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北京居住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有一部自己的居住史。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对居住水平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当代北京居民居住的历史曾经经历过曲折和困难,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既经历过以公有住房租赁为主的时期,也经历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我们既经历过等待单位分配住房的煎熬,也经历了以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需求的变迁;我们既经历过拥挤在狭小陋室的无奈,也经历了搬进宽敞明亮新居的喜悦……本书反映了当代北京居住历史的若干侧面,读者可能会在其中发现与自己居住生活相似的地方,也会发现所亲身经历的历史进程。

内容推荐

当代北京居民居住的历史曾经经历过曲折和困难,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既经历过以公有住房租赁为主的时期,也经历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我们既经历过等待单位分配住房的煎熬,也经历了以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需求的变迁;我们既经历过拥挤在狭小陋室的无奈,也经历了搬进宽敞明亮新居的喜悦。在商品房不再有“外销”和“内销”的区别后,住房需求不再被身份所限制;“期房”和“现房”在市场上的并存,使我们有了多样性的选择;“毛坯房”与“精装修”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居住的个性和方便性;“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不断成熟,使住房的梯级消费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住房消费理念。通过改革开放,房屋产权从以住房公有为主向多元化产权转变,住房从以单位分配为主向个人购买转变,这是居民住房发生的两大深刻变化。

本书反映了当代北京居住历史的若干侧面,读者可能会在其中发现与自己居住生活相似的地方,也会发现所亲身经历的历史进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居住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居住文明的曙光

 二、北京传统民居的特色

第二章 古都房地产新生

 一、旧京一瞥

 二、房地产权总登记,实现一产一证

 三、清理历史遗留房地产,明确公私产权

 四、租赁新规改变旧有习惯

 五、取缔“拉房纤的”

 六、私有出租房屋“国家经租”

第三章 住房变化的轨迹(上)

 一、“龙须沟”新旧两重天

 二、“排子房”成为幸福村

 三、“邻里住宅”现身京城

 四、“单元式”住宅进人百姓家

 五、“小区”代替“大街坊”

 六、“公社大楼”昙花一现

 七、“干打垒”和“筒子楼”伴随多年

 八、高层住宅楼首次集中建设

第四章 住房变化的轨迹(下)

 一、拨乱反正:落实私房政策

 二、高层塔楼:居住方式变化带来的新体验

 三、“三大一小一多”:居住水平提高的一次转变

 四、“新四合院”:延续的居住传统

 五、小康试验住宅: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志

 六、经济适用房:住房多层次供应体系的开端

 七、廉租房:社会保障群体的福音

第五章 住房制度改革——从福利制到商品化

 一、“以租养房”

 二、住房商品化的提出

 三、“小步舞曲”

 四、实物分房退出历史舞台

第六章 危旧房改造,开始新的幸福生活

 一、“每年拆100万平方米左右的旧房”

 二、“滚雪球”

 三、“张大民”们盼到了希望

 四、“房改带危改”

 五、从“推平头”到渐进式、多样化

附录:北京市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统计(1949年-2007年)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居住文明的曙光

在北京城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名叫周口店的地方,在七十多年前,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山村。然而,在1929年12月2日这个飘雪寒冷的日子,一个巨大的发现,使它从此名闻天下,从此奠定了它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天下午4点多钟,中国地质调查所25岁的技术员裴文中钻进了在龙骨山考古发掘现场发现的一个洞穴中。他在昏暗的烛光中看见了一片片远古动物的化石,在他即将迈出洞口的一瞬间,他突然看见了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经过发掘,这个在黑暗的洞穴中被掩埋了几十万年的沾满了泥土的黑黑的、圆圆的东西,是一块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

在70万年到20万年前,“北京人”就已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天然洞穴里居住。在北京居住文明的历史中,周口店龙骨山的天然洞穴可以说是“北京人”走向文明社会的“故居”。遗憾的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去向至今下落不明。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门头沟区,有一个普通的山村叫东胡林村,这里依山面水,清水河蜿蜒流入永定河,清水河河谷两侧分布着黄土台地。1966年,在这个山村考古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发现了两名成年男性和一名16岁左右少女的人骨化石,并被命名为“东胡林人”。“东胡林人”的遗骨和文化遗物在黄土台地上的发现,表明北京地区的人类在距今1万年前已离开山洞移居到平原生活,先民的居住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转折。

继“东胡林人”墓葬发现之后的近20年中,又在北京郊区多个地方考古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人类居住的原始房屋遗迹。1984年在平谷区北埝头村发现的10座原始房屋遗迹,它们布局比较密集,属于半地穴式,平面基本上呈椭圆形,直径一般在4米左右。这些房址是在山前靠近河流的地方选址挖出一个浅地穴,然后四周立柱,以支撑上部用树枝拱盖的屋顶,四面围墙用草拌泥砌成,夏避酷暑,冬防风寒。房址地面还有用火烧过的痕迹,房址中部有灶膛。原始房屋建筑的出现,使居住的历史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约4000年前,在昌平的雪山村、燕丹和曹碾、海淀的白家疃、朝阳的立水桥、通州的三间房、怀柔的汤河口、密云的坑子地、顺义的大北坞、平谷的前吉山等地出现了从事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聚落。那时的人们已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禽、缝缀衣服和建造房屋,同时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繁衍,人口分布的密度也逐渐增大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周王室同姓贵族召公于北燕。

