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史实,记录了厦门从海防战备前线到努力促进台海局势缓和、从与台湾隔绝往来到率先开展两岸民间交往、从以对敌斗争为特殊使命到致力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从试探性招商引资到全面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和伟大实践。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从海防战备前线到两岸交流前沿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丰富的史实,记录了厦门从海防战备前线到努力促进台海局势缓和、从与台湾隔绝往来到率先开展两岸民间交往、从以对敌斗争为特殊使命到致力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从试探性招商引资到全面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和伟大实践。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从1949年到2009年60年间,厦门与台湾的关系经历了两个不同发展时期。前30年,两军对垒,两门对峙,厦门担负了繁重的海防战备任务。后30年,台海缓和,两门渐开,厦门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厦门所走过的这段历程,是60年两岸关系发展史的典型缩影。 本书以丰富的史实,记录了厦门从海防战备前线到努力促进台海局势缓和、从与台湾隔绝往来到率先开展两岸民间交往、从以对敌斗争为特殊使命到致力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从试探性招商引资到全面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和伟大实践。有说服力地论证了厦门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和独特作用,对于读者观察和认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对台方针政策以及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的正确性,或有所助益。 目录 序 导言 对敌斗争的海防战备前线 确保厦门安全 粉碎小股偷袭 炮击金门诸岛 构筑坚固海防 开展拥军支前 隔海舆论攻心 促进台海缓和的前沿窗口 停止炮击金门 调整对台宣传 接待台湾渔民 对台小额贸易 台胞台属工作 服务对台工作的经济特区 发挥对台区位优势 完善对台基础设施 实施先行先试战略 处理重大涉台事务 创新对台工作机制 开拓两岸往来的便捷通道 厦高试点直航 厦金直接往来 两岸包机航点 口岸通关服务 邮政电信合作 构建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 台商投资热土 经贸交流展会 商品集散中心 培育民间联谊的交流品牌 闽南文化交流 基层政党交流 两岸青年交流 专业领域交流 连接两岸的前沿中心城市 台胞融入厦门生活 两门对开厦金一家 共创厦门文明城市 科学发展观指引对台工作 把握和平发展主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奉行以人为本宗旨 建设两岸共同家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海防战备前线到两岸交流前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子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323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7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39 |
宽 | 17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