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政古鉴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新的总结,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于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孟祥国编著的《为政古鉴》一书,正是作者在长期阅读典籍的基础上,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和“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目的编写而成的。该书博采精选、精心诠释,内容包括政道、韬略、修身、尚贤、公廉、执法、治学、事亲、辨奸、理财十个方面,有助于读者借鉴古代为政的经验和教训。

内容推荐

《为政古鉴》选材广泛,内容既有任人施政、兼听纳谏、固本宽刑、征异安边等为政之道方面的,也有修身养性、治学齐家、亲民爱国等道德修养方面的,其中涉及的人物既有孔孟、老庄等哲人圣贤,又有朱熹、王守仁等博学鸿儒;既有唐太宗、康熙等盛世明君,又有诸葛亮、司马光等良吏名臣;还有一些虽不是朝中重臣或封疆大吏,但对为官从政有真知灼见的文学家、哲学家。该书所选的经典段落和名言佳句,不仅是诸子经典之妙选、百家智慧之荟萃,而且在注释翻译上语言简约、行文灵活,将精辟论述与典型案例相对照,使哲理性与文学性相映衬、可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读全书,可以领略古哲先贤的真知灼见,启迪心灵,升华品格。如果领导干部能将其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古为今用,对于修身为政将大有益处。

目录

第一章 政道

第二章 韬略

第三章 修身

第四章 尚贤

第五章 公廉

第六章 执法

第七章 治学

第八章 事亲

第九章 辨奸

第十章 理财

试读章节

【原文】子贡①为信阳令,辞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顺之,因天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少而事君子,君子固有盗者耶?”孔子曰:“夫以贤代贤,是谓夺也。以不肖代贤,是谓伐也。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西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子贡”,端木氏,名赐。孔子弟子,善于辞令。

【译文】子贡去做信阳县令,临上任时向孔子告辞,孔子教导他说:“你要爱惜民力,顺应天时,不要掠夺,不要攻伐,不要暴虐,不要偷盗。”子贡不理解,向孔子表示怀疑说:“我自小的时候就侍奉老师,做为君子还有偷盗的吗?”孔子说:“用贤才代替贤才,这就叫掠夺;用不好的人代替贤才,这就叫攻伐;下达命令很缓慢,但对人处罚却很急促,这就叫暴虐。把别人的好处占据为自己的,这就叫偷盗。君子的偷盗行为,难道一定是偷盗财物吗?我听说,懂得做官的人,遵奉法律而利于民众,不懂得做官的人,违犯法律而侵扰民众,百姓怨恨都是由这里来的。做官要公平,理财要廉洁,公平而廉洁的官员是不可战胜的。隐匿别人的优点,这就是疾贤妒能。宣扬别人缺点的人,这就是小人行为。私下不相互告诫而是在外互相诽谤,这种人是不值得亲近的。宣扬别人好处的人,自已有所得而没有损失;宣扬别人坏处的人,自己没有所得反而有损失。因此君子言语要谨慎,不要先想到自己再想到别人。说话之前要先考虑,说的时候也要听听自己说了什么。

【原文】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言治天下如运诸手掌何以?”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君且使尧牵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

西汉·刘向《说苑》

【译文】杨朱进见梁王,说治理天下就同在手掌上玩东西一样容易。梁王说:“先生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三亩大的菜园都除不净草,却说治理天下就同在手掌上玩东西一样容易,为什么呢?”杨朱答道:“您见到过那牧羊的人吗?成百只羊合为一群,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拿着鞭子跟着羊群,想叫羊向东羊就向东,想叫羊向西羊就向西。如果尧牵着一只羊,舜拿着鞭子跟着羊,羊就不容易往前走了。而且我听说过:能吞没船只的大鱼不到支流中游玩,鸿鹄在高空飞翔不落在池塘上。为什么?它们的志向极其远大。黄钟大吕这样的乐器不能给烦杂的舞蹈伴奏。为什么?它们的音律很有条理。准备做大事的不做小事,要成就大事的不成就小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西汉·刘向《说苑》

