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问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为吴越佛教研究论文集的第四卷,汇集了韩廷杰、刘鹿鸣、宗礼等国内著名的佛教学者对吴越佛教的研究论文。
图书 | 吴越佛教(第4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问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为吴越佛教研究论文集的第四卷,汇集了韩廷杰、刘鹿鸣、宗礼等国内著名的佛教学者对吴越佛教的研究论文。 目录 韩廷杰:阿赖耶识探源 刘鹿鸣: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以《解深密经》与《摄大乘论》之阿赖耶识安立为中心 宗礼:略论阿赖耶识 肖永明:论唯识学建立的意趣 傅新毅:有关“三类境”的几个问题 周贵华: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寂肇:种姓之本有、新熏之诤 吕新国:缘起法有两种 袁经文: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 秒相: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 定智:唯识三自性面面观 光通:妙法唯识 香象:略论《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 林建德: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隆藏:从依他起自性概念谈形上思维的克服——从缘起和唯识两个角度 慧仁: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刘朝霞: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智者大师的唯识观(之一) 本悟:唯识三性与台宗止观 海慧:批判与回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 圣凯: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妙智:试论圆测法师生平及其唯识学思想 金易明: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孙劲松: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 杨维中: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徐文明:慧恺、真谛与早期唯识学的命运 照贤: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 梅谦立: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 刘震:以唯识理论来试解梵文写本的疑难之处 林国良:“五重唯识”观辨析 吴学国: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德澄:唯识学中的知识论 王全龙:唯识学建模之初步探讨 养辉: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 廖乐根: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杨新宇: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胡晓光:从哲学维度看唯识学的理论实质与实践意义 姚南强: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 冯晶张忠义:因明与认证 宝僧:论同品异品中除宗有法之说 汤铭钧: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肖平杨金萍: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郑伟宏:“万世立量之通轨”还是“一时之用”?——关于玄奘唯识比量 朱立:真唯识量唐疏蟊测 李峰:论法称的现量观 阿旺旦增:试论唯识宗与因明的关系 何松旭:评《唯心与了别》 胡晓光:第六届吴越佛教暨唯识学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报告 张化蒙:“第六届吴越佛教暨唯识学研讨会”会议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越佛教(第4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光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009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8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