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来未曾来
内容
编辑推荐

五月阳光,一树木槿花,像春天的微笑,那么干净纯白,他们相视短短,浅笑羞涩……那些年少轻狂的爱恋,终于变成静默在心底的悲伤;那些许给你的未来,终究未曾到来。

收录在本书中80个温暖故事,为连谏近一年内的专栏,有一多半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那些温暖而伤感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更提醒人们珍爱身边的人,握紧手中的幸福。

内容推荐

现代都市繁华、奢华的生活让人眼迷,商品社会巨大的欲望冲击让本来就伦理、道德脆弱的人一下子又丧失了自我。人们对金钱的欲求,对情色的欲求都急匆匆地僭越了自己伦理与道德的红线,这势必让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生锈,给生活“除锈”就是连谏生活随笔的落墨处。

连谏的生活随笔就从都市人情感的庸俗和琐碎下手,专门捡拾男女的小情小怨,对应的也是描眉画眼,刷锅洗碗,墙里墙外,引发的恩恩怨怨。连谏觅见生活的真谛不用“大事件”,连谏的随笔个性就是在个人性的基础之上又找到了文学的共性,实现了个人性与文学共性的对接。

目录

1.一说如果 心就疼了

2.杏树下的狗

3.怀念一头叫老黄的牛

4.请到我眼睛里放牧你的羊只

5.盛在茶缸子里的好

6.有一种感动叫救赎

7.为爱造假

8.看木槿花开的你

9.母亲

10.何春生的暖熙人生

11.其实我爱你

12.你是个好人

13.最温暖的罢市

14.因为我爱你

15.让心灵挂满鲜花

16.我们约好下辈子在一起

17.你怎么哭了?

18.在凤尾花开的季节想起他

19.签在掌心里的名字

20.亲爱的,你老了

21.一位绝症妈妈的遗嘱

22.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23.浪子老狼的信仰

24.妈妈是上帝赠给孩子的一面镜子

25.慈悲的鸡蛋

26.一滴阳光

27.爱你的人不予你以利刃

28.再见 巴布

29.血缘

30.最有力的是爱

31.轻如鸿毛

32.道德魔镜

33.婚前婚后

34.穷得只剩下钱了

35.幸福是什么

36.语言这东西

37.感情病毒

38.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39.爱情的坟墓

40.情圣

41.善良的回报

42.一份被过高评估的美德

48.别跟那只情欲的猴子说真话

44.相敬如宾

45.在同一块臭饵上摔跟头

46.爱情不是还阳萆

47.情人节情人坑

48.夸老婆的真诚度

49.女人的痛苦

50.外遇就是捡外快

51.抱怨是抒情的第N种方式

52.如果这样会更快乐

53.旧情深深海带丝

54.分手后不做朋友

55.非情感因素的伪受害者

56.阵痛

57.爱与不爱

58.从孔雀开屏到鸡屁股

59.在爱情上犯贱的都是富人

60.婚姻怨男最不可恕

67.劈腿有理,择优无罪

62.更多背叛的婚姻死子反刍往事

63.有一种身体力行叫幻灭

64。快意恩仇

65.所谓外遇

66.大男子主义是变相的自私

67.所有情感欺骗都有授权

68.没有妄念就没苦恼

69.现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70.我该怎么办?

