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这些事儿
内容
编辑推荐

时代急剧变迁,中国人民到底身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谁能给中国人民一个纵观真相和全貌的镜头?谁能够用事实准确丈量人民真实的民生、从柴米油盐中感知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

《22度观察—中国这些事儿》或许不是通向上述问题答案的最好途径,但我们能通过本书看到一种努力:一种将个人和国家、微观和宏观、过往和当下、眼前和未来、深入和浅出、权威和草根真实呈现并连接、以此展现出维系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场景的努力。

内容推荐

《22度观察—中国这些事儿》是深圳卫视2009年初推出的话题节目《22度观察》的栏目同步图书,该节目汇聚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以新锐独到的全球化视角,对新闻与财经热点和重大社会思潮展开深入、理性和建设性的探讨,尤其值得赞赏的是其敢于触碰最敏感话题的无比勇气,并且能融入“经济视角”,是最独到也最深刻的,应该说的确做到了走在“最前沿”。

目录

序 中国会影响世界的格局

第一章 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

 金融危机是谁的墓志铭

 金融危机有多可怕

 未释放的危机会否再来

 全球经济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

 曙光几许,隐忧何在

 危机一周年的回望与前瞻

第二章 面对危机的中国

 中国保8的信心与决心到底来自哪里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危机中政府的花钱之道

 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底限在哪里

 人民币PK美元,孰输孰赢

 中国要为美国救市埋单

 降低行政成本是反危机的重要决策

 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中国

 中国石油新版图

 中国:超越历史的弯道

第三章 股市,要走的路还很长

 巴菲特跑输大盘,“股神”还灵不灵

 2009年,你选哪只股

 加大监管力度才能规避创业板风险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最急迫

 中国股市,春天在哪里

第四章 楼市:回暖还是发烧

 小阳春能持续多久

 楼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楼市有周期吗

 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危机中成长

 百年通用的破产启示

 海外并购,为何阻力重重

 腾中收悍马,看好戏如何收场

 如何下好并购这盘棋

 转型还是等死,这是个问题

第六章 老百姓:咱幸福吗

 民以何食为天

 有什么,别有病

 新医改能否终结看病难、看病贵

 2000万农民工的饭碗在哪里

 什么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法宝

 600万学子毕业于2009年

 银发浪潮扑面而来

 GDP与幸福指数的博弈

第七章 财富金字塔怎么搭

 中国人勤劳为何仍不富有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如何端平财富这碗水

 中国式慈善

 必须让国企利润惠及于民

第八章 中国还安全吗

 南海争端升温

 朝核危机升级

 西北告急:“东突”恐怖主义的渗透

 新一轮“星球大战”即将上演

 航母能否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保障

 解密:中国自勺真实军事实力

 阅兵是保和平的间接手段

 两岸统一的出路在哪里

第九章 中国的软实力

 美日超级智库的启示

 文化是拯救经济危机的根基吗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中国的制度优势

 重振增长,兴利除弊

 嘉宾寄语

后记 从北纬22度的深圳出发

附录 《22度观察》创作团队

试读章节

金融危机是谁的墓志铭

2008年,华尔街的丧钟敲响了,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出现经济危机;2008年,世界的经济曲线一再划破经济学家预设的崩溃底线。

这是一段令人无法忘记的历史,这是一个令人想起来就感到战栗的记忆,这是一个随时都有噩梦的时代。市场疯狂了,直接把整个世界经济带入百年难遇的剧变中。洗牌变得残酷,资本市场变得狰狞,脆弱的经济急转直下。破产、重组、失业、救市,成为经济词典中最热门的词语。

有人说:“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到末路,只照顾少数富人的制度必败”。事实上,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看到无数散落的碎片,萧条的阴霾触手可及。20世纪30年代令人胆战心惊的大萧条只安静了几十年。

今天,不管我们站在预言家们所设定的哪一个点(谷底还是半山腰),都不禁要问,是谁葬送了华尔街,是谁拿走了华尔街的钱,是谁吞噬了我们的财富?金融危机,到底是谁的墓志铭?

