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原来如此(亘古繁衍的生命)
内容
试读章节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从巍峨险峻的山川峡谷,到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从积雪皑皑的高原之巅,到神秘莫测的大洋海沟,在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星球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生命的存在。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最初从哪里来?可能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对这两个问题作过无穷无尽的美丽猜想,最著名的应该算是上帝创世的传说了,《圣经》中说上帝在7天里创造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中国古代也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传说固然美好,但生命究竟是怎样起源的这个问题却还是谜一样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19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本质和起源的认识得到了深化。现代科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运动形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人们逐步认识到,有生命的物质是由非生命的物质演变来的。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生物可以演变成另一种生物,低级生物可以进化为高级生物。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的。

凡是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蛋白质和碳氢化合物构成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物质成分,也是区别生命和非生命的分野。蛋白质都含有碳、氢、氧、氨4种元素,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组合方式构成,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有的蛋白质还有硫等其他元素,分子量很大,从几千到百万不等。在蛋白质分子中,都有氨基酸作结构单元,彼此以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肽键相连。蛋白质都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生物体的骨架,催化生物化学过程,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

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基本单元是核苷酸,靠磷酸和核糖分子联成长链。核酸有两大类,一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遗传基因的化学实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另一种叫核糖核酸,简称RNA,存在于细胞质中。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的诞生是物质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这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生命系统诞生之前的“化学进化”阶段,为生命的诞生准备有机材料;二是生命诞生之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生物进化”过程。

人类现在赖以生存的地球大约是在45~60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地球在无际的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地球上并没有生命,只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有的只是高热的大气、原始海洋和一些无机物。通过长时间的地球演化,含有甲烷、氨、氢气等小分子无机物的气体在紫外光、电离辐射、雷电等能量作用下,逐步生成了有机的小分子物质,如核苷酸、氨基酸,使原始的海洋成为一种“原始汤”。这个过程,是生命形成中漫长历史的第一步,今天已经被科学家用放电实验室重现出来。此后,“原始汤”中的这些有机小分子,历经长期的相互作用,在有硫、磷、金属等土壤的适当条件下进行缩合或聚合反应,逐步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分子。这是生命诞生历程的第二步。人们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也已再现了类似的过程。随着海洋中的蛋白质、核酸分子越积越多,浓度增加,在某种情况下,又被分离、凝聚成小滴,并脱离原来的海洋环境,构成可与外界进行简单物质交换的多分子体系。由多分子体系逐步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最终出现了有原始新陈代谢功能并能进行自我繁殖的最早生命。这一阶段是生命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个环节。但是至今,科学家尚未通过科学实验获得验证。不过,近来科学家发现,磷在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地球上生命诞生的最早时间尚不十分清楚,但已在古老的生物化石中发现蓝藻,在38亿年前的岩石中找到过有机分子。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除上述来自地球自身的化学进化一说以外,也存在一种所谓的“宇宙胚种说”。有人提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是别的星球上的智能生物带来的;也有人说是彗星以仙女散花方式将有机物播洒在地球上的。当然,这些说法纯属科学幻想,科学根据并不充足,只能说明关于生命起源的探索是项异常复杂的使命,还有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要走。

(于宁)

生命起源的原核细胞

当今科学认为,原核细胞是生命最初的形式,生命由起源之初的生物大分子进化到具有膜结构,直到具有细胞结构是进化史上的重要阶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形式,而原核细胞是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原核细胞有细菌和蓝藻。

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纳米,周长约几十纳米。在细胞外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原核细胞的细胞壁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的细胞器。细胞质中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酶。例如,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在原核细胞内有一个由DNA组成的核区。核区没有核膜包裹,只有一条裸露的DNA。核区中的DNA一般不含蛋白质,所以原核细胞不存在染色体。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原核细胞的代表——曾经让人类谈虎色变的细菌吧。

P1-3

目录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生命起源的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侏罗纪公园

