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动前5秒思考法(摆脱费力又瞎忙的工作囧境)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明明非常努力了,却拿不出成果。

明明加班了,工作却永远做不完。

想要顾到每件事,反而没一件做好。

工作能力强的人,懂得在行动前思考5秒,做出正确判断!

鸟原隆志编著的《行动前5秒思考法(摆脱费力又瞎忙的工作囧境)》教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最好的工作成果!

内容推荐

鸟原隆志编著的《行动前5秒思考法(摆脱费力又瞎忙的工作囧境)》教你掌握上班族重要的15种职场思考力,通过常遇到的案例与情境,帮助你了解什么该思考、什么才是应该做的。现在还不习惯思考的人,只要学会抓住“思考的重点”,即使做着一样的工作,结果也将大大不同。

你绝对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成绩。

目录

第1章 你真的会“用心”工作吗

 1 如果对“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偏差,那么“回答”

往往是错误的

人迫切想要完成什么的时候行动就会

“偏离”轨道

是否明白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

 2 难道不觉得越费心工作时间就越会增加吗

过度耗费精力就会丧失对时间的把握

工作达人会考虑应该做什么

不“努力”也能取得成效,这才是工作的实质

 3 八成的工作是可以舍弃的

将“成就感”与“成果”区别开来

懂得“舍弃”比“行动”更重要

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两成”工作上

第2章 你只是在做无用功

 1 工作中有“能被原谅的失误”和

“不能被原谅的失误”

你会选择“哪种失误”呢?

通过“影响力”来预测失误

要通过事前的确认避免犯下不会被原谅的失误

 2 手头的工作是可以放下的

把所有工作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不可能的

思考打碎哪个碟子

如果凡事想要尽善尽美那么就都会半途而废

进行得很顺利的工作可以放松注意

 3 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做完

你定期交付工作了吗?

“稍后再……”这种拖延是会产生利息的

先派的工作变为“不能产生成果的工作”

 4 你是否偷换了“工作不顺利的原因”

越是努力却越是徒劳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只要5秒的思考习惯,一切就会变得顺利

第3章 只需5秒钟就能取得成果的“虚拟职场

游戏思考法”

初级篇虚拟职场游戏

 1 设定优先顺序的能力

为什么会变成这种局面?

未读的邮件该怎么处理?

所有的工作都有时间限制

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值得做的事呢”?

很多人会用设定优先顺序来鞭策自己。

 2 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解决表面问题就完事了吗?

根本问题没解决,又会引起同样的纠纷

不要被“不管怎样都可以”这种思想所控制

某种程度上,“价值观”会干扰本质问题的解决

 3 体谅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忙碌起来就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说对方希望听到的话

工作上有事麻烦别人之前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

应该在假期联络上司吗?

从赠品就可看出你是否经过思考

 4 自我分析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被指责的时候情绪也有两面性

把责骂变成前进的动力

被责骂的时候肯定有其理由

 5 确认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要过于自信

严禁绝对的自我信任

“交给别人”和“置之不理”的差异

虚拟职场游戏中级篇

 6 创造力

为什么会这样?

有效率地把蜜柑放进袋子里

空闲时间的行为导致了差异

“安轻快正”是效率化的关键

10分钟的会议上更有效率地获得订单

 7 洞察力

为什么会这样?剧场

是否思考光是站着就清晰可见

如果预测到了风险,就能更从容地工作

 8 要有当事人意识

什么会这样?

酒的味道和平时不一样!

人要的并不是钱

虑上司就是客户

希望公司给你什么呢?

出超出周围人期待的成绩才是专业人才

 9 制定对策的能力

什么会这样?