71.守口如瓶

72.眼泪不代表他的爱

73.人性的猴屁股

74.外遇是场修辞

75.指责别人是为了宽恕自己

76.尊重是份厚礼

77.所谓崇高

78.走在朝圣爱情的路上

79.爱情的另一个劲敌叫自卑

80.为爱改变

81.别回望被丢掉的麦穗

82.女人的价值

83.爱情止损

跋:智慧的高度,凡俗的姿态

试读章节

一说如果心就疼了

第一次见她是在秋季的火车站,她拖着巨大的行李箱,歪歪斜斜地被人流拥挤出出站口,然后东张西望着,目光从他举着的牌子上缓缓落到他脸上,笑了。

那么生动的一笑,仿佛春风走过冬末的草原,刹那间,一片鹅黄的绿。

其实,他接的人不特定,他是学校组织到火车站接新生的志愿人员之一,正读大二。据说接新生是在校男生最热爱的志愿活动,因为有机会接触新人校的女生,遇上中意的,就此展开爱情攻势,早早霸在手里,多美。也是因为这,他不是很愿意参加这项志愿活动,不是对女孩子没兴趣,是知道自己没资格。来自乡下的贫家子弟,哪里供养得起爱情这美得娇贵而易碎的东西?但他终还是被同寝室的室友拽来了。

他很自觉地选择了举牌子,像一截微笑的木桩一样站在那里,把接触美女新生的机会留给了其他跃跃欲试的男生。

她绕过了那些热情洋溢的手,拖着行李箱站在他身边:你好,我正愁找不到学校呢。

他有点紧张:没事,一会你跟我们上校车。

她掏出一瓶水喝了几口,淡淡的菊花香在周围弥漫开来,见有几位男生用略有些妒忌的目光看着自己,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握着木柄的手心里,渗出了汗水。

之后两年里,这是他们唯一的对话。他经常在校园里看见她,很安静的一个女孩子,喜欢穿浅色花系的棉布长裙,走路的时候轻轻怯怯的,像是怕吓着路边的蚂蚁,笑起来也很安静,像朵粉色的晚饭花,在晚风里微微摇曳着。

他知道自己喜欢她,因为每当看到有男孩子在校园里追着她说话,他就会紧张得要命,就像一直守候着不敢去碰触的珍宝,已被贼心蠢蠢的人窥视上了。

还好,直到大三那年,他还没见哪个男生是她身边的常客,他发誓毕业之前向她挑明心思。可,追女孩子,总是要制造一点浪漫的,对于他这个贫家学子来说,浪漫这东西实在是有点奢侈。

为了这次浪漫的约会,他去做家教,四个月后,兜里有了几张被汗水泡得发软的百元人民币。

他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信,约她去看电影。

约定的日子到了,忐忑不安的他在电影院门口等来了她。

看得出,她还记得他呢,冲他羞羞地笑。而他,紧张得只会把一桶爆米花塞进她怀里,不停地说:吃吧,吃吧。

她就笑了,有点顽皮。

看完电影,他们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他一边努力地找话,一边想该给她买点什么礼物才好,路过一家专卖店时,他拐进去,说:进来看看吧。

她说好。

她貌似有一搭没一搭地随着他在里面转,他很喜欢模特身上的一款裙子,指了给她看,说:真漂亮。

她也点头说漂亮。

他怂恿她试一下,心想,如果她穿着好看,他就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她,在等她换衣服的空当里,他顺手翻了一下标价牌,心就咯噔一下子。那款裙子的价格,远远不是他兜里那几张人民币能买得下来的,顿时间,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从试衣间出来,把裙子塞给服务生说:太瘦了,我穿不下。

服务生忙说再给她找条大一码的,她说不用了,就兀自出去了。  他如释重负,但也有点失落。觉得那条裙子穿在她身上,一定是美的,而且她并不知道他兜里的钱是买不起这条裙子的,她坚持不肯试一条大码的,难道是在婉转地拒绝他?

这么想着,他就有些难受,决定继续做家教,攒齐了钱,就去把那条裙子买来送给她,如果她不肯收,就说明她真的是在拒绝他。

省吃俭用的半个月后,他终于可以去买那条裙子了,却没了,服务生还认识他,笑着问:你女朋友没穿给你看?

