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静的弥河/齐鲁文化地理
内容
编辑推荐

寿光,这是一座有着“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等诸多美誉的城市。一顶顶桂冠翩然而至,小家碧玉的寿光,渐渐有了大家闺秀的模样。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寿光市的奇景风情、民俗文化、历史人才等内容。

内容推荐

人说菜乡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房前一片果蔬美,屋后喜看鱼满舱。站在那楼台望上一望,你看弥河的水哟,静悄悄地流过我的小城旁……

本书为齐鲁文化地理系列丛书之一,它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寿光市的奇景风情、民俗文化、历史人才等内容。

目录

引言

壹 世间奇景 独具风情

 1 古槐两千岁,银杏六百年

 2 高台尚有迹,宝塔何处寻

 3 长河入画图,卤水造神湖

 4 林海无穷碧,荷花别样红

 5 磨盘成险峰,静山藏峥嵘

贰 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1 梦里水乡,赏芦花飞飞

 2 英雄故里,仰丰碑巍巍

叁 渔盐之利 所向无敌

 1 云帆敢追万里鲜

 2 雪盐一晒天下成

肆 “蔬菜之乡” 四海名扬

 1 农民缔造的旷世风景

 2 风云际会的绿色盛宴

伍 人才辈出 标盛东齐

 1 仓 颉:史前造字 启秘万世

 2 公孙弘:布衣贤相 以德安邦

 3 徐 干:建安七子 独秀一枝

 4 王 猛:扪虱谈兵 大智大勇

 5 贾思勰:齐民要术 流芳千古

 6 陈少敏:女中丈夫 名垂青史

 7 马保三:勇赴国难 高举义旗

陆 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

 1 八仙街头齐闹海

 2 万众渔港同祈福

 3 浪漫唯美月宫戏

 4 骨酥肉嫩虎头鸡

 5 宏源老酒香气远

 6 齐民大宴滋味长

试读章节

1 古槐两千岁,银杏六百年

寿光有“两棵树”:一日老槐树,两千多岁;一日古银杏,六百余年。

先说老槐树。

寿光民间有“先有老槐荫,后有寿光城”之说。古槐位于寿光城小东关,此处系宁国寺故址所在地。千年古寺,迭经战火,至民国时已破坏殆尽,仅剩断壁残垣及六棱唐碑一块。碑上刻有唐代书法名家褚遂良手笔,称古槐系汉槐,并记载了“张飞拴马”的故事。

东汉末年,叛军作乱,将北海(今寿光)太守孔融团团围住,剑拔弩张,情势危急。孔融派人持其亲笔信,星夜驰往平原向刘备求救。时孔融为“建安七子”之一,名播四海。刘备见信,知孔融瞧得起自己,很是感动,遂携关羽、张飞二弟,点兵三千,直奔北海,救下孔融。其间,张飞曾在宁国寺此槐拴马,“张飞勒马看古槐”传颂至今。

在寿光百姓心中,古槐向为吉祥之木。传说明万历年间,有一书生进京赶考,途经寿光,留宿一晚,梦一须发皆白的老者悲呼“脚寒”。考生问其住处,言“城东二里”。第二天,书生在城东遍寻老者不遇,唯见宁国寺中一古槐斜插云天,粗大的树根压满了冰雪。书生不假思索,便借来铁锨为古槐铲雪培土,一直将树根埋好。是夜,书生梦见那位老者前来致谢:“多亏公子为我添了鞋袜,使我免受脚寒之苦。我见你心地善良,一定要把你送到榜上。”果然,此生三场不落,中了状元。衣锦还乡时,他特地到寿光叩谢古槐。

古槐最盛时,浓荫如伞,庇荫大半个寺院。后古寺无踪,只槐树盎然。1983年,寿光县人民政府将古槐定为重点保护古木。2002年,绕古槐栽下16个品种100多株槐树,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槐香园。

今日古槐,势如盘龙腾飞,苍枝劲健,绿意葱茏。风刮得再大,树干也纹丝不动。特别令人称奇的是,树洞中生出一株小槐树,已粗如手臂,百姓美其名日:怀(槐)中抱子。更有许多求子少妇,于晨曦微露之时,绕树三匝,合十求拜,希冀槐仙赐一贵子,据传屡试不爽。

再说古银杏。

有作家写遭“如果不看一眼银杏树叶飞舞而下的情景,便不会知道秋天的思念是什么味道。那是一种饱蘸了金色的思念,没有伤感,只有祝福,透明而纯洁。”寿光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最有条件品味这“金色的思念”。

在寿光城西南11公里的张家寨子村,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古银杏。何时栽植不见记载,但据说早于张家寨子村(1369年始建),所以至少也有640年的历史了。该树为雌株,树干高5米,胸围4.56米,树高26.5米,14条主枝支撑起庞大的树冠,冠幅达3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有两条主枝被日寇锯去,至今断痕犹存,向后人讲述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人称“植物第一活化石”,树形俊美,躯干挺拔,叶片玲珑,以其苍劲的体魄、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世人青睐。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赞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寿光诗人歌咏张家寨子村银杏树:“银杏承云立玄黄,根深叶茂阅历长。六百冬夏骄风雨,远瞩高瞻是栋梁。”

如今的古银杏,舂日生机勃勃,盛夏巨影婆娑,秋来满树金黄,隆冬遒劲朴拙。尤其到了深秋,银杏压枝,硕果累累,翩翩落叶更让人如醉如痴。黄蝴蝶般的叶子,在风中轻盈地舞着,优雅飘逸,洒脱不羁。一场小雨过后,当秋阳洒下暖暖的光,满地黄叶便星星点点地闪烁起来,似许多调皮的眼睛向人眨着。浅踏上去,甚至可以听到它们被惊醒之后细碎的呓语,你的心尖也会跟着微微地颤动,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了,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静静流淌在时光河流上的生命。

