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书中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书中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 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上世纪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同时以现代性架构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来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读此书的读者,或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当今其他艺术史著作完全不同的体验。 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图版目录 谢辞 致中文读者 前言 第1章 石涛、扬州、现代性 石涛的画像 1700年左右的扬州 江南的绘画与现代性 现代性地理志 第2章 挥霍光阴 山水中的人物 自传式的指涉 休闲及其寂静 朝代转换之间的野逸 模棱两可的土人 文人生活的场景营造 第3章 感时论世的对话空间 费氏先茔 黄又的游旅 1705年的洪水 第4章 朱若极的宿命 从清湘到宣城:1642—1677 从宣城到北京:1678—1692 自传式的艺术形态 第5章 对身世的认同 扬州及邻近区域:1693—1696 石涛与八大山人 靖江后人 宗室遗孤 第6章 艺术企业家 职业画僧 清初的职业文人 大滁堂企业:画家与赞助人 大滁堂企业:生产策略 大滁堂企业:弟子身兼赞助人 第7章 商品绘画 扬州绘画市场 自况画 装饰画 纪念画 幻象与价值 第8章 画家技法 清初画坛 经世致用的伦理观 石涛论技:绘画的完善 1703年为刘氏作山水大册 第9章修行绘画 禅师画家 方士画家 一与至人:石涛的画论 自主的哲学 第10章 私密象限 画家的欲望 属于自己的时刻 大限 附录1 石涛生平年表 附录2 石涛信札 注释 参考书目 今人著作 人名和地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文版编后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乔迅 |
| 译者 | 邱士华//刘宇珍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348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654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12.0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7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