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册以5·12地震以前岷江流域2000年以来自然景观和开发建设变迁为题材,完全展现了沿龙门山主地震带数十个山体破裂所形成的特大型山崩滑坡等地质灾害遗迹,包括到目前为止未曾报道过的灾区边远死角以及地震灾区江河水系电站、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矿山、企业、城镇乡村等破坏情况和地质次生灾害发展趋势。300多幅高清空中与地面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印装大气严谨,是一本可携带的地震地质遗迹公园,这是5.12地震以来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图文画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憾力,具有珍藏价值。
| 图书 | 龙门山地裂山崩--5.12汶川大地震地质遗迹和地质次生灾害(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图册以5·12地震以前岷江流域2000年以来自然景观和开发建设变迁为题材,完全展现了沿龙门山主地震带数十个山体破裂所形成的特大型山崩滑坡等地质灾害遗迹,包括到目前为止未曾报道过的灾区边远死角以及地震灾区江河水系电站、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矿山、企业、城镇乡村等破坏情况和地质次生灾害发展趋势。300多幅高清空中与地面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印装大气严谨,是一本可携带的地震地质遗迹公园,这是5.12地震以来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图文画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憾力,具有珍藏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景记录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及其后长达一年的地质次生灾害的大型图文画册。 作者以龙门川地震带自汶川至青川一线为走向,从地质、地貌、水文、生态、大刑工程建设、人居环图片及资料可为灾后重建及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境等多视角展示5.12汶川大地震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灾难。书中大量图片为此次大地震震后考察的死角,均为本书首次公布。书中详尽的考察重要的依据。 本书适合政府相关决策机构,城巾规划部门,各级减灾防火办公室,水利水电公路等大型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地质、地矿研究院、所,大学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也适合5.12大地震的幸存者和广人救援者及所有关心本次地震的人们作为大地震的纪念物永远存留! 目录 汶川震中区、岷江河谷 彭州银厂沟 什邡石亭江、金河磷矿区 绵竹绵远河、清坪 安县高川、茶坪 青川青竹江、红光、马公 平武平通、石坎、南坝 北川唐家山、陈家坝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龙门山地裂山崩--5.12汶川大地震地质遗迹和地质次生灾害(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2435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P562.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365 |
| 宽 | 267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