竭动力。同时,我们还参阅了=大量的学术专著、论文和网络文章,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要面世了,我们心中惴惴。愿喜欢和不喜欢本书的读者都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批评,我们愿意用另一个三年把这部书编纂得更加精致。

编者

2010年12月6日

目录

前言:当中国遇见世界

公元1640年-公元1840年清朝、英国、俄国、美国

辫子王朝的开篇:“七大恨”

脚踩北斗星而来的帝王

南征北战建大金

祥瑞大清的缔造:皇太极登基

排行第八的“四贝勒”

鹿角宝座的争夺

“均田免粮”:人民泣血的呐喊

当人民终于在沉默里爆发

从“均田免粮”的辉煌到“一蹶不振”的结局

42天的皇帝梦:李自成

一切皆因生活迫

闯王顺利建“大顺”

顺治皇帝福临

“福”从天降“临”

刻意求治有所为

情缘断来佛缘起

历史的拐点:山海关大战

高官招降平西伯

冲冠一怒为红颜

再创盛世:清圣祖康熙

八岁稚童君临天下

宽仁之治开创盛世

文化发展兼容并包

反殖民主义的创举:郑成功收复台湾

效忠君国,抗击大清

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剔除中央政府的毒瘤:乎定三藩之乱

三藩势成割据

连绵八年祸终平

雅克萨之战

罗刹的殖民扩张

捷克“掷窗”事件

水深火热中的捷克人民

觉醒者的反抗

为了信仰而战:岛原天草大起义

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迫

天主派来与幕府战斗的使者

开启时代之门的钥匙

当新兴力量被逼到历史死角

从激烈的内战到光荣革命

只差一顶王冠的护国公:克伦威尔

激进的议员

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

太阳王路易十四

两次逃亡中的蜕变

太阳王的雄光照万丈

陨落前的悔悟

英格兰革命的转折:马斯顿荒原战役

议会军出师不利

“铁骑军”大破王党军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虎父偏生犬子

被迎来的专制君王

倒行逆施者的下场

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之一:俄瑞战争

水域纷争之始

彼得大帝的战争

为生存而斗争:腓力普王之战

人侵印第安文明

奴役与反奴役的抗争

奥土战争

缘来已久的战争

炮火造就的自卫战争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不甘于平庸的准噶尔兴起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中外第—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

和平谈判是众望所归

侵略野心与维护主权的博弈

《大清会典》完美出世

康熙大帝下令修典

利在大清,福泽万代

清官之秘密立储

同根相煎推新制

帝国心事几人知

平定准噶尔叛乱

狼子野心,西北又乱

此才此功,怎能不叹?

“顾命大臣”:隆科多

无法掩盖的显赫光芒

匪夷所思的权势之路

改土归流

环境造就的制度

半割据制度的覆亡

鄂西发展的新篇章

明末清初的思想新曙光

“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王夫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

宝座上的新面孔

文武双全,开拓疆域

爱养百姓,全盛之时

南疆终一统: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初出牢笼的俩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终是道不同

清设伊犁将军

平叛乱,建新城

天山南北,将军的使命

扑朔迷离的战场

奥格斯堡联盟之战

共同反法的攻势同盟

双拳难敌四手

彼得一世改革

陷入黑暗中的俄国

俄罗斯登上世界的舞台

《权利法案》华丽登场

大不列颠光荣革命

英伦三岛骄傲腾飞

安妮女王之战

战云密布

一战变乾坤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一切皆因王位起

烽烟四起,攻伐不止

英国首相第一人:罗伯特·沃波尔

几经波折的政治之路

有实无名的掌权者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王位该落谁家

两个国王的战争

奥地利的灾难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建立“理性王国”:卢梭

法治的先锋:孟德斯鸠

奥朗则布统治下的莫卧儿王朝

囚禁父亲的儿子

因小失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日不落帝国”的崛起:英法七年战争

两个国家的宿世纠缠

法国失去了殖民地和尊严

英国走上日不落帝国之路

“贵族的女皇”叶卡捷琳娜

宫廷政变之女王登基

贵族的黄金时代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重压之下的觉醒

万里长征,英雄东归

十全武功之首:大小金川之役

野心勃勃的金川土司

卷土重来的大小金川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对清王朝的“破冰之旅”

