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本书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 图书 | 日本的思想/学术前沿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丸山真男,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本书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内容推荐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对我们了解日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录 《日本的思想》译文凡例 中译本《日本的思想》序文(平石直昭) 前言 日本思想史的概括性研究为何贫乏 日本缺乏思想的坐标轴 自我认识的意义 所谓“传统”思想与“外来”思想 开国的意义所在 一 无构造的“传统”(一)——思想继起的方式 无构造的“传统”(二)——思想受容的方式 倒逆语与反义语的功能转换 意识形态揭露的早熟性登场 作为无构造传统原型的固有信仰 思想评价上的“进化论” 二 作为近代日本机轴的“国体”的创立 “国体”中臣民的无限责任 “国体”对精神内部的渗透性 三 天皇制下的无责任体系 明治宪法体制中的最终判定权问题 对作为虚构的制度及其局限性的自觉认识 近代日本的制度和共同体 合理化的下降和共同体心情的上升 制度化的进展与“人情”的矛盾 四 两种思考方式的对立 实感信仰的问题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理论信仰的产生 理论的无限责任与无责任 结语 译后记(刘岳兵) 跋(区建英) 附录:丸山真男相关论著三篇 一、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 二、幕末维新的知识分子 三、福泽、内村、天心——欧化与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日本的思想/学术前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日)丸山真男 |
| 译者 | 区建英//刘岳兵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149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10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313.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4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6-7425 |
| 版权提供者 | Yukari Maruyama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