止说“做不到”、“不行”

作达人不会执着于一种工作方法

弃要在试过5种方法之后

 10 活用团队合作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向上司和专家请教是不会失败的秘诀

工作达人的请教方法不同

在接受上司指示的时候用5秒思考

要在脑海中放入问询名单

虚拟职场游戏高级篇

 11 计划安排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同时做很多工作的人

原则就是不能停止工作

没有计划的人做饭也不行

考虑不让工作停下的计划

即使自己停止行动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12 做课题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一定是因为……只会重蹈覆辙

不允许用“意料之外”来应付

反复问“为什么”

如果不找到原因就无法改善

 13 设定目标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设定目标改变慢跑的成果

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制订计划

能飞越是因为决定了到达的目的地

眼前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机会

 14 重新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工作达人会重新开始考虑

从头再来就可以发现之前忽略的地方

通过重新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15 逆算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制订计划的两种模式

从终点开始逆算,自然就能拿出成果。

“累积法”和“逆算法”你会选择哪个

要考虑多余时间的逆算法

思考按时下班的方法

第4章 你的工作因“虚拟职场游戏思考法”而改变

 1 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特色

高出7倍价格的香肠

多思考5秒钟,你复印的方式就会变化

思考的事就是怀疑的事

 2 从执行指示的队员变成思考后指示别人的指挥官

对士兵来说,“思考”是很困难的

不能失去思考的能力

就算对你说“不思考也没关系”,你也要思考

不能思考的2大理由

 3 你的举手之劳使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倍增

不卖肉块,只卖薄肉片

公司渴求会思考问题的人

即使自己不动手,也要计划做出成绩

结束语

试读章节

1 如果对“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偏差,那么“回答”往往是错误的

人迫切想要完成什么的时候行动就会“偏离”轨道

我20多岁的时候,在一家大型超市上班,负责食品销售区域。

工作越来越忙,每天都是琐事缠身,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有一天,发生了件让我苦恼得几乎要精神分裂的事情。客人投诉其购买的商品已经过期,我立马登门拜访表示歉意,然而却受到了客人严厉的指责。客人表示光凭道歉无法取得他的原谅,要求我们“立马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从今以后绝对不会再在超市摆放过期商品”。我回到超市后,向店长汇报此事,又受到了严厉的训斥,说是我“管理不到位”。

等店长的批评结束的时候,已经到22点了。那时,我想自己到底应该从哪儿开始着手管理工作比较好呢?

我在已经关灯的卖场里,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独自检查商品的食用期限。

看到这些,应该会有人笑话我吧!

但是,那时的我一心只想确定第二天不会再卖出过期的商品。

不,其实,那个时候我在头脑中浮现的是“如果让之前的客人又买到过期的商品该怎么办”?我只想用我的行动赶走这种不安与担忧。

当时我负责的卖场,商品总额在8000万元左右,商品种类多达1O000种。虽然明知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当晚全部检查完的,却仍然在深夜里坚持检查,我只能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在我在黑暗的店里逐一检查商品期限的时候,在堆积如山完成无望的工作面前,脑海中浮现了许多借口。我的确曾想过,虽然售卖过期商品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在这么多的商品中,出现几个过期商品也是无法避免的。

这样的借口进而让我怒上心头。

想到明明自己从早到晚拼命工作,却为什么会这么倒霉,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这就是工作缠身,不知所措之时我心里的想法。

是否明白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如果站在我的立场上,会怎样做呢?

如今,我自己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当时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当时的我并没有用心工作。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哪怕是现在做的工作,之后认真思考也觉得有的是在做无用功。只有通过客观且理陛的思考,才能发现无用功的存在。

无用功是因为工作之前没有经过思考,考虑的内容发生了偏差所导致的。就像我刚刚的那个例子,虽然是当时自己考虑的结果,但是工作的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偏差。  “防止被同一个客人再买到过期的商品。”

这就是我当时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稍稍思考就能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客人买到过期商品,这才是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我多么努力甚至通宵工作,都注定无法取得成果。

“如果不明白应该要解决什么问题,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取得成果。”

如果你每天拼命工作却没有成效,那么大概是因为你积极地用错误的方法在工作。

你解决的并非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用了拿不出成效的工作方法,而是你不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成效。

