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开出的花2: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的第二部,继续延续第一部写“情”的风格,同时在构架和气势上更显大气,内容更为广博。主要讲述了高长虹、沈从文、徐悲鸿、蒋碧微、张允和、张荫麟、石平梅等的传奇爱情和人生。作者文笔隽永,文化功底深厚,十分耐读。
图书 | 尘埃里开出的花(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尘埃里开出的花2: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的第二部,继续延续第一部写“情”的风格,同时在构架和气势上更显大气,内容更为广博。主要讲述了高长虹、沈从文、徐悲鸿、蒋碧微、张允和、张荫麟、石平梅等的传奇爱情和人生。作者文笔隽永,文化功底深厚,十分耐读。 内容推荐 乱世中有大风大浪、阴霾密布,亦有风和日丽、云淡风轻。 所以那些世事的大动荡、大起伏、大作为亦少不了一池春水涟漪、几点桃花开放的陪衬。 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有“沉吟碧云间”的浪漫旖旎,更有美人才子旷世惊艳的生命传奇。 “写情高手”郭厚英细腻还原那些侠骨柔情的真男人,为爱而生的真女人,重温民国的燃情岁月! 目录 1.纵然有千种风情,却仍是寒烟漠漠锁长虹 高长虹有热情、有才气,最后却沦落成身逢其世,但未逢其时的一位重重青苔幽生的悲剧式人物。 2. 中国最美的小城,出了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站在汩汩远去的沱江边,思念着为这座天地清旷的边城所孕育过的沈从文先生,你会感觉从文先生的微笑,真是晓风白莲般的宁静。 3.苏州九如巷的张三小姐,娶上她是沈从文的福气 沈从文的心底,充盈着一股柔情。可他一张口,却说: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话刚出口,沈从文即感觉很糟糕。不料后来,张兆和却给他拍来了一份人情和美的电报:沈从文乡下人,喝杯 甜酒吧。 4.此情何待成记忆,只是今生已怅惘 最初,年轻时的徐悲鸿,第一眼望到那婷婷而立的民国女子时,即觉得她的美丽中,有一种忧伤到令人窒息的成分,他沉溺了。 5.风流旧事横身过,踏花归来马蹄香 年轻的卞之琳站在一夜风雨一层绿的江南断桥上看风景,却是无端地误入了别人的情网。因此,有朋友笑他:卞之琳这家伙苦恋沈从文的小姨妹张充和,后来却娶回了文怀沙的前妻林青。 6.多情只怨东风恶,一墀月浸紫薇花 夏济安说:“我对自然不大有兴趣,我认为除女人以外,没有美。”话说得这样的唯美简静,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清心玉映的男子。可是,夏济安其人,一生经历三段爱情,却不能获得美人垂青,他真是心形俱肃啊。 7.而今春老人已逝,办属芦苇半蓼花 张荫麟是史学界的一代鬼才,科斯他对爱情的选择,却中了恩师吴宓之爱情观的流毒。他徘徊于伦慧珠、容婉,这样两位翳然林水似的女子间不能决定。后来,张荫麟便客葬与遵义老城外的一处高坡上了 8.死后同埋青山时,片片红叶尽相思 高君宇有大气磅礴的男儿气,石评梅有盈盈秋水的女儿情。按说,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情人。谁知,两人却有缘无份,才高命薄。不过,这一对痴心人,最终完成了“天不能成欢,死不愿为并蒂莲”的遗愿。 试读章节 当然,我喜爱的,仍是它原汁原味的古民居风格。 亭台楼阁,飞檐画栋,这种仿佛传统女子般的幽静,依稀可见。只是重重青苔幽生的院落,旧漆雕窗上的蛛尘,无言地昭示着它们的败落。 这样的地方,后人似乎都弃置不用了。他们随意地兴建了一些毫无美感的水泥建筑于其间。这令那些憔悴破损了的古民居更觉到了岁月的悠然无趣。” 在这些破旧的古民居间,涩然地站立着三眼青砖碧檐的窑洞。它的格局是高瞻、宽泛的,古朴而简约。只是而今已坍塌成了一具毫无灵性的空躯壳。 据当地的老乡讲,这就是高长虹先生的故居了。 正是这个古旧安静的破败院落,昔日曾走出了高长虹、高歌、高远征这样的“一门三俊杰”。 高长虹是本文的主角,毋庸赘言。 二弟高歌,是跟随大哥一同走出这僻静乡间的,曾经是大哥倡议的狂飙运动的主将。“七·一五”事变后投入到了革命的主流工作。 三弟高远征,最初也是置身于狂飙运动的,中共早期党员,1927年殉死于壮烈的八一南昌起义中。 目前,较易查阅到的史料显示:高长虹,本名高仰愈,长虹是、他的笔名。1898年3月,出生于盂县西沟村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 父亲高鸿猷,是一位获取过晚清功名的士子,出任过天津杨柳青的承审员,以及后来河北昌黎县的代理知事。所以,高长虹曾经调侃地跟人家打趣,“我父也曾做知县”。 因为高鸿猷的知书识世,高长虹在幼年时期,就接受了中等程度的教育。但他性格中反叛与孤僻的成分,在其生命的早期就有所体现了。 据说是在1915年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的时期。高长虹尚在当时的省立第一中学求学。 山西的强权阎锡山,最初也不敢得罪袁世凯,就在太原的政坛学界,大张旗鼓地进行提灯会的“劝进”仪式。当时,多数师生都参加了。可高长虹却强硬地宣称:绝不参加。 他还诗兴大发地写了一首名为《提灯会》的打油诗,幽婉地讽刺了阎锡山。 这在当时相对古朴的山西来讲,是颇令人惊异的。 可是,令亲友们感到意外的是,一向逆风、骜傲的他,在他长到了宜于婚娶的年纪之时,却驯顺地听从了垂垂老矣的祖父之安排,与一位山西乡间寂然生长的芨芨草般平淡的缠足女子成了亲,并且很快就生下了一个男孩。 他在西沟村的水流空阔间,度过了一段淡漠寂寥的生活。 1916年至1917年的两年间,静极思动的高长虹,曾经只身去北京求学。那段时间他主要是躲在孤寒的陋室间自学。有时,也会到西风渐进的各色大学问,旁听各式课程。 之后,他就又回到了西沟村陪在那位怯然寡言的乡间妻子身边。 父亲高鸿猷年轻时,也曾经是一位心气甚高的人物。 只是尘世问的坎坷而行,使得高鸿猷有了一种现实的想法。 P4-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尘埃里开出的花(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厚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982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