从繁华到衰落,我们都难以忽略金融衍生品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为金融经济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提供了可乘之机。衍生品市场归根结底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且衍生品市场最开始的确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到最后,衍生品市场逐渐脱离了实体经济,开始自我服务,甚至开始自我繁衍。

嘉宾朱民:为什么这么大的泡沫没有控制,没有约束。回头看这件事,它存在的客观基础有几个:

第一个是流动钱多,大家想办法把钱花掉。

第二个就是整个风险管理水平模式化大大提高了。大家觉得通过计算机模式,可以把风险很任意地分配出来。而可控的风险并不在我手里,归根结底在系统里。

第三个是整个金融机构的贪婪。当人们发现有大量流动性的钱,风险可控,并可以制造产品赢得高额利润的时候,人们当然去追逐这个东西.所以就把整个金融业服务的根本目的搞反了。事实上金融业应该回过头来踏踏实实为实体经济服务。

经济金融化愈演愈烈,整个实体经济逐渐向虚拟的金融化波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拼命思考“消费者如何达到最大化效用,厂商如何实现最大化利润,投资者如何得到最大化回报”。经济金融化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可以吸引海量资金的房地产。 “居者有其屋”的消费需求,格林斯潘连续降息,不断撩动着人们疯狂的消费神经,金融衍生品的规模从7800亿美元膨胀到62万亿美元。

“次级贷款行业”这个曾经可以点石成金的名词,掠去浮华和疯狂,只剩下苍白而滑稽的结局——原来,它除了制造“无中生有”,竟是一无是处。

嘉宾韩秀云:中国的信贷跟美国不在一个水平,美国人都有五张信用卡,买房、买车,包括买计算机都是贷款。而今天的中国贷款,大多用来贷款买房、买车了。如果美国信贷是一个70岁年纪的人贷款,那么中国信贷则是20岁的人。美国70岁的年纪贷款,这和一个20岁的人贷款不一样。20岁的人贷款可能有40年的工作,但70岁贷款还有偿还能力吗?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关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买房越来越划算。开始是一些信用级别高的人贷款买房,后来优质客户越来越少了。商业银行放宽了条件,信用级别低的人也能买房,最好让美国穷人也能买得起房子。

但是,穷人的信用低,怎么办?作假。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商业银行不断降低首付,从30%到20%甚至零首付。给富人的利率是5%,而给穷人的是10%。  一个美国人这样说,“我在监狱里,连10美元都没人借给我,但我出来之后,银行竟然愿意借我10万关元让我买房。”

为了转嫁风险,商业银行把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房贷打包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拿现金买了,为了增加这些金融衍生品的可信度,最后连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并打包卖给全世界。每个人都实现利益最大化了,每个人都在其中。国会作证的时候就问到三大评议机构,“你们怎么能把次贷搞成这样?”他们说,“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我们想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贷款保险、打包出售也是全世界金融机构的惯例,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比如,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做重大投保的时候,其实也是要把保险公司再保险的,以分担自己的风险。因为,一旦一单生意做砸了就有可能破产。通行的管理都要做再保险,即相当于把贷款拿过来再打包出售给别人,来分散风险,以实现风险共担。但美国的打包卖,不但没有分散风险,反而直接把华尔街、美国送上了火山口,并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

P3-5

序言

中国会影响世界的格局

我不能说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因为对中国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了解得不充分。我比其他人了解得多一点,但是不能说我了解得非常深刻和透彻。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67年,那时候中国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原始的状态,而2010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强大的经济体了,太了不起了!