恐龙灭绝之谜

生物的兴衰

人和黑猩猩是一家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天择说

人类起源于非洲吗

人类的进化历程

文明的曙光——从哺乳动物到人

人类还会发生重大进化吗

地球生命源于太空——专家支持陨石将生命移到地球的假说

茫茫宇宙觅知音——探测外星文明

火星上有生命吗

细菌——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肠道寄生菌

炭疽——从恐怖邮包说起

黑死病——鼠疫

朊病毒与疯牛病

嘴上起泡——疱疹病毒

甲型肝炎

SARS还会再来吗

血吸虫

DN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遗传信使RNA

基因——人类生命的主宰

10万基因“捏成个人”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破解:是希望也是恐惧

从一块骨头判断人的身高

基因转移

基因诊断

恐龙能复活吗

人类能活1200岁吗

多态性的产生——亲子鉴定

细胞——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

线粒体——细胞的发电厂

细胞核

人体的构成

食物的消化

血液循环

视错觉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揭开嗅觉的奥秘

梦的本质

长寿的相关因素

血型的奥秘

维生素A与夜盲症

维生素D与佝偻病

维生素C与坏血病

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生长激素

贫血

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受精卵——生命的开始

语言中枢

你的智商有多高

复杂的大脑

神经系统

数字人体

细胞之旅

人体的无用器官

天赋智力

探索生命逝去的秘密

克隆技术

“多利”是怎样被造出来的

揭示生命的奥秘——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

干细胞组织工程——再造生命奇迹

试管婴儿——精巧的生命

你为孩子保留了脐带血吗

人体器官再造前途不可估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物工程造福于人类

后基因时代治病看基因

新克隆时代

长着人耳朵的小鼠——转基因动物

帕金森氏综合征

胆结石

尿毒症

抑郁症

高血压

肥胖与冠心病

老年痴呆

乙型肝炎

流脑

流感

结核

白血病

吸烟与肺癌

肝癌

乳腺癌

序言

当今世界,没有人会怀疑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然而,什么是科学呢?不同的人可能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自然科学家会认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界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和方法;社会学家则会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科学有时高深莫测,然而却又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边,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并不断改变和提升着我们的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原来如此》就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和解析了这一问题。

受《原来如此》丛书编委会的盛邀,我很荣幸地接受了该丛书《亘古繁衍的生命》卷的编写任务。但是,浩瀚宇宙,生命体和生命活动如此之复杂和纷乱,我们该从何入手来编写和阐述生命及其活动呢?正如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一样,什么是生命呢?通常,我们很容易就能区分出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但真正要确切和完整地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什么是生命,就并非如此之简单了。事实上要想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不仅仅因为我们人类本身是一种生命的现象,从而使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时也因为生命作为一种运动变化着的物体,我们就更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好在生命体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虽各有不同,但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生命的概念大致可归纳为生物体所表现出的自我复制、分化发育、遗传变异等现象的综合,即人们常说的“生、老、病、死”。有了这一基本的认识,本书的基本主线也就豁然纸上:即从生命的起源入手,再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简单生命活动到复杂的人类生活,从生理条件下的生命现象到病理状态下的生命改变,直至生命现象的结束。

我更荣幸的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一个团结而高效的团队。他们虽然从事不同的研究,本职工作繁重而紧张,但却对该书的编写倾注了饱满的热情。特别是我的同事高海峰老师,他平时虽言语不多,但却有条不紊,孜孜不倦,认真而严谨;王缨、张洪勇、邵先安、杨秀利、洪晓武、龚燕萍、徐林、郭强、蒋正刚、任学芳、刘荣军、胡鹏、岳艳、张凤、李昂、邓富刚、乔滨、陈晓菁、林恰、曹清华、于宁、温振科等对该书付出的劳动和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没有他们的努力,要想如此快的完成该书的编写任务是万无可能的。

或许也正是由于时间的匆忙和我本人对科普写作的生疏,因而在本书中一定有许多不妥当、不确切甚至错误的地方,在此我只能恳请读者的原谅,并希望读者能给我们更多的批评和指教。

自然产生力量。自然的力量产生生命,生命的进化产生人及人的思维,思维使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窥视自己,窥察生命,并由此产生和发展科学。而科学又使我们认识了生命,认识了自然,认识了自我。科学原来如此,生命原来如此。

熊思东

2005年4月

内容推荐

熊思东、高海峰主编的《科学原来如此(亘古繁衍的生命)》沿着这样一条主线:从生命的起源入手,再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简单生命活动到复杂的人类生活,从生理条件下的生命现象到病理状态下的生命改变,直至生命现象的结束,讲述了亘古繁衍的生命现象。

编辑推荐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起源于非洲吗?人类还会发生重大进化吗?火星上有生命吗?头发为什么会变白?你的智商有多高?熊思东、高海峰主编的《科学原来如此(亘古繁衍的生命)》从生命的起源入手,直至生命现象的结束,带领我们一起探索生命的种种真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原来如此(亘古繁衍的生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思东//高海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46859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1-0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0
17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