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侯孝贤电影讲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侯孝贤2007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的记录稿,首次全方位地回顾了其创作历程。

全书主要分成6个部分: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谈法国电影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侯孝贤与香港影评人对话和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书末附录有侯孝贤导演作品年表。书中他细数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拍片时的故事、技术上的细节,侯孝贤讲得不少,就像诗话记下来的本事及推敲的过程。侯孝贤在讲座中讲别人也是在讲自己,理论、观念、心得、见地、经历、掌故都有,而且是一条条、一片片杂糅的,听上去似闲话,实则不言理而理自至。书里还爆了不少演员的料,如说舒淇“非常悍”,说刘嘉玲“太聪明”,但这些话都不能只照字面意思去理解。

内容推荐

本书是侯孝贤导演2007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的记录稿,在书中侯孝贤导演第一次全方位回顾自己的导演经历,细数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每一段经历,说拍片时的故事,道技术上的细节,谈小津与布列松,论电影的信念与美学。书中有理论,也有心得;有经历,也有掌故,看似闲话,实则不言理而理自至。

目录

序言/卓伯棠

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

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

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

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

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与影评人对话)

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

附录

 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侯孝贤先生赞辞

 侯孝贤导演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人文素养

除了有实际的电影的经验和过程之外,还有就是如何拥有一个成形的人文素养背景。凤山是个很老的地方,我们住在城隍庙附近的时候,我们家在县衙里,城隍庙就在县衙的旁边一一这个地方是一个老的小镇。那个城隍庙是台湾南部七县市所有戏曲比赛的地方,每一次戏曲比赛都是一两个月,有歌仔戏、布袋戏——就是所谓的“掌中戏”,在福建,特别是在晋江,还有就是皮影戏,大概这三种是最重要的。我们小时候经常跑到榕树下,看他们演戏,很野的。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比较多地看电影了。小的时候喜欢拉人家的衣袖,说“叔叔、叔叔,带我进去”。这样三次总会有一次可以进去的。每次都用这种方式,但当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不好意思了,所以就爬墙、剪铁丝网。凤山有三家戏院,只要他们换片我们就有办法进去,还做假票。做假票便可以看出自己的那种心思。我们去戏院,通常人家进去后会把票丢掉,有些票只被撕了一点点,有些撕过了。以前的票是有条虚线的,虚线那边盖个章,我们走出检票口的时候便会去抓一把被撕过的,然后就跑,小孩子嘛,无所谓,也不会怎样。回去就把票粘起来,对着那条线粘起来,票根撕得少的,可以当作粘的部分,票根撕得多的,就去掉那个虚线,把它从虚线那边粘起来,结果就是一张票,当然上面那个图章是歪的。我知道,那时候我非常小,撕票的人绝对不会看的,他就“啪——啪——”,有时候粘得太紧,“啪”不开,还会催促他。那时候不是聪明,是机灵,很清楚,还好没干坏事。看了非常多的电影,所以看电影变成一个习惯。没有人会告诉你哪些该看哪些不该看,什么片都看,反正不必花钱,有办法进去嘛。

还有就是文字。我记得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哥哥开始看武侠小说,他一租就是一个菜篮,我们是骑单车去租书,租书店是在骑楼。他看得飞快,然后我就接手,他看一本我看一本,然后我两个弟弟也开始加入,老三跟不上只好放弃,老四勉强跟着,最后都在等他,最后一本看完,我再骑单车去换。看了几年下来,那个租书店里的书基本看光了,武侠小说摊子上所有的武侠小说都看光了。后来我自己看的时候,如果是我喜欢的作者,就把他的书全部挖出来看。看到没得看了,就会去摊子问有没有新的续集,第几集,如果还没到,就看旁边还有什么,譬如言情小说,旁边还有一小撮所谓的黑社会小说,像费蒙的《职业凶手》之类的,男孩子把黑社会小说看完了没得看了就开始看言情小说。在台湾上年纪的人就会知道,言情小说是很多的,每一个都看,看了有兴趣就把它挖出来再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我看得反而比较晚,是在高中时候看的,其他的早看了,包括翻译小说在内。念初中的时候会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这种翻译的书我最爱看的就是《人猿泰山》、《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家庭漂流记》、《金银岛》、《基度山恩仇记》等。然后还会溜到一个同学家,他们家有一箩筐线装的、页面泛黄的书,如《济公传》、《三国演义》等,没事就蹲到那边看,看完了就去玩。看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来没断过,各种文字的东西我都有兴趣。

通常我去一个地方,比如说北京,我一定会看电视,看中央台,清早起来看。像我这次去北京,电视上就在介绍所有十七大的委员和常委,清清楚楚,这在台湾是没有的,根本不知道那些人谁是谁。还有六点半会介绍报纸上与民生相关的新法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我每次去北京碰到人,出租车司机或其他什么人,他们讲起政要人物来清清楚楚,不似台湾,所有人都一片糊涂。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会让人们一起成长,但这个成长是在无形之中,慢慢的,要演变才有可能,而不是像台湾是用欺骗的。

