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世界告别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终于获得了几乎早就是众望所归的诺贝尔文学奖。
君特·格拉斯于1927年10月16日出生于但泽市郊的朗富尔区。直到1945年全家逃往德国西部之前,他与父母一直生活在这里。
由冯亚琳编著的《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共分上下两编,主要内容为“但泽三部曲”中的罪与赎,《局部麻醉》与《蜗牛日记》中的“文学与政治”,《辽阔的原野》中的德国统一问题,《蟹行》与《剥洋葱》中历史的昭示或一代德国人永远的罪与赎等。
图书 | 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德语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99年,在世界告别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终于获得了几乎早就是众望所归的诺贝尔文学奖。 君特·格拉斯于1927年10月16日出生于但泽市郊的朗富尔区。直到1945年全家逃往德国西部之前,他与父母一直生活在这里。 由冯亚琳编著的《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共分上下两编,主要内容为“但泽三部曲”中的罪与赎,《局部麻醉》与《蜗牛日记》中的“文学与政治”,《辽阔的原野》中的德国统一问题,《蟹行》与《剥洋葱》中历史的昭示或一代德国人永远的罪与赎等。 内容推荐 《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系四川外语学院冯业琳教授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 《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格拉斯10部主要小说述评,下编是格拉斯小说的专题研究。这是国内较系统研究格拉斯小说作品的专著,内容翔实,分析深人。 目录 引论 上编 君特格拉斯主曼小说述评 第一章 “但泽三部曲”中的罪与赎 第二章 《局部麻醉》与《蜗牛日记》中的“文学与政治” 第三章 《比目鱼》与《母鼠》中文学形式的历史书写 第四章 《辽阔的原野》中的德国统一问题 第五章 《蟹行》与《剥洋葱》中历史的昭示或一代德国人永远的罪与赎 下编 君特格拉斯小说毫题研究 第一章 荒谬与启蒙的辨证——论君特格拉斯怀疑论的艺术思想基础 第二章 想像与具象——论君特格拉斯的真实观与叙事原则 第三章 “不确定性”作为间离手段——论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基本叙述策略 第四章 批判、继承与能指游戏——论君特格拉斯作品中基督教题材的表现手法及意义 第五章 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 第六章 记忆的构建与选择——交际记忆与文化记忆张力场中的格拉斯小说 第七章 自然作为文学回忆的符号——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功能化的自然方案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德语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亚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205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6.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