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就是张全海博士体力和智力结晶,文中只是选取了民族(满洲)、宗族(义门陈氏)和移民(古代中国向朝鲜半岛的移民)三个族群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世系谱牒在族群认同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可以从作者雄厚的文化底蕴、熟练的文字处理和规范的文献使用中领略到中国学术的希望。
| 图书 | 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就是张全海博士体力和智力结晶,文中只是选取了民族(满洲)、宗族(义门陈氏)和移民(古代中国向朝鲜半岛的移民)三个族群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世系谱牒在族群认同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可以从作者雄厚的文化底蕴、熟练的文字处理和规范的文献使用中领略到中国学术的希望。 内容推荐 谱牒研究目前还是一个冷门科目,而族群认同则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作者从张全海博士自己参与修谱活动的经历出发,经过多年的学术思考,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审视,为谱牒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阈。作者以民族(满洲)、宗族(义门陈氏)和移民(古代中国向朝鲜半岛的移民)三个族群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世系谱牒在族群认同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目录 1 绪论:集十年之功汇成一帙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 创新、不足与展望 2 世系谱牒与民族认同的建构——以满洲(族)为例 2.1 背景:华夷之辨与大一统 2.1.1 阎崇年的案例 2.1.2 雍正与《大义觉迷录》 2.2 过程:祖源传说与谱系的构建 2.2.1 族源传说的编织 2.2.2 满洲谱系的构建 2.3 变迁:从满洲到满族 2.3.1 满洲认同的危机 2.3.2 谱牒在民族认同重建过程中的角色 3 族谱:维系宗族认同的根脉——义门陈氏的千年实践 3.1 累世同居共财的义门宗族 3.1.1 宋代义门宗族简况 3.1.2 宋代学者们的探索 3.2 江州义门陈氏的同居共爨与“奉文改谱” 3.2.1 义门陈氏及其族谱 3.2.2 “奉文改谱”的困惑 3.3 “奉诏分庄”与族裔认同历程 3.3.1 “奉诏分庄”的经过 3.3.2 义门族裔的认同历程 4 移民,寻根,修谱——朝鲜半岛的“游子情” 4.1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中国移民 4.2 移民及其后裔的怀祖、寻根与修谱 4.2.1 移民们追怀祖先谱系 4.2.2 移民后裔的寻根与修谱 4.3 韩籍华裔的寻根之旅 4.3.1 韩籍华裔的现代寻根之旅 4.3.2 谱牒之于移民心理认同价值的浮现 5 余论:谱牒还有什么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全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315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1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95 |
| 高 | 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