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为叙述线索,以批判和建构为主纲,追溯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始末,既梳理其理论发展的线索,辨析不同的批评策略,同时也涵盖丰富多样的女性主义电影实践,对女性主义与电影携手走过的路程给予全面、整体的描述、概括、分析。
| 图书 |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历史为叙述线索,以批判和建构为主纲,追溯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始末,既梳理其理论发展的线索,辨析不同的批评策略,同时也涵盖丰富多样的女性主义电影实践,对女性主义与电影携手走过的路程给予全面、整体的描述、概括、分析。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女性形象研究 一、从维多利亚少女到爆米花女神 二、走下神坛——女性形象的沉沦 第二章 目光政治学:“凝视”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凝视与性别:看与被看/主体与客体/叙事与景观 三、“后莫尔维时代”与女性观众学 第三章 黑色电影:父权意识形态与颠覆性阅读 一、黑色电影 二、“蛇蝎美人”:女性主义的颠覆性阅读 第四章 重写电影史 一、女性与无声电影 二、女导演先驱:个案研究 1.谢尔曼·杜拉克 2.耐尔·希昔曼 3.玛雅·黛伦 第五章 “女性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一、“女性电影”与女性经验 二、多萝茜·阿兹纳和伊达·鲁皮诺 1.多萝茜·阿兹纳 2.伊达·鲁皮诺 第六章 反电影(I):女性主义纪录片 一、纪录片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个人的即政治” 第七章 反电影(II):女性主义先锋电影 一、咪咪之死:女性主义的追问 二、斯芬克斯之谜:劳拉·莫尔维的电影实践 三、尚塔·阿克曼:现实还原与女性情感 四、乔伊斯·维兰德:实验、女性与民族认同 五、伊翁·瑞纳:实验叙事与两性探索 第八章 从边缘到中心:走向主流体制的女性主义电影 一、从独立电影到主流商业电影体制 二、凯思琳·毕格罗:《蓝钢》与惊悚片 三、苏姗·塞德曼:《急寻苏姗》与喜剧片 第九章 “女作者电影”:建构女性电影话语 一、阿涅斯·瓦尔达:电影书写与女性再现 二、玛格丽特·冯·特洛塔:政治意识与姐妹情谊 三、萨利·波特:流动的两性与女性视点 四、迪帕·梅塔: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女性关怀 第十章 延伸差异:性、种族、阶级与女性主义电影 一、黑人女性电影:从“对抗性凝视”到黑人女性历史重建 二、女同性恋电影:超越两性 三、后殖民理论与少数族裔女性电影 1.郑明河 2.普拉缇巴·帕玛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秦喜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2962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 |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909.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