燕国建立后,在今天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一带修筑了城郭,成为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3000多年。考古发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遗迹,如房屋、窑穴、陶窑及各种遗物。

二、北京传统民居的特色

“鸟瞰全城,映入眼帘的不外是覆盖着灰瓦的鳞次栉比的房顶;温暖的季节里,有些地方可以望见高出屋脊的绿树,略微点缀着这片单调景象;一到冬天,大多数树木就像屋顶一样灰暗和光秃,薄薄的白雪取代了绿叶,覆盖着屋脊和房檐,泡沫一般地熠熠闪光。”1924年初春的一天,瑞典美术史家、哲学博士喜仁龙登上了北京的城墙。就是这样一些印象,促使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北京的城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除了城墙外,映人喜仁龙眼帘中的“覆盖着灰瓦的鳞次栉比的房顶”就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北京四合院。北京从远古一路走来,在经历了方国都邑、北方军事重镇和辽代陪都后,到1153年金朝迁都于此后开始正式成为国家首都。金中都时,以“坊”划分的居住区已有62个。1215年蒙古军占领金中都后,从1267年起忽必烈即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营建大都城。元大都时,院落式布局和工字形房屋建筑在宫廷、官署、寺庙、民居中最为流行,与明清时代北京的四合院非常相似,这种建筑布局就是四合院的前身。四合院随着元大都胡同的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在北京居住历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大都城内的居民景象是:“各家区地建屋,亦成正方,无参差先后之不齐。每家之长,各得地若干,建屋其中,世世居之。”

1965年秋天和1972年春夏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组成的元大都考古队,在西城区后英房胡同(1990年后拆除)西北的明清城墙基下发现了一处元代居住遗址。这处遗址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主要由主院和两侧的东、西跨院组成,主院北房前出轩、两侧立挟屋,东院是工字形房屋建筑。这处居住遗址大部分墙壁包括院子的围墙都用“磨砖对缝”的方式砌筑,这个建筑水平可不是一般住宅所能办到的,而其占地面积也大大超出了当时元代官方规定的“以地八亩为一分”的标准,加之从遗址中发现的各种精美瓷器、漆器等生活用品、水晶、玛瑙文玩摆设,都说明了这所住宅主人的身份及其生活水平。可惜的是,这处元代居住遗址发现后没能保留下来。

在20世纪7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还在西城区西绦胡同、后桃园胡同(1990年后拆除)、雍和宫后身、旧鼓楼大街豁口、建华铁厂、安定门煤厂、德胜门一带及北京106中学内等地也先后发现了元代居住遗址,遗址中除有较好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外,还有十分简陋的居住房屋。

就四合院的发展来说,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已有亲王、公侯、品官、百姓四个等级,在森严的等级下,百姓房屋“虽至一二十所,但不许过三问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不许造九五间数”。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北京的街巷胡同已有2077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有978条,四合院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这些街巷胡同中,其建筑手法和形制日臻完善,成为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清末记述北京地区政治、文化、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的《天咫偶闻》载,“内城诸宅多明代勋戚之旧,而本朝世家大族,又互相仿效,所以屋宇日华”。

四合院的基本形式是由坐北朝南的正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名“倒座”)和东、西厢房围成的南北稍长的矩形封闭庭院,规模上有大、中、小之分,其共同特点在于关上街门自成一家,按照长幼尊卑各住其屋。如果条件好,几个四合院连在一起,除了“合”之外,还增加了“深”字,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正符合大中型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在色彩方面,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以色彩,及在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处加若干雕饰。北京还有“有钱不住东西房,冬不暖来夏不凉”的谚语,说明四合院内房屋的布局朝向对于居住的影响。

胡同和四合院构成了北京旧城的历史风貌,被誉为“北京名片”。由于大多数四合院建筑年代久远,又因历史原因,曾经失修、失养严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因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房管部门和居民一度在四合院内进行“接、推、扩”(即将四合院内房屋接出一部分、推出一部分、扩大一部分),到1983年,“接、推、扩”房屋1.7万间,增加住房面积16万平方米。“接、推、扩”作为缓解居民住房困难的应急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四合院内的建筑密度增加15%左右,杂乱无章的各种棚屋挤占了有限的公共空间,“大杂院”成为四合院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旧城1300万平方米旧房中,有200多万平方米旧房质量较好,其中大部分是较好的四合院建筑。据统计,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共有805处(不包括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外城有96处,内城有709处,其分布多集中在西四北一条胡同至八条胡同一带和地安门锣鼓巷以及景山、东四、丰盛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像今天的南锣鼓巷地区,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当时是50个坊中的昭回坊,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另据统计,到2003年,位于北京旧城的东城区存有胡同531条,西城区存有胡同650条,崇文区存有胡同273条,宣武区存有胡同474条,四城区共存胡同1928条,在这些胡同中分布着大量的四合院房屋。从1979年到2006年,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会馆、四合院已有90处。为保留北京的历史风貌,2003年7月16日,北京市对首先选择出来的200处传统民居四合院进行挂牌保护,东四十二条胡同39号成为北京第001号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到2005年,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已有658个。

四合院承载着北京的历史,但多数房屋毕竟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风雨雨,通过对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以适应人们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P2-11

序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北京居住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世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8243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