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废名、喻血轮、黎昔非、朱湘、沈从文、叶公超、沈启无、梁遇春、石民、许君远、陈林率、朱英诞、朱雯、赵宗濂、丘士珍、刘任涛等数十人,其中有不少属于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的“失踪者”,对于澄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对于重写或丰富文学史,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书还首次披露了不少名人手迹、书影、照片等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 图书 | 现代文学史料探微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废名、喻血轮、黎昔非、朱湘、沈从文、叶公超、沈启无、梁遇春、石民、许君远、陈林率、朱英诞、朱雯、赵宗濂、丘士珍、刘任涛等数十人,其中有不少属于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的“失踪者”,对于澄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对于重写或丰富文学史,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书还首次披露了不少名人手迹、书影、照片等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目录 丰子恺的童话 废名在黄梅 再谈诗人朱湘及其身后事 废名的书信——呼吁抢救废名书信 叶公超及他的学生与弟子 今人谁识朱英诞 喻血轮和他的《林黛玉日记》 想起被遗忘的诗人石民 南洋作家废名先生与一场文学论争——此废名非彼废名 在生命中奋起——记现当代剧作家刘任涛 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兼评废名的老北大讲义 冯健男与废名 废名诗的“儿童味”——谨以此文祝贺《废名诗集》出版 温源宁与《不够知己》 浮出水面的诗人废名 黎昔非与胡适——胡适性格的另一面 又发现废名的三封佚信——废名书信研究之三 傅雷:二三十年代海归的命运 梁实秋谈吃 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以朱雯为例 记住诗人朱英诞——喜读《新诗评论》第六辑 讲堂上的废名先生——兼谈《废名讲诗》 废名与周作人 有关废名的九条新史料 许君远的北大记忆 新发现的一封沈从文佚信 关于“林率” 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有关废名的“学生”赵宗濂 《林黛玉日记》的作者喻血轮及其家族 黄梅喻氏家传 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 许君远年表 关于沈启无——并说“破门事件” 跋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文学史料探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眉睫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6994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6 |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49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25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