与机会擦肩而过

《大清律例》

条件成熟,修订法典

律载周详,而例难尽悉,全从皇意

发展与衰微:雍乾时期的中国经济

治世明君,清明统治

经济式微现苗头

转战多年:自莲教大起义

反抗封建压迫的工具:白莲教

起义受挫,女英雄勇跳崖

嘉庆帝执政

清龙汉凤之子

力挽狂澜,平起义

身死财亡:和砷之死

贫家少年初长成

靠山倒,大厦倾

太阳的崇拜者的呼声:天理教起义

众教归一名天理

义帜首举出河南

血腥镇压终失败

仃心治国,无力回天:道光皇帝

少年皇子显锋芒

初登帝位展宏图

生活俭朴,鲜作为

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

禁而不绝成祸患

风暴前的行动

虎门上空的滚滚青烟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英伦岛上的战争聒噪

强权下的反抗

俄固普加乔夫起义

不堪重压,揭竿而起

为农民当家作主而战斗

自由的雄起:美国独立战争

莱克星顿的枪声

飞向自由女神

法国大革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人权,人权,还是人权

独立自山的宣言

吁请世界裁判的《独立宣言》

追求共同幸福的宣言

机器的轰响:1733年英国工业革命

需求决定发展

蒸汽时代的回响

战火的洗礼:法国的热月政变

“不可腐蚀者”

劫后余生的领袖

拿破仑第一帝国

科西嘉岛的荣耀

拿破仑第一帝国登上历史舞台

英雄的败歌:滑铁卢之役

辉煌的征战过程

英雄惨败滑铁卢

自由之神的呼唤:多洛雷斯的呼声

“墨西哥独立之父”

“多洛雷斯的呼声”

圣母之间的战争

和睦时代:门罗及“门罗主义”

投笔从戎图报国

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你们别插手”

国际工人三大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动

1848年欧洲革命

法国革命

德意志革命

弱国无外交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先天不足:欧风美雨下的产物

后天畸形: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呼之欲出的革命形势

风起云涌的科学发明

公元1640年-公元1840年清朝文化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文化

紫禁城

当一座“禁止”之城拔地而起

是文化的宝库,亦是封建的象征

北京古天文观象台

于人间触摸星空

从战争的牺牲品到靓丽的风景线

清漪园:乾隆皇帝的花园

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劫后重生

中国戏剧的“双璧”

为其生,亦为其死:洪升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志怪鬼才的诞生

在仕途与鬼神之间

志怪经典《聊斋志异》

悲哀的科举,悲哀的人:《儒林外史》

千金一掷买醉酣

外史记儒林.曾为斯人悲

18世纪的全景风俗画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袁枚和龚自珍

柔情似水纳兰词

好“色”的袁大才子

不拘一格龚定庵

曾雪芹与《红楼梦》

傲骨如君世已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当历史来读的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与《老残游记》

凡尔赛宫和罗浮宫

凡尔赛宫:一个奢侈的替身,一个艺术的典范

罗浮宫:人类艺术的圣殿

印度古天文台

一位杰出王公的杰出之作

印度的天文纪念物

复活节岛:一颗神秘的明珠

当一颗明珠挣开蚌之束缚绽放光彩

笼罩于明珠之上的神秘之光

法国剧作家:高乃依与莫里哀

高乃依:一个创造悲剧、亲历悲剧的人

莫里哀:喜剧接近于悲剧的创作家

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

另一个“鲁滨逊”

一个冒险反抗的灵魂

冒险家的代名词:《鲁滨逊漂流记》

思想,请你自由地飞:《拉奥孔》

穿着苦难的鞋子走路的人

放思想一条生路

点亮美学世界的引路之灯

西方诗人普希金、歌德

天才的战士诗人:普希金

“推石头上山”的诗人歌德

走进歌德时代

思想之王:伏尔泰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

为自由而战

思想家的文学战场

星光璀璨的欧洲文学艺术殿堂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大仲马与《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与《茶花女》

曾朴与《孽海花》

《四库全书》

寓禁于征,举国献书

历经数载.终成巨制

《明史》与《大清一统志》

官修正史中“最完善之作”

内容最丰富、最完善的地理总志

戴震与“义理三书”

质疑好问的孩子

成就斐然

义理三书

民族教育史的骄傲:京师大学堂

百年名校艰难创建

中西并重的办学宗旨

从八大山人到扬州八怪

遁迹山林的山水画金陵八家

水墨写意画高峰的代表:遗民画家朱耷

旗帜鲜明的艺术革新派:扬州八怪

国粹的渊源:京剧的形成

三庆徽班首发献艺

几度融合终成涅槃

布衣奇才的发明:中国的蒸汽机.船

欲抵外侮.先自强

八抬大轿后的发明

黑暗中的盗火者:严复及《天演论》

西方政治的探寻者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时代的强音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睁眼看世界:林则徐与((四洲志》