银杏年岁已高,但不应该寂寞。在它东面约五公里长的公路两侧,人们密密地植上了小银杏树。那些枝桠尚嫩的苗苗正以蓬勃的长势告诉人们:银杏家族,生生不息……

2 高台尚有迹,宝塔何处寻

寿光历史悠久,胜迹众多,只可惜历经天灾人祸,有的遗迹仍存(如呙宋台),尚能供人凭吊;有的踪迹全无(如王高塔),只能空引感喟了。

寿光城南7公里处,“蹲”着一座突兀的大土台,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遗址中央有凸起的方台,约四米高。远远望去,土台宏伟壮观,流露出一股逼人的气势,好似一名身躯伟岸的大将军。土台偏东北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土台,比大台高出四五米。两台的结构,活脱脱一个“呙”字。这就是千载遗存呙宋台。

呙宋台构筑于哪朝哪代,众说不一。台旁曾有古碑,因年代久远,文字不可辨识,只有碑首“呙宋”二字孑然分明。

呙宋台文化层深6米,遗址内灰坑遍布,陶片成堆,出土遗物有铜器、骨器、蚌器、陶罐、石网堕、石铲、贝币等,分属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和南北朝。遗址南北断崖处,暴露出6个大墓,深达7米。东南角断崖发现许多小墓,有的并列,有的叠压,非常密集。其中,不足20米的一段露出遗骸30余具。在土台正南不远处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西周制骨器作坊。

呙宋台遗址面积之大,堆积之厚,内容之丰富,遗物时代连续性之强,在全国实属罕见。1977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曾两次率领共60多名专家到遗址考察。结合大量文物,经长期考证,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呙宋台即古营丘(姜尚辅佐武王灭纣有功,被封于齐,建都营丘),它对研究齐国及先秦历史有重大意义。

在寿光,“宋台神釜”的传说由来已久:呙宋台前数十步有海眼,泉水漫溢,灾及黎庶,古神人将一巨釜埋于地下,塞没海眼。寿光林氏家谱载:“鬼斧神工劈丹崖,釜镇海眼奇功著。铜雀未央今安在?惟此胜迹长巩固。”民国初年,呙宋台顶尚有庙宇灵宫、僵槐古松。抗日战争时期,寺庙毁于战火,只有一座两层的文昌阁保存了下来。上世纪70年代,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狂潮中,文昌阁被夷为平地,呙宋台也遭到重创,面积大为缩小。

今登古台,极目四望,沃野千顷,景秀如画。令人称奇的是,台角一块约50平方厘米的地方,竟然神奇地保存着原貌,青瓦拼成的图案清晰可辨,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华丽与典雅。

……

P3-9

序言

寿光与弥河是如此的有缘。

如果不曾邂逅,这座城市可能永远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这条河也可能永远是一条平平淡淡的河。庆幸的是,有那么一天,二者相遇了!

一段佳话,从此绵延。

“寿光县,弥河串。”清清的弥水,百折千回,一咏三叹,日夜倾诉着对这方土地的眷恋。

躺在弥河潋滟的波光里,寿光很舒服,也很知足。

她有丰收的五谷,她有充裕的渔盐,更有令她骄傲的优秀儿女。

夕阳澹澹、暝晖漫漫之时,弥河如镜,映出那些熟稔而斑驳的身影:

仓颉凝眉捻须,苦苦思索,用枯枝写下第一行文字,东方天际顿时露出文明的曙色;夙沙氏栉风沐雨,煮海为盐,粗茶淡饭终于有了百吃不厌的滋味。

公孙弘以布衣之卑,封侯拜相,治国安邦;王猛以草根之微,扪虱谈兵,语惊四座。

徐干睿智的目光穿越乱世尘烟,苦吟出建安文学的风骨;贾思勰如雨的汗水洒遍荒野阡陌,凝结成《齐民要术》的水恒。

陈少敏中原跃马,巾帼不让须眉;马保三振臂一呼,巨淀湖畔旌旗猎猎,风雷滚滚……

岁月的印痕,犹如弥河岸边树,明明暗暗,浅浅深深;时光的河流,恰似一脉弥河水,由远而近,又渐行渐远。

远去的,还有呙宋台上的晨钟暮鼓、王高塔下的木鱼声声,还有张飞拴马古槐时那一片浓浓的绿荫……

弥水悠悠,淘尽风流人物;沧海桑田,多少楼台烟雨!

寿光的新纪元,启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年冬天,一个叫三元朱的小村子大胆掀开菜棚一角,绿色长风一下子呼啸全国。

驾长风,寿光一日千里。

“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一顶顶桂冠翩然而至。小家碧玉,渐渐有了大家闺秀的模样。

节节攀高的楼群、丝竹雅奏的酒肆、衣香鬓影的街衢、如花绽放的笑靥……弥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摇成了水晶和金子。

汤汤弥水,默默无语,依旧不紧不慢赶着自己的路,依旧无私地滋润着这块沃土。

上善若水。寿光儿女一如母亲河,有胸怀,有底蕴,有昂扬奋发的气势,有韬光养晦的隐忍,不合日夜,埋头耕耘……

人说菜乡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房前一片果蔬美,屋后喜看鱼满舱。站在那楼台望上一望,你看弥河的水哟,静悄悄地流过我的小城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静的弥河/齐鲁文化地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0111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2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5
15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