与人相处的经验

我之前讲过一群人,他们不是什么帮派,都住在城隍庙附近,年龄差不多,假使他们的叔叔哥哥辈是一群,我们年龄差不多的是一群,我们在一起就是打架,内部打,打完了跟外面打。凤山那个小小的地方由好几块组成,是地域性的,并不是眷村。那时候眷村还不成形,黄埔新村里面还没有帮派,所以我们可以进黄埔新村打。这种经验你们很难想象的。我们那时候上初中,初三而已,我们那一大挂子大概十几二十个人,跟南门那帮人,约在公园,公园那时候黑漆漆的,我们去到那边发现他们没来,我跟另外一个个子比较小的同伴,每人带一把刀,先去探。我们走过桥那边的小学去探,没有人便又折回来。但没想到他们一早就埋伏到桥底下,哇一下子上来。那时候大家拿的都是“强肱”,长长的,前面有个铁的短刀,还有所谓的武士刀,正牌的很少,都是自己去铁工厂做的,我们那边有铁工厂。然后就看见火花,“锵——”,里面很黑的,所以会退到马路。我们这些个子比较小的会去捡砖头,看他们追过来就先用砖头砸,然后就看他们又“乒乒乓乓——”。会有人受伤,但出人命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人多,在街上,闲杂的人又很多。像那种打架的场面,对现在年轻人来说几乎不太可能,而且是事先约好的那种。现在这个时代跟我们那时不一样,其实比起来现在更危险,但那时候是很刺激的。那样几次后,到高中,已经把士官俱乐部,陆军的,都给砸了,然后被抓,有记录留下。到了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我们那种玩法肯定考不上大学的。

到了要去当兵的那一刻,我就非常自觉地跟那种生活切断了。在这种少年斗殴的过程中你慢慢会感受到一种眼光,当你做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比如说把士官俱乐部砸了,你会觉察到别人的眼光不一样了,对你会突然有种尊敬,会让你有点自我膨胀的感觉。之后就会有同学受了欺负回来告诉你,同学说报你的名没用,还是被打,我就出去,去找,找到就打,你打他发现他不会还手,不知道为什么,原来你已经有累积了。这都是经验。

拍电影基本上是一个团队,尤其在我们那个年代,每个都是粗粗壮壮的,有状况就打,几乎每个片子都打。有时候我是副导演,在一边吃便当,吃着吃着看见他们又打起来了,把便当一放,噼里啪啦打一顿之后,再把便当拿起来,说不要再打了,因为我知道他们不常打架,眼睛看不到是谁打他的,他们只看到对象,这绝对是个经验。一直打到我第一个片子,就是那个卖座的《就是溜溜的她》,我那个制片就和摄影助理打起来了,追着那个摄影助理,两人一前一后地追着。我就不自觉地也跟着跑,跟着要去打,跑到一半,突然我想,不行,今天我开始当导演,不能打。我就回头说不要再打了,回去再算,但其实不会再算,那个气消了就没了。这一点其实有助于在以前那个年代拍片子处理跟别人的关系,还有面对事情的态度。

不要以为以前我们很容易,一点都不容易。经常会碰到导演和他的副导,同一个公司的,我迟到了,他们就会说什么什么——他们就是给我难堪嘛。我说好,我没讲话,到外面来,屡试不爽。这种东西很简单,只有用这种方法,他就不敢出来。打过了其实没事,因为我高中的时候,一个高一的找我,我是高二,他找我出去。我那时候一大挂子,一堆人,我不要他们来,只是我一人跟他去,因为我看他只有一个人,他看我一个人来,就把手上的刀丢了,两个人就用拳头打,用拳头打不出什么嘛。

基本上这些经验是我跟人相处、观察人的蛮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引导我拍片子,不然就会很困难,因为常常会发生问题。我讲一个小经验,我们以前下南部,租个小车,就看一个卡车从旁边,“哗——”,非常快地过去,把我们那个游览车的反射镜啪一下打掉了,车“唰”地一下子停下来。卡车司机下来跟我们那个司机吵,把我们车撞坏了还骂我们的司机,我们的司机不知回他句什么,他就上来了,但看见我们一群拍电影的,哎哟,短裤底下都是刺青,手臂都是刺青,然后就下去——赔钱。我一点都不夸张,很好笑,那种场面,他知道那是种状态,这种事情没办法解决,给了钱很快就走了。这是以前那个社会,不像现在,台湾男生都比较“娘”了,中性。但是假使你看韩国的电影,它还是有这种状态的,尤其东方神起那种跳舞的动作,跟日本,跟香港、台湾地区都不一样,是种男人的劲儿。

