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元代文学巨擘,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又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列“儒林四杰”。一生著述丰富,交游广阔,以其为中心,可以考察有元一代文字之发展。本书包括虞集年谱和附录两部分,附录又分为虞集著述考、《全元文·虞集卷》佚文篇目辑存、《虞集全集》补遗三部分。资料来源上,除史传、笔记、现存元人诗文集外,还对书画文献中所含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力求竭泽而渔。
| 图书 | 虞集年谱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虞集,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元代文学巨擘,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又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列“儒林四杰”。一生著述丰富,交游广阔,以其为中心,可以考察有元一代文字之发展。本书包括虞集年谱和附录两部分,附录又分为虞集著述考、《全元文·虞集卷》佚文篇目辑存、《虞集全集》补遗三部分。资料来源上,除史传、笔记、现存元人诗文集外,还对书画文献中所含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力求竭泽而渔。 内容推荐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州,徙居江西崇仁。虞集为故宋世家子弟,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名臣;外祖父杨文仲历官国子祭酒、给事中、工部侍郎,死于国难。虞集一生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八岁以前,侍从外祖父宦游,辗转于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九岁至三十岁,家居读书,随父寓居江西崇仁,得以从游于故宋诸公名卿家,备闻前代典故;三十岁至六十二岁,仕宦京城,历官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六十二岁以后,归田隐居,悟道参禅,从之求学、求文者仍然络绎不绝。 本谱包括时事、事迹、编年诗、编年文四项。 首列时事,记当年政局变化及国内外大事。 次列事迹,考述谱主之家世、生平、仕宦、著述及亲友、交游等。其交游者之事迹,例于首次出现时略加考述,其暂不可考者,则从阙疑之义。 次列编年诗、编年文,编列其系年作品,考订文字附后。凡原文署具体时间者,概不赘述。 目录 前言 凡例 世系表 虞集年谱 附录一 虞集著述考 附录二 《全元文·虞集卷》佚文篇目辑存(修订稿) 附录三 《虞集全集》补遗 参考文献举要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虞集年谱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9678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7 |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11 |
| 宽 | 147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