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茶馆》,大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和500多场的演出成绩,现在仍然屡演不衰,洛阳纸贵。连话剧带电影,连国内带国外,欣赏过的观众难以计数。
梁秉堃的这本《走进“茶馆”》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力争和读者一起走进《茶馆》里头去,仔细了解大幕之后发生的种种鲜为人知的、奇特有趣的、震撼灵魂的故事。
图书 | 走进茶馆(新中国60年话剧艺术巡礼) |
内容 | 编辑推荐 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茶馆》,大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和500多场的演出成绩,现在仍然屡演不衰,洛阳纸贵。连话剧带电影,连国内带国外,欣赏过的观众难以计数。 梁秉堃的这本《走进“茶馆”》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力争和读者一起走进《茶馆》里头去,仔细了解大幕之后发生的种种鲜为人知的、奇特有趣的、震撼灵魂的故事。 内容推荐 《走进“茶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力争把读者请进“茶馆”,了解幕后发生的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即历史,通过这些故事,把几位剧作家和艺术家老舍、曹禺、焦菊隐、于是之、郑榕、蓝天野……推出来,看看他们在经典剧目建设中的杰出贡献,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人艺迷”们,进一步了解新中国艺术发展史。 《走进“茶馆”》由梁秉堃所著。 目录 引子/1 第一章 “歪打正着”的剧本诞生/3 第二章 导演险些不是焦菊隐/20 第三章 保驾护航的好书记/46 第四章 首演成功盛况空前/61 一、“气氛营造”/63 二、“画龙点睛”/69 三、“弦外之音”/73 你怎么绕着脖子骂我呢/76 人还不如一只鸽子/78 爸爸不是人,是畜生/79 人缘儿顶要紧/81 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82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84 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86 我活在这儿/88 好,真好,太好/90 爷爷会说好话呀/91 第五章 《龙须沟》是《茶馆》的前奏/94 第六章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上)/119 第七章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下)/136 第八章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159 第九章 龙马精神,骆驼坦步/180 我是一个普通观众/180 “你大概是得罪了人”/182 怀仁堂里演《雷雨》/183 退稿/184 春游周口店/186 “废话”不废/188 焦先生的“高招儿”/189 开幕以前的故事/190 小保留节目/192 街头演戏/193 苦心追求琴师/194 不要扫观众的兴/195 丁四嫂的沙哑嗓子/197 第十章 三起三落的坎坷历程/199 结束语/2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进茶馆(新中国60年话剧艺术巡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秉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689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