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理定律(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懵懂无知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作为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会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美丽优雅的图画还是脏乱不堪的涂鸦呢?

本书通过对众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个案的调查,为您全面解决孩子在习惯养成、学习兴趣、逆反心理、异性交往、倾听与交流、心态及压力调试、自信心、感恩等方方面面遭遇的成长烦恼。

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父母家庭教育的有益帮手!

内容推荐

本书阐释了家庭教育的48条心理学原理,指导父母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理解孩子,从而正确而有效地教育孩子。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指导父母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指导和实战读物。简单地说,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您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更多家庭教育的心理技巧,从而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激发孩子的潜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

目录

第一章 怎样和孩子交流——亲子沟通的心理定律

 1.尊重定律: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2.每日功课:是孩子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

 3.霍桑效应: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抱怨

 4.异性效应:理性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

 5.幽默效应:巧妙的幽默胜于严肃的说教

 6.社会角色:要管好孩子首先做好自己

 7.阿伦森效应:把握好褒奖和批评的分寸

 8.踢猫效应:学会给他人留一片天

第二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孩子成长的心理定律

 9.罗森塔尔效应:期望能产生奇迹

 10.贴标签效应:“你是好孩子!”

 11.巴奴姆效应:正确地认识你的孩子

 12.首因效应:重视孩子一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13.超限效应:给孩子留点“空白”

 14.手表定律:父母的教育思想要统一

 15.破窗理论:“孟母三迁”的启示

 16.热炉效应:惩罚是教育的一部分

 17.榜样原则: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18.狐狸法则:爱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第三章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发挥潜能的心理定律

 19.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20.心理张力效应:学会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21.瓦拉赫效应:发现孩子的夭赋

 22.斯万高利效应:乐观心态价值百万

 23.霍布森选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24.飞镖实验:给孩子真正自由的空间

 25.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孩子的自信

 26.刻板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第四章 好成绩一定有好方法——学习方式的心理定律

 27.德西定律:千万别迷信物质奖励

 28.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29.感觉剥夺:让孩子自由地体验生活

 30.近期目标效应: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

 31.木桶定律:均衡发展最重要

 32.鲶鱼效应:有竞争才有动力

第五章 品性塑造贵在潜移默化——德育培养的心理定律

 33.延迟满足:善于克制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34.皮尔斯定理:让孩子警惕骄傲情绪

 35.诚信原则:别让孩子背离诚信

 36.吉格勒定理:赏识孩子的努力与勤奋

 37.史提尔定律: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38.互惠原理:让孩子学会分享

 39.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40.史塔勒公理: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六章 好习惯收获好命运——习惯养成的心理定律

 41.路径依赖:好习惯受益一生

 42.棘轮效应: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43.权力欲膨胀:惯子如杀子

 44.责任心法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45.南风效应: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46.帕金森时间定律: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47.注意稳定性: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

 48.蝴蝶效应:细节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试读章节

3.霍桑效应:

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声,啼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长大一点后,当孩子学会说话了,他们又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倾诉,向父母或其他人传递自己的想法、需求甚至不满等,以释放所感受到的压力。所以,聪明细心的父母应该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了解“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市郊外有一家霍桑工厂,是一个专门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该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和保险福利制度,然而工人们仍然感到不满意,有许许多多的抱怨,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热情,导致工厂的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工厂方面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在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研究课题小组,由多方面专家组成,在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

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该试验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专家们找工厂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的过程中,专家们被要求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不准反驳工人们的任何反对意见。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谈话试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其他条件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霍桑工厂的产量却开始大幅度提高。人们对此感到很疑惑,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原来,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不满,但却无处发泄,一直积压在心里,“谈话试验”给了他们一个发泄的机会,让他们把这些不满都倾吐了出来,从而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工作热情也跟着极大提高,生产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小故事

一位小学老师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我的电话铃突然响了,我拿起电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电话那头的那个孩子就说开了:“我不想上学了!”这让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就礼貌地说:“小朋友,你是不是打错电话了?”然而小孩子却根本不理会我的话,接着说:“我再也不上什么学习班了,别的小朋友周末都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逛公园,而我却被逼着去上讨厌的钢琴课、二胡课……爸爸妈妈根本不理会我的感受,说是为我好,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小孩继续我行我素地讲着,我有好几次想打断他,但他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了。

最后,陌生小孩才说:“对不起,老师,我的确不认识您,可这些话憋在我心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不说出来的话我会发疯的。但我又不能和爸爸妈妈说,只能用这个办法来倾诉了。现在我觉得舒服多了,谢谢您!”

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霍桑效应”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即使是个小孩子也会产生数不清的这样那样的意愿和情绪,所以,他们也需要发泄,需要有人倾听,特别是父母的倾听,这将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孩子多交流,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会使孩子日后变得更加聪明。该项目负责人指出,几乎每个家庭中,父母在预防孩子发生危险和带来麻烦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都是相似的,然而在与孩子耐心地交流和相互沟通方面却相差很大,有的父母很乐意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则不然。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上学之后,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听孩子倾诉的过程中,父母还能够随时发现孩子思维能力的进展状况,当孩子所表达出的思想或观点有失偏颇时,父母能够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不致让孩子错得太远。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在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应该主动引导孩子向自己倾诉。父母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让孩子自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例如,孩子放学后,父母主动问孩子今天有什么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的表现好不好,让孩子谈谈在学校的见闻。并且,无论孩子讲什么,父母都应该认真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很喜欢听他说话,以此来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绪。

(2)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应该尊重孩子,避免使用严厉的语气,应像对待朋友一样亲切地和孩子交谈,充分地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在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对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也许与你的不一样。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看法也都不尽相同。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看法与自己的不同,必须特别当心处理这个问题。因为你的话也许会让他觉得没有面子或感到困窘,他可能因此再也不对你倾诉了。

对于孩子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如果父母认为有道理,应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如果认为没有道理或理解过于片面或肤浅,父母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出正确的观点,这样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教给孩子正确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能经常平等地、真诚地、关切地与孩子交流,孩子的心里话才会对你说,从而父母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和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P17-19

序言

没有哪一位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就打算让他生活在自己唠叨、压力或打骂的环境中。但是,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各种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总是不断地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多数父母都在家庭教育中经历了一些教子失误甚至失败。为什么我们这些最爱孩子的人却不会与他们打交道?因为我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也没有意识到你的爱是怎样伤害了孩子。教育家巴哈特说:“一个好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承担着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人格与习惯等心理发展的重任。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却因为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而与孩子长期陷于种种心理纠葛中不能自拔。例如,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很多父母尽管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是,他们的表现却不能让孩子感到满意,甚至激起了孩子的对抗心理,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糕。

现代的孩子是信息丰富、个性张扬的一代。作为父母怎样管束孩子而不让孩子觉得没面子;怎样批评孩子而不让孩子觉得伤害了自尊;怎样跟孩子讲明道理而不是用权威和争论……看来,父母需要一种“工具”以便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使家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满载着酸甜苦辣的复杂过程,要想教育好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对孩子付出真心的爱与关怀,还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还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恐怕要像医生和技师一样,把这些当成技术去学习。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给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本书阐释了家庭教育的48条心理学原理,指导父母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理解孩子,从而正确而有效地教育孩子。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指导父母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指导和实战读物。简单地说,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您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更多家庭教育的心理技巧,从而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激发孩子的潜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

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父母家庭教育的有益帮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理定律(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宏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22896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