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道德经的奥义)(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

由老聃编著的《老子》中,我们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我们认为,对于这两个内涵丰富、深邃的词汇,任何过于武断和排他的解释,都是不负责任的。也许,真的只有通过“陪”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道家的真谛。

内容推荐

纵观由老聃编著的《老子》全文,只五千言,但精练、生动,其微言大义让古今中外无数研究者魂牵梦绕。迄今为止,解释、研究《老子》的著作数以万计,各家引经据典,似乎都有一番道理,但真正能够服众的观点并不多。这种莫衷.是的局面,正体现了《老子》的无穷魅力。

试读章节

本章是《道经》的第一章,主要围绕“道”展开论述。《老子》从第一章第一句第一个字开始讲“道”——“道可道,非常道”。都说万事开头难,撰述哲学篇章或联属诗词曲赋也是如此。难就难在,它往往为读者指示出一个思考问题的大方向,所以说全书的开篇一般都很重要。《老子》的第一章自然是很重要的,但理解起来又是很困难的。读完这一类似于绕口令的篇章,好像确立不起什么方向感。

老子教诲我们看问题要看得全面些,不仅要看正面,还要看反面和侧面。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反复堪比,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有谱,更有把握。事物都有“有”的一面,也有“无”的一面。大部分人看重的都是有形的、具体的、外在的东西,而老子却要引导我们注意到“无”的因素。超越了“有”,关注到“无”,这表明一种境界正在酝酿生成——“无”处有诸多妙处。

有,虽然存在了,但同时就意味着限定,人在其中不得自由挥洒,少了腾挪转移的空间。柱果就是一种水果,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它都是杧柱果,你改变不了什么,“有”就是具体的存在。但你要知道丰亡果承载着一个巨大的“无”。青涩的推销员会说,快买我的杧果吧,来自海南,质量好,价格便宜。老练的绝不会这样有一说一,他也许会说,成色这么好的杧果,带它回家,放到果盘里,你和家人就会一起看到三亚阳光的影子,闻到海南阳光的味道,享用到无污染又新鲜营养的水果。诉诸虚无的感觉,把人引入一个若有若无、或有或无的气场之内,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自然而然就消融殆尽了,接受起具体的产品会更容易些。

所以,世界著名的推销员吉拉德就说:我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推销一种感觉。比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推销的就不仅是产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更多的是在推销或者传递一种感觉——若有若无的感受。

传递出这种虚无的感觉,其实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越有形的产品自身。一家声名在外的牛排店,它真正赢得顾客的并不是什么牛排,而是在烤牛排时发出的“滋滋”的声响,以及旺盛人气带来的小气场——连嘈杂声都变得有滋有味。顾客吃味道鲜美的牛排,听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感受周围人的心跳、兴奋和喜悦,合起来才是就餐的幸福感。

在政治层面上,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有从“无”中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能观察体会到“道”的端倪及其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总结一下来看,首先道是不可言说的,不能用概念的方式去把握;其次,道是天地万物开始的地方,是起点,是根源。老子所说的“道”好像是很玄的,其实在此章中的“玄之又玄”要表达的是道体之深远不可分别,并非玄不可解之意。正如苏辙所言,“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逼玄”,老子常常以“玄”字寄寓极致之意。

老子说“道”不可名状,不可用概念来表达,但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道”。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吗?其实不然,老子在后面的章节有进一步的解释,道体是一个浑然莫可名状的存在,无以名之,勉强用一个“道”字来称呼它。老子此举乃是因地制宜便宜行事。

道,是大道,是小径,是坦途,是津梁……一说出来,一具体就好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于是,老子就反方向切入,举出许多经验世界的实例来描述大道,然后一一打破击碎,告诉你这个理解方向不对。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性表述后,道体就在一个虚无空寂的状态中呈现出来。这需要用心灵的本能去感知。P4-6

序言

纵观《老子》全文,只五千言,但精练、生动,其微言大义让古今中外无数研究者魂牵梦绕。迄今为止,解释、研究《老子》的著作数以万计,各家引经据典,似乎都有一番道理,但真正能够服众的观点并不多。这种莫衷.是的局面,正体现了《老子》的无穷魅力。

《老子》,又称《道德经》。经,本来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也指南北向的道路。经,又可引申为常道,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后来,“经”成为对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的尊称。如此来看,《老子》一书就是在讲“道德”,此“道德”并非今天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包含“道”和“德”两大概念。《道德经》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和“德”,不言而喻,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如果说老子哲学思想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一辆有战斗力的战车。那么“道”和“德”就是两条腿、两个车轱辘,可以让人立起来,让车跑起来。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

本书中,我们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我们认为,对于这两个内涵丰富、深邃的词汇,任何过于武断和排他的解释,都是不负责任的。也许,真的只有通过“陪”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道家的真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道德经的奥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老聃
译者 李泽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848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47
173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