他懵了。

在他们约会的第二天,她就到店里买走了那条裙子。

原来,她真的是对他无意,便以裙子太瘦为由,拒绝了他的礼物。他是这么想的。

但,他还是交了定金,让服务生再进一条同款的裙子,已不再是为了送她,而是为了纪念那段沉默了两年、没来得及开始就消逝的爱情。

后来,他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在一次会议上意外地遇见了她,他感慨地说起了当年对她的好感和那条裙子的故事,她安静地听着,流了泪。

原来,她在试衣间里试了一下就脱下来了,不是裙子瘦,是不敢穿出来给他看。因为那条裙子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漂亮了,若是他看了,肯定会买给她的,而她早就听说过他家境不好,就更不忍心让他为自己花钱了。第二天,她就跑去买了那条裙子,一直在等啊等啊,等他再一次约她时穿给他看,可是,他没有。

P1-3

序言

化蛹成蝶的连谏

高伟

朋友发来一个贺岁的邮件,说是一份印度的密教经典,属于岁末送祝福那一类。里面有一个参与性的东西,就是需要“输入一个同性朋友的名字”,我连想都没想就写上了“连谏”。这个励志性的游戏后来被要求发给若干个知心朋友。填写了几个朋友的姓名之后,再往下写下去,就很为难了。细想一下,认识的人那么多,熟人那么多,可是内心认知的朋友,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朋友却那么稀罕,以至于让笔难以落下。

做这个励志游戏,让我一点也不游戏地嘲叹:一生之中,像连谏这样连想都不用想的朋友多么珍贵。

认识连谏其实也很戏剧。连谏属于不善于交往人的那种人。这其实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一个以写字为生为乐的人,几乎没有不这样的。几年前,她出了本小说,我在报纸上写了个关于这篇小说的评论。连谏不那么好意思,觉得在情理上应该感谢我一下。她邀我出来吃个饭。原本就是一个程序上的东西。我们那一天,一聊就聊上了。意外地说了想说的话,意外地说了一个人内部的在人堆里面没有场合说出来的话,竟然一点都不拧巴。就挺讶异。第二天,我们就通电话了,电话里面竟然互相道出了彼此的极度私密的话。然后,大量的私密话就隔三岔五互相向着对方倒出来了。

两个女人,可以放心地倒出私密话,绝对是闺中密友的重要标志。后来,我和连谏发展到可以说任何人的坏话,说这个世界的坏话,说人这个东西的坏话,说自己的坏话。我们可以说任何歹毒的话,具有砒霜性质的话。若是我们彼此说的话得以放扬,我们一定会被以为是两个坏女人,不比潘金莲逊色。然后,我们衣冠楚楚,在众人面前像个写字的,在现实面前守规守矩,不把消极情绪和消极举动泄露出来,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

我们彼此成了几乎不设防的人。这真是出乎意料。在这之前,我们不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如此不设防,尤其是两个女人之间。道貌岸然的生活就是这样为我设置了一个可以无限地接近真实的地方,那就是叫连谏的这个人。

生活的复杂是足以让私欲涌动的生命产生毒素的。我们一点也不例外。我们互相之间把生命里面的废品倒出来,以便轻装上阵,哄着彼此相信明天会更好。当然,这些毒素真的没有被我们浪费,我们分析它们,找到它们的源头和特征,堵塞它们的繁殖能力。为的是增加好能量用来认识自我。

当然,我们检点自己的能力也极强。我们互相自我批判的劲头也不比任何人差。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样本,把善恶的人性放置在这个样本里面。我们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拿出来,放在我们已经积累的认知的显微镜下,化验,剖析。因为我们是人,因为人性里面善恶并存,因为人性之弱让人惊悚,惊悚得让我们不喜欢自己,所以我们愿意救赎。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良善起来这救赎才得以进行,所以我们疱丁解牛一样地分析彼此,分析自己。互相祝福彼此变好。