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

徐继畲与《瀛环志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

出自炼丹师之手

黑火药的军事应用

果戈里与《死魂灵》

《百科全书》

反封建的斗士:百科全书派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号角

杜赫德与《中华帝国全志》

向往中国的传教士

法国汉学三大奠基作之一

启蒙时期的西方哲学

启蒙思想家潘恩与《常识》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康德

欧洲火学之母:索邦大学

脱胎于神学院的大学

欧洲大学之母

欧洲美术史的灿烂之光

画艺供奉康雍乾:意大利画家郎世宁

浪漫主义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农民画家米勒

音乐奇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让世界惊叹的神童

不朽的音乐艺术

天才发明家的杰作:蒸汽机

寻根究底的懒孩子

修理工的创造

生物科学的创始者:达尔文及进化论

医学世家的逆子

环球航行者

科学巨著的问世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牛顿

平凡的少年

伟大的孕育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与死神比邻的发明:诺贝尔发明炸药

从小铸就的发明家梦想

现代炸药之父

后记:找寻一种读史的方法

参考书目

序言

美国学者伯恩斯和拉尔夫在他们合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仅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着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区别。”

翻开这套《那时的中国看世界》,这种“巧合”几乎随处可见:女娲造人、上帝造人,苏格拉底、孔子,秦始皇、阿育王,汉武大帝、恺撒大帝,淝水之战、阿德里亚堡之战,贞观之治、大化改新,十字军东征、蒙古军西征,崇祯皇帝自缢、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把这种种巧合梳理出来,带给读者的就是一份惊喜:原来历史的比较竟然这般鲜活!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从丝绸之路到四大发明……中国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5世纪,中、西方进步的动力开始有了差异。这一时期,伴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中、西方迅速拉开了距离。到19世纪时,西方取得了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中国却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神话中沾沾自喜。这里不妨举一段嘉庆帝和大臣孙玉庭的对话为例:

嘉庆帝问:英国是否富强?

孙玉庭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嘛,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嘉庆帝问:何以见得?

孙玉庭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正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嘉庆帝!哈哈……

尽管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在18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甚至还要领先,但自此之后,中国的衰落或者说在世界体系中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则是不争的事实。曾经遥遥领先的古代中国,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发展中成为历史的落伍者?开世界历史崭新一页的为何不是郑和规模宏大的舰队,反而是哥伦布的几条小船?

历史是漫长的,漫长得让人既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但就是在这样漫长的进程中,对历史的命运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其实就那么几个关键的节点。找到这些节点,需要我们以时间统空间,截断时间之流,揭开时间之表,到时间的背后去。

反观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获得深刻的、清晰的判断。镜鉴衣冠,人鉴得失。对历史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就需要在一种纵向的视野里做出横向的比较,在横向的范围中做出纵向的分析。因此,我们应当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也把世界历史纳入到中国历史的视野里加以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放开眼界,扩大视野,全面、准确地认识中、西方历史的异与同,保持与历史进行深层次对话的能力。

这套八卷本的历史丛书,将中、西文明同一时空里的人和事作以一对一的对比、评价,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融中、西方数千年文明于一炉,对那时的中国与那时的世界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领域的“清明上河图”。

编者

内容推荐

王岩编著的《那时的中国看世界》这套八卷本的历史丛书,将中、西文明同一时空里的人和事作以一对一的对比、评价,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融中、西方数千年文明于一炉,对那时的中国与那时的世界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领域的“清明上河图”。

《那时的中国看世界(第8卷清朝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为“那时的中国看世界”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对比了公元1640年-公元1840年这段时间里中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的历史事件。

编辑推荐

17世纪至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彼得大帝进行了改革,世界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相比之下,中国不仅未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却更为严重。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了。这个曾经领先于世界的帝国,由于不肯放弃天朝大国的傲慢与偏见,终于成为后人眼中一个没落的背影。

经过文艺复兴,欧洲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上经历了百年的基础打造,终于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以科学实践为契机的工业革命,并揭开了近代科技革命的新篇章。让我们记住这些群星的名字:牛顿、莱布尼兹、道尔顿……而同一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不成规模和体系。文化的落后,使其遭受了冷落与伤痛。

《那时的中国看世界(第8卷清朝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为“那时的中国看世界”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对比了公元1640年-公元1840年这段时间里中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的历史事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时的中国看世界(第8卷清朝英国法国俄国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58984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