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作序、其夫人玛格丽特编辑的《中国士绅》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主要记录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学术成果的作品此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这一论域难以忽略的参考文献。本书后半部分是周荣德先生早年在云南昆阳对费孝通先生所做的六篇关于乡村士绅的个案访谈。前半部分的理论思考与后半部分的人物访谈,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印证。这次以完整的形式将本书推荐给中文读者.并借以表达对逝去一代学者的追思和敬意。
| 图书 | 中国士绅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53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作序、其夫人玛格丽特编辑的《中国士绅》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主要记录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学术成果的作品此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这一论域难以忽略的参考文献。本书后半部分是周荣德先生早年在云南昆阳对费孝通先生所做的六篇关于乡村士绅的个案访谈。前半部分的理论思考与后半部分的人物访谈,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印证。这次以完整的形式将本书推荐给中文读者.并借以表达对逝去一代学者的追思和敬意。 内容推荐 《中国士绅》其实算不得是一本新书,因为这是根据费孝通先生1953年的英文版作品翻译而来,以他在江苏和云南几个村落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旧中国社会精英(士绅)阶层,书中的观点,是费孝通先生对于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与功能运作机制的总结性论断。尽管如此,今天我们读这本书,仍然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而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还未曾耳闻。 《中国士绅》后半部分是周荣德先生早年在云南昆阳对费孝通先生所做的六篇关于乡村士绅的个案访谈。前半部分的理论思考与后半部分的人物访谈,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印证。这次以完整的形式将《中国士绅》推荐给中文读者。并借以表达对逝去一代学者的追思和敬意。1953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作序、其夫人玛格丽特编辑的《中国士绅》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主要记录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学术成果的作品此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这一论域难以忽略的参考文献。 目录 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过程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 导论 第一章 士绅与皇权 第二章 文人当官 第三章 士绅与技术知识 第四章 中国乡村的基本权力结构 第五章 村、镇与城市 第六章 乡村生计:农业与手工业 第七章 乡土社区的社会侵蚀 编后记 附录 生活史:六位士绅的故事 编者说明 文人·王议长 军人·朱司令官 官僚·张科长 商人·丁镇长 土匪·杨队长 改革家·刘崇道 逝者如斯的结构秩序——费孝通教授英文版《中国士绅》翻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士绅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费孝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694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0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1.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2 |
| 宽 | 14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