思考,其本身有很多的角度。比如我刚刚举的例子,因为思考的内容发生了偏差所以才会变成无用功,无法取得成果。

2 难道不觉得越费心工作时间就越会增加吗

过度耗费精力就会丧失对时间的把握

我作为虚拟职场游戏的讲师,教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即在大量的工作中决定先后顺序。

明确地说,就是没有必要在所有的工作上费心。其中重要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只要在重要的工作上花费心力即可。

在虚拟职场游戏中,要求在60分钟的时间内处理20个问题。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并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所有的问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处理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即使如此,在实际的研究中仍有很多人努力地想解决20个问题,结果却以失败收场。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发现他们做了很多无用功或是在不需要费心的地方耗费了心力。

他们之所以在规定时间内拼命解决问题却还是以失败收场,原因就在于弄错了工作的方向。P2-5

序言

什么叫做“用心工作”

“给我用点心工作!”

“那种事情稍微用点心应该就知道的。”

你是否也曾被上司这样指责过呢?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这种时候我就打心底厌恶“明明已经十分努力工作了,为什么结果会变成这样”的自己;对批评自己的上司产生出近似怨恨的情绪,“为什么不他能明确地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对不知道该在哪些地方用心的人来说,就算是让他们用心工作,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在质问而不是指示。如果不告诉他们到底应该在哪些地方用心,他们就不会真的知道怎样用心工作。

这种非理性的状态曾经在我身上持续了很久,那时的我很难理清这个问题,导致我的工作没有成效。

“用心工作的人”幸存,“不用心工作的人”在30岁之前就会被社会淘汰

公司聚集了很多工作的人,分为“被认可的人”和“不被认可的人”,即“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人”和“无法完成工作的人”两大类。“不被认可的人”中包括那些“空有努力却悟不到要领的人”和“拼命工作却不分轻重的人”。

一方面,被认可的人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经验值,与周围的同事也合作默契。所以,被认可的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不被认可的人会被认为“就算是调教也没有用”,极端的说则是被当做可以被舍弃的人来对待。

被认可的人会因“不可或缺”而加以重用,不被认可的人则“干些谁都可以干的工作”,被认为可有可无。

这种区别对待,已经在80后、90后这一代人中形成一种趋势。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是因为“工作是否用心”而导致的。

本书旨在将“思考的要点”传授给你。

完全不用脑子工作的人应该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关注的点发生了偏差,在他人看来也会认为你没有用心工作。因为你是否得到认可,关键不在你自身,而在于他人对你的评价。

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也只会在职业生涯中被贴上没有成效的标签。

你是否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做一些“非你不可的工作”呢?“那工作非他不可”和“那工作谁都可以做”,对于这两种工作如果还是没有概念,就请观察身边40~50岁的人。散发着能干气息的人,毫无疑问地在做一些非他不可的工作。

希望过怎样的生活是你的自由。那些缺一不可的人毕竟是非常少的,是由他们能否在20岁的时候用心工作决定的。  本书针对以下人群提供改进的方法:

 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无法拿出工作成果的人。

 工作缠身想从中解脱的人。

 希望达成所愿,需要时间的人。

 开始隐约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关注点不同的人”。

现在还不习惯于用心思考的人,只要知道“思考的要点”,就算是与以前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知道“思考的要点”的人能用更少的时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只要“5秒”的累积,就能改变人生

本书的特征是,以“模拟职场游戏的思维方法”为原型创作而成。与大家以前读过的自我启发类的书有所不同。

模拟职场游戏始于1950年代美国空军训练,是指“创建虚拟的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高精准地处理大量事件的游戏”。如今,很多大型企业用它来选拔管理层、推行培训课程。虚拟职场游戏的思维模式,比起工作结果,它更加重视工作过程。

我作为日本首位虚拟职场游戏企业顾问,在一部分上市企业对中层干部和管理层进行了培训,并观察了大量公司职员的行为,研究了用心工作的人和不用心工作的人的差别。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差别其实非常简单,用极少的时间就能分出优劣。不用心工作的人,正是缺少了5秒左右的“某个流程”,即“开始工作之前花少量的时间来思考怎样开展工作”这一流程。

