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样板戏--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和艺术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秉持这样一种角度和态度.从意识形态的宣传建构层面上研究“样板戏”,重点研究“样板戏”艺术形态和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把“样板戏”视为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记,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灵史意义。

本书在结语部分指出:人们的艺术趣味和艺术价值观,总是历史具体的,发展着的。不能把某种历史阶段性的艺术趣味和艺术价值观,当作永恒的、唯一的、最高的标准,并以此来评判活水涌泉般的新兴文艺现象。艺术趣味的背后隐含着艺术价值观,也蕴含着历史观。归根到底,体现着意识形态立场。因此,在艺术趣味的历史消长中,也就体现着人们艺术价值观、历史观和意识形态立场的历史变迁。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秉持这样一种角度和态度.从意识形态的宣传建构层面上研究“样板戏”,重点研究“样板戏”艺术形态和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把“样板戏”视为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记,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灵史意义。全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在“样板戏”历史渊源的追溯中揭示其意识形态意图及文化抱负。“样板戏”的形成既根植于戏剧的意识形态功能,也和毛泽东及江青对京剧的喜好密切相关,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样板戏”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意图,又有创造新型“无产阶级艺术”的文化抱负,二者是生成“样板戏”形态特征的根源,也是今天反思评判“样板戏”时应当重视的一个关键。

第二章,揭示“样板戏”宣传建构意识形态的特殊方式:以现实革命题材宣传建构意识形态。现实革命题材中所蕴含的价值倾向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样板戏”所欲宣传建构的意识形态有着内在的契合,从而使得“样板戏”可以更加直接便捷地宣传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现实革命题材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造就了“样板戏”情节、故事、人物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为“样板戏”的艺术表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二者共同造就了“样板戏”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和艺术化。以现实革命题材宣传建构意识形态,消除了“戏曲改造”过程中传统题材和新意识形态间的隔阂和疏离,回避了传统欣赏习惯造成的艺术接受障碍,是富于成效的艺术地(或戏剧艺术地)宣传建构意识形态的具体方式。

当“样板戏”将“现实革命题材”融入京剧和芭蕾中,宣传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时,由新题材而引出的新情节、新故事、新人物等等,在最直观的层面上,使得京剧和芭蕾的具体风貌发生了变化;为着凸显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样板戏”的人物塑造有意识地摒弃了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自觉地以阶级论作为观察人生及艺术表现的价值立场,这样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了“人情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及“人情味”,“样板戏”由此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通过改编、改变故事情节、表演细节等方式,“样板戏”不断强化凸显主题的意识形态倾向,在重组剧情的同时,也改变了戏剧结构,从而使得“样板戏”,呈现出一种新的戏剧性。在表现方式上,“样板戏”大胆地“古今中外为我所用”,使得京剧和芭蕾的表演形式和表演程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呈现新的艺术韵味和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在改变并重塑着人们的艺术真实观和艺术趣味。由此,“样板戏”也就呈现为一种蕴含着新的价值观和艺术观的独特的戏剧形态。本论文的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人物、剧情与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说明上述几点,同时也说明:“样板戏”宣传建构的意识形态,影响乃至生成着“样板戏”的艺术形态。

本书在结语部分指出:人们的艺术趣味和艺术价值观,总是历史具体的,发展着的。不能把某种历史阶段性的艺术趣味和艺术价值观,当作永恒的、唯一的、最高的标准,并以此来评判活水涌泉般的新兴文艺现象。艺术趣味的背后隐含着艺术价值观,也蕴含着历史观。归根到底,体现着意识形态立场。因此,在艺术趣味的历史消长中,也就体现着人们艺术价值观、历史观和意识形态立场的历史变迁。

事实上,今天人们在“样板戏”反思评判上的分歧和对立,正隐含着艺术价值观、历史观和意识形态立场的变化、困扰和冲突。表面上看,以注重“人情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和“人情味”为标准来评判“样板戏”,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主流;以此趣味来改编“样板戏”,甚至还成为一种时尚。在文艺发展史的层面上,这呈现为“人的文学”对“人民文艺”的遮盖和重塑。在这艺术趣味的“回归”或“反复”背后,则显现着人们意识形态立场的变化,以及对“样板戏”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拒绝、困扰和疑虑。嘲笑和否定那些一度引领过我们的意识形态,未必就显出了我们的深刻,相反,倒是有可能因此错过了从中获取历史经验和历史洞见的契机。“样板戏”丰富的民族心灵史意义,正从对“样板戏”反思评判的争议中显现出来。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历史渊源:“样板戏”的意识形态意图及文化抱负

 一、从延安时期的“一封信”看“戏曲改造”的意识形态意图

 二、从“推陈出新”到“演点鬼戏”:毛泽东对“戏曲改造”的失望和无奈

 三、从“两个批示”看“戏曲改造”的焦虑和出路再造

 四、从《纪要》看“样板戏”的文化抱负

第二章 现实题材: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和艺术化

 一、“现实革命题材”的连贯性和传奇性

 二、新题材和新意识形态

 三、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

 四、中国特色的“艺术化的意识形态”

 五、艺术史难题的解决

第三章 英雄形象:摒弃“人情味”及其意识形态根源

 一、“根本任务论”与纯正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二、“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国家艺术”地位

 三、“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何以要排斥“人情味”?

第四章 剧情和主题:意识形态与戏剧性

 一、剧情、主题与意识形态

 二、意识形态与戏剧性

第五章 表现形式:“推陈出新”与艺术真实现

 一、“攻克堡垒”的艺术样式抉择

 二、大刀阔斧的形式“革命”

 三、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真实观

结语:艺术趣味和历史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样板戏--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和艺术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64621
开本 32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1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1
14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