连谏小我几岁。可是,连谏提出和解释的问题总会让我吃惊。我可以和连谏煲电话粥一煲就是一个多小时,三五个小时的情况都有,就是因为我愿意听她说话。听连谏说话比读书有意思。她的敏锐和智慧让我叹服。我总觉得她的脑袋里面住了个侦探,可以像个探头一样照见人性尤其是男女关系里面的“案情”。多少次我都后悔没有在当下拿起笔来,记下她话语之中洒溅出来的智慧果子。连谏的胆识和大气一直让我羞愧。我是个敏感的人,神经细碎,擅长于胡思乱想,长嘘短叹。倒是人家连谏,侦探一样的思虑一出来,每每给我输导得流畅,明天显得光明一片。

读者们尽可从本书的小文中,看出连谏这种侦探一样的思维,见识一下她的小刀子一样锋利的剖析。红男绿女,红尘百味,像海洋一样起伏不尽。老连老辣得连个猛子都不用扎,放眼一望,就可拎出一片一片文字的浪花,都是可以用来做切片用的病理样灶。取出病灶,只是医生的本分,高明的医生会让疾病得到有效的护理和医治。连谏的文字当然具有这样的医治功效。她用她的悲悯变成文字来给受伤者和暗中受伤的读者疗伤。

老话说,一生有一个知己足矣。和连谏接触着交往着,才真正体悟到这句真理一样的老话。知己这个词语早已被用滥,用在酒场上,用在求人上。在我的心中,知己,除了呈现它的精神意义,其余的都是它的赝品。知己,就是钟子期之于于伯牙。只有知己才能解决一个人部分的孤独,知己是可以穿越我们的生命的那种人。是的,就是“穿越”这个词。它是一个精神质地的词语,是一个动词,一个真正诗意的词。我们认识那么多的人,扪心自问,谁穿越过我们的生命?假如我们敢于诚实地面对自己,多么容易在这个时刻无语。连谏就是一个能让我变好的那种知己。她是一个可以改变我生活状态的人。她那么慷慨。作家陈章说,一个人能有一个朋友,他能让你改变自己,能让你走入你的内心,能让你变好,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从这个意义上,连谏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连谏是个悲悯的人。这些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步一步地由尖锐走向平静继而走向悲悯。这是一个由复杂走向单纯的过程。我所喜欢的俞敏洪曾说:“没有经过世事复杂的简单是表面的简单,没有经过人世沧桑的单纯是虚假的单纯,没有经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无的自信,没有经过大起大落的平静是肤浅的平静,没有经过权利考验的超脱是伪装的超脱。大风雨后才有最晴朗的天空,大经历后才有最豁达的人生。”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到了连谏,想到了她成长的不易。她是个初中毕业生。十几岁,一个人从乡村来到青岛闯荡。她在底层呆了很久。是那种人性的恶连掩饰都用不着去使用的那种生活的层面。她在里面受尽了伤,像个无所招架的蛹在绝望中活下去。当然,连谏是一个化蛹成蝶了的女人。她一点也没有浪费她所经历过的受伤与苦难。苦难这种东西,只有在有能力化蛹成蝶的生命面前才是营养品。苦难在更多的人面前仅仅是苦难,是摧毁生命的力量,像压垮生命的地震。是的,那些穿越过连谏身体的苦难,它们“有幸”地“化蛹成蝶”,变成连谏的文字,变成连谏文字中的小说情节,变成连谏的一本一本美好的书籍。

现在的连谏,简单、自信而明亮——穿越复杂后的简单,趟过自卑后的自信,清理阴霾后的明亮。

我爱这样的连谏。

后记

跋:智慧的高度,凡俗的姿态

阮直

婚姻有多少种不幸,连谏就有多少种解读。连谏能为“意乱情迷”者打开心结,即便还没有完全打开,也能为你松动原来的那个“死结”。生命有多长,荒凉就有多久,连谏就能为我们的生命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即便灯不长明,温暖不永恒,可有行李的旅程就会有安宁,连谏的随笔就是我们灵魂旅途的行李。