虽然任何人在工作时都会思考,但是思考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所以,只要修正了思考的内容,那么谁都可以成为“工作达人”。因此,我希望传授给大家的正是“三思而后行”。

本书并不打算向大家讲述高深的本性论或精神论。或许和众多书籍的视角有所不同,却可以让人明白到底什么是虚拟职场游戏中的“三思而后行”。

在你阅读本书时,我需要特别强调一点。

那就是“如果仅仅是阅读,而不付诸行动,什么都无法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突破自己,那就一定要改变你现在的工作模式和行为方式。虽说是改变,并不需要你每天早起晨跑之类的。而是需要你在行动之前,增加五秒左右的“思考”时间,仅此而已。然而,仅仅是这种变化,也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而不去改变。改变行为是非常难的事情,这是我从培养出的一千名高层人士中得出的铁定事实。

因此,本书首先围绕你的现状,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却无法如愿工作好”。

为了不引起大家的误解,在此我有必要事前说明,工作没有成果并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与职场环境和上司的素养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都明白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却可以改变自身。换言之就是“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话,那就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说到改变自己,就要长远考虑。你希望20~30年后过着整天担心养老金、害怕被裁员的生活吗?

就趁现在,只要5秒时间就可以改变你的行为,使你的成果发生数十倍的变化。

这是曾经作为非常普通的工薪层的我,通过不断探索后明白的道理,这也正是我写下此书的原因。20多岁时“仅用5秒”的行动变化,成就了现在的我。

这5秒是“思考”这一环节的时间。只要5秒的“思考”过程,就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成果。

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来说明“应该思考的要点”。如果大家看完本书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通过实践“5秒的思考”这一流程,从“不思考的人”变为“会思考的人”,作为作者我将万分喜悦。

2012年7月

鸟原隆志

后记

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那天,自己因为没有思考而遇到了麻烦。

我住在大阪,经常从东京乘飞机回家。为了比平常早一点回家,我赶去东京羽田机场第2候机大楼。

这样我就有时间去吃饭,在登机前20分钟我穿过大厅的大门,钟声响了。当时,我突然想起来我要乘的班机在机场第1侯机大楼。

羽田机场国内线有第l和第2这两大侯机大楼。由于之前都是机场第2大楼,所以这次没有确认机票,就去了第2大楼。

一开始我就忽略了“确认”这件事。

当时电子显示屏的运行时刻表尽管没有“7点30分出发去大阪”的班机,我还以为时间尚早,过会儿电子显示屏上会显示“7点30分出发去大阪的班机”。

我注意了问题点,但是忽略了保持“怀疑”这一思考过程。

结果当我想起来时,急急忙忙跑去第1侯机大楼,在我筋疲力尽之前一跃而上,大汗淋漓地进入机舱。

我在本书中说“思考是最重要的”,自己却又闹出这样一出,真是有点羞隗,最后我还是忽略了思考。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很多时候不思考,会导致失去最重要的东西,或是使自己倒大霉。我想不论是谁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本书以“思考”为契机而著,也希望为回避类似风险提供一点帮助。

编辑本书的人每天都很忙。我在写稿的同时也感慨:“20出头的人中也有如此拼命的人吧!”

即将步入40岁的我有很多类似因不思考而犯错误的时候。

本书集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就是想传达给大家一些容易理解的东西。例如“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起色,坚持奋斗,最后才会有成就”。

在此对在本书执笔之际提供帮助的中经出版社的前田浩弥先生及所有相关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我想对认真面对“思考”这一苦恼行动的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送上我热烈的掌声。

如今的我能够边思考边工作,同时也能边思考边走着我的人生之路。最大限度地运用父母给予我的聪明脑袋是多么幸福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动前5秒思考法(摆脱费力又瞎忙的工作囧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鸟原隆志
译者 欧阳智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69806
开本 32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2015195280
中图分类号 B026-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8542
版权提供者 KADOKAWA CORPORATIO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