很多人都会谈到经济方面的变化,好几亿人摆脱贫困,还打造了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关注的是,从禁锢思想到解放思想以及企业家的精神,这是经常被人们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中国,在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长处。的确,猫已经抓住老鼠了,但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体系。

中国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喜欢,比如说活力。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非常具有活力。另外就是中国的年青~代也让我们非常着迷。比如说20~30岁这一代的中国人,他们实际上把中国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融合了,这肯定会给中国新~轮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地变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真正充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中国人的潜力;百姓们能够不断作出贡献,不断创新;政府能够不断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越来越敞开心胸接受批评,海纳百川……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过中国,或者跟中国相媲美了。如果未来60年按照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中国的前景将一片大好。而现在面临的挑战则是,中国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该如何持续地发展经济,保证社会稳定。同时,其他国家也必须不断地改进自己,赶超中国。因为整个世界格局需要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达到平衡。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这3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还在不断进步,将来也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未来一年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际上在2009年已经超过德国3%,明年会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名。未来的趋势就是中国和美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差距会在未来25年内不断缩小,这一目标非常容易实现。

我们不仅希望世界了解中国,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年青一代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国家,把自己当做中国的一部分,而且能够融入世界,那么中国内部将达到一种和谐,同时也使得整个世界达到和谐。

当我们写《中国大趋势》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我希望让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够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越了解自己的国家,就越可以了解自己在全球的定位,以更好地融入全球。中国博大精深,我们是不能够穷尽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栏目的访问,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非常荣幸能够接受《22度观察》的采访。我和我的太太共同将我们的著作《中国大趋势》赠送给《22度观察》栏目。我们衷心祝愿此栏目越办越好,能够成功地报道中国的故事,能够全程跟踪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和变化。

得知《22度观察》第一本丛书即将出版,我很荣幸也非常高兴为《22度观察》作以上序。

约翰·奈斯比特

后记

从北纬22度的深圳出发

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盛极的时刻,越是璀璨,终结的日子越是惨不忍睹。正如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浮华,掠去泡沫,只剩一地碎片。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黄金时代似乎刚刚拉开帷幕,经历过洪水猛兽,复苏的嫩芽格外茁壮。

在这个最坏也最好的时代,以新锐视角观察世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世界是谜,中国是谜。我们到底身处一个怎样的年代?谁眼中的世界是真相,谁能给我们一个纵观中国乃至世界全貌的镜头,又有谁能够准确丈量人民真实的幸福,从衣食住行中感知寻常人的喜怒哀乐?

今天的我们,竭力通过丰富的栏目镜头,以权威声音为话筒,一一展现维系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场景。

这些场景,有的宏大,如观世界风云、察中国变迁。纷繁世界中,常常难窥究竟;登高望远,脉络尽显眼底,这是山顶之观。

这些场景,有的细微,如探民间衣食住行、问百姓安危冷暖。平凡普通处,往往蕴藏玄机;俯身捡拾,答案就在细微中,这是秋毫之察。

我们尽力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镜头客观而真实。同时,针对这些场景,我们不断聚合全球知识力量,寻找独立理性声音,并挖掘不同的前沿价值判断。

在先锋城市深圳,我们的新锐视角不断延伸:从深圳到全国乃至世界。不断转换镜头,不断转换角度。换一个角度,世界已大不相同。或许,你的感慨也大不相同。当我们不断真切感知到在世界各个角落蕴藏的事实、情感以及理智时,我们才觉得“真正的生活过”。而且,不管我们的镜头在何处驻留,我们都有着这样的豪迈与梦想——“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壮哉,我少年中国。”

我们希望,我们为之付出心血的《22度观察》越走越远,而“22度”视角下的主角——我们的国家也更加繁荣昌盛。

书评(媒体评论)

全球经济危机从根本上影响未来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22度观察》挖掘、深化,把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带给读者,和大家沟通。

——朱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2度观察》用独特的视角得出有价值的分析。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22度观察》给中国的老百姓、决策层以及社会上喜欢思考的人,提供更多的思想火花,提供更多的新思想的来源。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希望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愿《22度观察》看中国经济的角度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任志强 华远集团总裁

在精彩纷呈的中国崛起的年代,《22度观察》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但斌 著名投资人

我非常荣幸能够接受《22度观察》的采访,我们衷心祝愿此栏目越办越好,能够成功地报道中国的成功故事,能够全程跟踪中国在21世纪的变化。

——约翰·奈斯比特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大趋势》《中国大趋势》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这些事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22度观察栏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92103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