【译文】景差在郑国当相国时,有个郑国人在严冬季节,赤着双脚蹚水过河。待走出水面后,两条小腿已经冻僵了。恰好景差坐车过来,连忙把这个人扶上随从的车子。又给盖上一件衣裳。晋叔向听说后,议论道:“景差身为相国,实在低能。我常听人讲,贤德的官吏所管辖的地方,三月就要疏通河沟渠道,到十月就得修复渡口桥梁,六畜尚且不再蹬水,何况人呢?”

【原文】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人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西汉·刘向《说苑》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我认为:应取消这些人的俸禄,以此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因此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消灭蛀虫。”

【原文】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原文】齐桓公问管仲曰:“国何患?”管仲对曰:“患失社鼠。”桓公曰:“何谓也?”管仲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西汉·刘向《说苑》

【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什么是国家的祸害?”管仲说:“祸害是社庙里的老鼠。”桓公说:“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社庙用木捆起来,再涂上泥巴,老鼠能够钻在里面藏身。如果用火熏它恐怕烧了木头,用水灌它又恐怕毁坏了所涂的泥巴,这是老鼠不能扑杀的原因,因为它是社庙里的老鼠啊。国中也有社鼠,君主的左右近臣就是。在内部蒙蔽良善来为害君主,在外面就依仗权势欺压百姓。不杀他们就会造成祸乱,杀他们又怕被君主所觉察,国君把他们视为心腹,这就是国中的社鼠啊。”

【原文】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人,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噬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西汉·刘向《说苑》

【译文】有一个人卖酒,盛酒的器具非常干净,给的酒分量很足,但是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他就向邻居问原因,邻居说:“你家的狗很凶猛,人们拿着酒器去你家,想买你家的酒,但是你家的狗迎着人就咬,这就是你家的酒卖不出去的原因。”国中也有凶狗,就是那些执掌权力的人;有才有德的人,要晋见国君,但掌权的人像凶狗一样迎着他们就咬。这样一来,有才有德的人士就得不到任用,这是治国的大祸患啊!P19-23

序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也记载了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对历史典籍的研究,善于在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他曾说:“治国先治吏。”“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为政水平,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我国历代王朝在对官吏的管理和培养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吏治的重视。认识到吏治的成败涉及王朝的兴亡。二是重视对官吏的德行、操守的培养和教育。三是有为官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四是有相对独立的强有力的御史纠察制度。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

古代不仅在体制上对官吏执政和个人行为进行规范,一些清官廉吏甚至封建皇帝还十分重视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行、学识、能力的修养,他们的行为和著述,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经典。

中国历史悠久,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从秦汉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吏治的记录非常丰富。但书海浩瀚,要广泛地涉猎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和很大的毅力,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参加工作近30年,多数时间在乡(镇)、县(市)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主要从事政务及经济工作,深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重大、公务繁忙,虽然如此,但我始终保持对古代有关为政方面典籍史料的学习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我有挑灯夜读的习惯,并坚持手抄笔录精彩语句,把书里可以借鉴的为政经验,运用于从政的实践中,确实使我受益非浅。

我把多年来积累集录的经典段落和名言佳句,整理筛选,去粗取精,分门别类,注释翻译,编写成书。所选的书目,上自先秦,下止晚清,经史子集几十多种,分政道、韬略、修身、公廉、执法、治学、尚贤、辨奸、事亲、理财十章。每段原文都注明出处,精心翻译,尽量做到准确无误,行文流畅,以供读者阅读参考。

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力图遵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但由于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出现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现象,希望广大读者用唯物主义思想观点,选择诠释,领会感悟。把古代的为政经验赋予新的涵义,结合当前的社会实践,灵活运用,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鉴于本书所遴选的均是古代为政的经验和教训,目的是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故将此书命名曰《为政古鉴》。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政古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祥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6982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