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选取一些土特产,成语一定会因其产量颇丰、结实美味、营养丰富而胜出。成语最重要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恰当使用它们能使你的文章凝练而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里,编者特意为你采撷了百余枚最美的成语之英,为你铺就了一条饶有趣味的学习之路。
本书选取了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一百余篇,按照拼音排序。编写时,尽量做到使语言活泼易懂,讲究趣味性。书内配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小朋友对成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每个成语故事后添加了点拨性的释义,有助于使小读者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围,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能体现出汉语凝练、蕴藉特点的就是成语。
由于每个成语都有固定的搭配,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所以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起成语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孩子最爱读的中国成语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便于记忆。我们选取成语条目的标准有三:一是著名,只选那些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二是有趣,选取那些故事性强的成语,加强可读性;三是有用,选取那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用到的成语,起到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库的作用。
在编创这本书时,我们选取了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一百余篇,按照拼音排序。编写时,我们尽量做到使语言活泼易懂,讲究趣味性。书内配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小朋友对成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每个成语故事后添加了点拨性的释义,有助于使小读者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希望小朋友能喜欢听这些故事,并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培养起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半途而废
《礼记·中庸》
乐羊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的妻子是个很有志向的女子。
乐羊子曾经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他喜出望外,举着金子给妻子看。妻子却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再珍贵也不能白白拿回家。乐羊子很不好意思,马上把金子送回原处,然后出门拜师学艺去了。
一年后,他回到家中,妻子很吃惊,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支吾着说:“在外面一年了,我十分想你,就回来看看。”
妻子立刻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指着架子上还没完工的布匹说:“你看这一丈长的布匹,是我一寸一寸织成的。织一块布匹,不知道要花费我多少心血。如果我一剪刀下去,这块布匹就全完了,所有的工夫就都白费了。你做学问也是这样的,你学到一半就回来,以前的时间和精力不都白费了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惭愧得红了脸。他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对,就老老实实地回去继续学习了。这一学就是七年,后来,他终于成了闻名天下的大将。
抱薪救火
《战国策·魏策三》
战国时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起进攻,魏王召集大臣商讨退兵的办法。大臣们都害怕打仗,纷纷劝魏王割让土地,以保平安。
谋士苏代却向魏王进谏说:“大王,他们都胆小怕死,才让您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利益着想。割让土地只能暂时满足秦王的野心,但侵略者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我们还有地,他就会不断地掠夺。”
苏代还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去用水浇灭大火,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结果火势更大了,这个人的损失也更大。这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助长火势。“大王如果同意拿魏国的土地去求和,不是和那个抱柴草救火的人一样了吗?”苏代最后说。
尽管这个道理大家都听明白了,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结果,几十年后,真的让苏代说中了,魏国最终被秦国灭亡。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
乐广有一位好朋友,常来他家里小聚。最近不知为什么,朋友却一直没来,乐广就去登门拜望。
到了朋友家,只见朋友脸色蜡黄,原来是生了重病。乐广询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出原因。原来,上次在乐广家喝酒时,朋友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想不喝吧,又觉得不礼貌,只好闭眼喝下了酒。从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什么也吃不下去。
乐广好生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回到家中,他在厅堂内踱着步,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张雕弓。是不是它在作怪?乐广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变换了几次位置,终于看见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晃动,真像一条小蛇在游动。
乐广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坐在上次的位置,仍旧用上次的酒杯,然后问道:“您看看酒杯中现在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一看,又惊叫起来:“蛇!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雕弓说:“您再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背水一战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他东渡黄河去攻打赵国,途中要经过一道极其狭窄的山口。赵王的谋士主张一面堵住山口,一面派兵切断韩信的粮草,大将陈余却不听,坚持要正面作战。
韩信知道了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山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他派出少量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命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进去,另外又派主力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天亮后,双方展开激战。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去追击。背水结阵的汉军因为没有退路,都奋力作战。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见营中已插遍了汉军的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酒宴上,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中说,背靠水列阵是大忌,没想到这次我们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如果在有退路的地方列阵,士兵都逃散了,又怎么能拼死作战呢?”P2-6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围,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能体现出汉语凝练、蕴藉特点的就是成语。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语言逐渐积累、浓缩、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成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也有少数不是四个字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古代寓言、历史典故和古诗文。成语的含义往往不限于字面,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和贬义),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一个个成语深刻隽永、言简意赅,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我国语言的海洋里。
阅读成语故事,至少有三个好处:
首先,可以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如“汗牛充栋”、“东山再起”、“草木皆兵”……可以说,几乎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阅读它们,可以帮助你了解历史,增长见闻。
其次,可以提升智慧。中国历史悠久、事件众多,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都是从前人浩如炯海的语言里披沙拣金,最终流传下来的,都是古人智慧的精华。一个简单的故事,能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领会一种深意,明白一个道理。这道理,可能是浅显的,也可能是深刻的,又或许正是为人父母者想告诉孩子却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这些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代劳了。
再次,可以提高语言能力。由于成语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具有高度的准确性、概括性和规范性,因此,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使用成语,随时脱口而出,可以帮助你准确、精炼、生动传神地表情达意,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由于每个成语都有固定的搭配,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所以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起成语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孩子最爱读的中国成语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便于记忆。我们选取成语条目的标准有三:一是著名,只选那些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二是有趣,选取那些故事性强的成语,加强可读性;三是有用,选取那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用到的成语,起到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库的作用。
在编创这本书时,我们选取了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一百余篇,按照拼音排序。编写时,我们尽量做到使语言活泼易懂,讲究趣味性。书内配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小朋友对成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每个成语故事后添加了点拨性的释义,有助于使小读者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希望小朋友能喜欢听这些故事,并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培养起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