连谏的这个本事不是她作品的“文学的力量”,更不是她情场过招的经验,而是她本人的“智慧力量”。她的智慧力量源于她洞悉人性,她“窥视”着人性的“隐私”就像在你灵魂的深处安装了探头,连你的一次下意识的行为,她都能从心理的角度有个准确的结论。她对人性的认知超过她的学识,她对情理的梳理跨越了她的经历,她对生命的感悟走在了她的历练之前,这是连谏生活随笔雅的着眼点。

现代都市繁华、奢华的生活让人眼迷,商品社会巨大的欲望冲击让本来就伦理、道德脆弱的人一下子又丧失了自我。人们对金钱的欲求,对情色的欲求都急匆匆地僭越了自己伦理与道德的红线,这势必让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生锈,给生活“除锈”就是连谏生活随笔的落墨处。

当下都市的男情女爱其道德水准之低下连“自我道德意识”都不具备,仅仅是“为我”而不是“我为”。人们把缔结婚姻当作一次“资产重组”,把长相、学历、工作、收入、家庭背景都纳入“谈对象”时必谈的范围,作为“门当户对”的硬指标。进入了婚姻的关系之中,又缺少道德的责任感。记得住婚姻的法律关系、财产关系却忽略了婚姻对方的“本质关系”与自己的责任,这势必引发现代都市人的情爱错乱。黑格尔在道德境界上有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在道德领域,他人的幸福至关重要”。可惜的是在后来黑格尔的哲学核心体系之中他又背离这个命题,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却“普世”了。在连谏的随笔中我读到了她解读的价值观就不是构建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之中,而是架构在人性的普世价值观的层面。她的道德评判不是在批判“不道德”,也不是停留在“推己及人”和“同情”、“怜悯”的水平。连谏的现代道德意识其实是在呼唤一种人性在自我的觉醒前提之下的“他人”。婚姻也好、情爱也罢,缺少了道德的境界,就不会进入审美的幸福境界。连谏的作品正是站在人性道德的高度,这就使得她的作品既有深刻的睿智,又有不乏“世俗”的踏实。她作品中那些鲜活的事例未必都是“新闻的真实”,但都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因为它剔除个体身上的偶然性,是剥离去表现之后的共性。

连谏的生活随笔就从都市人情感的庸俗和琐碎下手,专门捡拾男女的小情小怨,对应的也是描眉画眼,刷锅洗碗,墙里墙外,引发的恩恩怨怨。连谏觅见生活的真谛不用“大事件”,连谏的随笔个性就是在个人性的基础之上又找到了文学的共性,实现了个人性与文学共性的对接,所以它才能形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内在结构,无论你个体多么琐细的凡俗之事,连谏在解读时都能把它调到人生的大背景之下高蹈。生活随笔的写作就要具备连谏这样的智慧的高度,凡俗的姿态。

连谏有那么多的“世俗的故事”,永远讲不完、讲不重,这才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富矿。一个没接上“生活地气”的作家,一个眼睛不会向下的作家,一个没有凡俗姿态的作家,不会是杰出的作家。连谏“向下”的姿态不是一种同情,不是空虚的布施,而是去叙写现代都市大众阶层人与人之间还存有的温暖,去叙写人性、人心中那柔软的部分,为那些“心硬化”的患者做“心理理疗”。“心为一身之主,心平过大海,心平气和,千祥骈集”。连谏那些娓娓道来的小故事没有沉重的苦难,凡人、小事、细语中透纸而出的总是温馨的暖意,从她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关怀中,我们都能体悟到她的温暖。这种关怀散发着一种绵绵的、柔软的文化磁力,让一个个荒凉的心灵寻求到了温暖的慰藉。这种融人心理深层次的写作是在和读者交流对人生的体悟,对挫折的醒悟,对成功的顿悟,对大自然的感悟,润心无痕,益智不张。

我喜欢连谏的随笔、喜欢连谏的文字、喜欢连谏的智慧,更喜欢连谏凡俗的姿态。因为她的评判有时就是对我的批判,她的温暖就是我也要的那份温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来未曾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连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899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