P18-23

序言

《侯孝贤电影讲座》的出版,为侯孝贤2007年11月5日至7日一连三天应邀在香港浸会大学作的电影讲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侯导演从影三十多年来的创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在三天之内,为同学作了七场讲座:(一)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二)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三)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四)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五)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与影评人对话);(六)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还有(七)评电影电视系学生作品。这是他从来没有试过的电影艺术的传承工作。而这七场讲座中,其中第一讲的部分讲稿以“我的电影之路”为文和第二讲的部分讲稿以“真实与现实’’为题,分别刊登在《电影艺术》杂志2008年1月号以及2月号。顺便一提的是,《南方周末》于2008年1月17日一连四版刊载了王寅采访这次讲座而完成的《创作本来就是有限制》与《我永远给自己找难题》二文,以讲座侧记加直接访问写成,可以一并作阅读的参考。

回想安排侯导演到香港浸会大学作“导演大师班”系列的电影艺术及文化讲座的构想,是在“吴宇森导演电影讲座”(2005年11月)之后,肯定侯孝贤导演对电影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于是,2006年秋天,我亲到台北并约了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的廖金凤主任跟侯导演碰头,当时他正与友人进晚餐,他抽时间与我们谈了一个小时,谈到他对电影真实与现实的认识,见解精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而我的脑海马上闪现,必须邀请侯导演到香港为我们的学生作学术讲座,对电影系的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亲自向大师学习与请教。对我的邀请,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回到香港,我们马上作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分为三项:(一)侯孝贤的电影讲座用三天的时间,作七场讲座(其中一讲以评论同学的作品为主),详细道出每场讲座的题目和范围,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同时,听讲座的人不仅仅限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的学生,同时发出通知,内地、台湾、澳门等地大学相关课系的学生亦可参与。不久得到超过30所大学的回应,我们亦发出了邀请函。(二)聘请侯导演为我们三年制的“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硕士”班的课程顾问(另一位是吴宇森博士)。(三)向大学提出书面申请,准许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予侯孝贤。我为此曾到“大学荣誉博士委员会”上接受询问及解释侯导演的成就和对世界电影文化的特殊贡献等,最后获得了肯定和通过。

整套计划的安排细节大致告一段后,我马上与侯导演的秘书心怡小姐联系,并随后再飞到台北,在原为希尔顿酒店的恺撒大饭店咖啡厅与侯导演作第二次见面,就一些细节作最后确定,并当面将一封吴清辉校长代表浸会大学颁发2007年“荣誉博士”的函件交给他。在座的尚有廖金凤主任,我的研究生吴晶,她当时刚好到台北参加在政大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大家相谈甚为融洽,且廖主任即场提出邀请侯导演回母校作一次演讲,侯导演也爽快答应。

一切都作了妥善的规划与部署后,邻近讲座举行及荣誉博士颁发典礼前一个月,突然接到了心怡小姐从台北发来的信息,说侯导演恐怕到时不可前来,原因是他接拍的一个广告必须在讲座举行的时间拍摄,这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因为一切安排已经定了下来,更改几乎不可能,如荣誉博士颁奖典礼,前来参加讲座的数十所大学学生代表的所有证件及机票等已经办妥。当然,我们也了解影视广告工作的日程会随时改变,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我也体会侯导临门前的恐惧——一连七讲,确实骇人,他事后也说当时一口答应,有点后悔,觉得有很高的难度,重要的是他从未试过,所以,我在前面说是侯导演的一次创举也!

其后,经过多次联络,将原先的日程安排由一次分为两次:第一次,先来浸会大学三天作讲座,然后回去台湾拍摄数天;第二次,在“荣誉博士”颁授典礼的当天早上从台北赶来浸会大学,下午参加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颁授典礼,正式成为浸大博士校友,第二天,离港返台。一切经过重新调整后都很顺利,讲座与学位颁奖都座无虚席,香港传媒亦为侯导演参与的两次活动作了广泛的报道。这是本书出版的因缘始末,在此特别感谢电影电视系同仁及同学的支持,文志华老师的封面设计(天地版),还有天地图书公司颜总编的盛意促成,在此一并致谢!

书评(媒体评论)

石头里蹦出个猢狲,台湾出了个侯孝贤。尽可以用各种流派去比量孝贤的电影,尽可以用孝贤去串联小津、费里尼甚至安东尼奥尼等,孝贤的电影都是自成智慧的。大师之间,只有尊敬,真理的对面,还是真理,无小人戚戚。这恐怕是我敬孝贤的基本道理罢。

——阿城

侯孝贤“基本上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

——朱天文

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了我自己。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电影手册》杂志主编)

他是这个年代很好的导演,他学习道家,大度,很有创意。一般美国导演让你拍戏,最后会解释一个电影的主题给你听。但侯孝贤不是,他让你自己感受生活,寻找答案,给演员很大的空间。

——朱丽叶·比诺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侯孝贤电影讲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卓伯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84013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