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以培养学生高雅情趣,提升艺术素养为目的,介绍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明清杂剧等。
| 图书 | 大学戏曲鉴赏(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以培养学生高雅情趣,提升艺术素养为目的,介绍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明清杂剧等。 目录 美丽的戏曲:戏曲与戏曲欣赏概说 宋元南戏篇 第一讲 琵琶声中说离合:《琵琶记》与悲情婚变 元代杂剧篇 第二讲 “阻隔”的意味:墙与《西厢记》 第三讲 雁鸣中的“国殇”:也说《汉宫秋》 第四讲 从渔父到钓叟:隐士故事与《七里滩》杂剧 第五讲 六月飞雪话窦娥:关汉卿与《窦峨冤》 第六讲 悲壮足可称千古:《赵氏孤儿》赏读 第七讲 戏谑中的端肃:《救风尘》简说 明清传奇篇 第八讲 穷途英雄的慷慨悲歌:《宝剑记》简说 第九讲 一个关于美人和江山的故事:《浣纱记》概说 第十讲 以“真性情”写“大文章”:《牡丹亭》杂说 第十一讲 “天堂”里的情爱旧事:《西楼记》杂谈 第十二讲 且将佛场做情场:《玉簪记》趣说 第十三讲 岂独伤心是小青:《疗妒羹》赏析 第十四讲 事俱按实言亦雅驯:时事剧《清忠谱》 第十五讲 因巧成文以俗见趣:草根戏剧《十五贯》 第十六讲 借零香断粉悲华屋山丘:《桃花扇》与《却奁》 第十七讲 另类“黍离”别样“长恨”:《长生殿》浅说 第十八讲 一个成长在民间的神话:《雷峰塔》简说 明清杂剧篇 第十九讲 使气为戏聚骂成篇:《渔阳三弄》赏析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学戏曲鉴赏(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宁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447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6 |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80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8 |
| 宽 | 17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2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