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
内容
编辑推荐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分为12章,白明依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收藏行业中的秘闻趣事娓娓道来。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评价:“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打眼2》与其前著一样,其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导收藏的专业书籍,它们在讲述上当的故事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从这点看,此书的内涵、哲理,已经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人性、道德等深刻的层面,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推荐

收藏有道,打眼无间。

十个“打眼”故事,讲收藏界“十面埋伏”

一句“戒贪”箴言,品人世间“百味事态”

长期以来,古玩收藏的书籍多为“品鉴”之类,鲜有关于因“打眼”而买假上当的“反面教材”。出身于古玩世家,浸淫古瓷文化近30年的收藏家白明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把自己和身边人收藏经历中打眼的遭遇收集成系列。

本书依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作者收藏经历中的秘闻趣事娓娓道来,如讲述制贩假三彩马的“秦琼卖马”、介绍假黄花梨骗局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揭示设套骗人的“再说掏老宅子:张学良秘书的收藏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评价:“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打眼2》与其前著一样,其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导收藏的专业书籍,它们在讲述上当的故事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从这点看,此书的内涵、哲理,已经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人性、道德等深刻的层面,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目录

引子 续写“打眼”再说“心魔”

一、梦碎有痕痛我半生

二、玉碎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

四、“秦琼卖马”

五、我用青春“赌”翡翠

六、“绿色造假”再话汝窑

七、“古画儿”惹来的一段“风花雪月”

八、老票老票,寻死上吊

九、W大姐摔匾

十、“不朽”的青花瓷

后记 “薛平贵情结”——我用“打眼”看“捡漏儿”

网友热评

试读章节

打上小学的时候起我就清楚地记得,大抵在学校所有教室的后墙上都贴着个醒目的标语:“知识就是力量!”这原本应该是所有莘莘学子都要作为安身立命之准则的至理箴言,却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着。因为从小我就认为“力量”应该来自于肌肉而并不见得非得是“知识”,有了肌肉就有劲儿,就不至于因为给某个漂亮女生“递条儿”而被别的男生追打着满大街地乱跑。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下了狠劲,一天能做六百多个俯卧撑,还买来了一副哑铃“做操”。功夫不负有心人呀,我愣把自己——一个“麻秆儿”样的身材练出了一身的“疙瘩肉”!当时我是看着美国电视剧《洛奇》,奔着史泰龙的身段儿就“去”啦。结果高考三年,连续名落孙山,我爹数落我说我“有辱门风,对不起祖宗”!这话当然我特不爱听,因为正处于“反叛期”,一听到老家儿的“闲言碎语”,我就把耳朵给堵上,于是就从“史泰龙”变成了“屎太聋”了。

其实我干的那些对不起祖宗、有辱门风的事情多了,祖宗若是真的有灵,应该在半夜三更踏着一股子白烟儿飘到我的床头,趁我憋不住尿起夜的时候,冷不丁地给我个阴森森的惨笑,我敢保证,如果当时没被吓死的话,日后一准儿改过!

说起来我们家也曾是个收藏很是“殷实”的老宅门人家儿,得说是祖宗留下的基业“丰厚”。但是由于没把“知识”当成“力量”,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了给邓丽君当“粉丝”,我就撺掇我爹把祖宗留下的那些,今天看来无疑是价值不菲的古玩卖给了一位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远房的香港亲戚。如今反思一下,这似乎也不能全怪我。我从小是看着这些文玩长大的,对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而大批的古玩还在“文革”当中被“破四旧”了,砸的时候也觉着“挺痛快”的。至于“劫后余生”的那一小部分,长期以来又被我爹称作是“坷垃玩”(即不甚值钱的古物)。所以,我除了对以前我们家黄花梨木条案上摆着的一只清代康熙朝青花大将军罐上边那个叫“四妃十六子”的图案记忆颇深之外,其余的玩意儿都没往眼睛里“夹”。因为从小听我姥姥说过:古时候,一个男人能养得起四房太太,能繁衍出十六个儿子,那才是“成功人士”的标准!于是长大后我就经常幻想着,并暗地里在我们班或者年级里偷眼观察,寻摸看哪几位将来能陆续地给我当这“四妃”。其实这不是扯臊吗?现如今,即便真把我给“变”成个亿万富翁,有这等财力;即便婚姻法给我个“破例”,那我也不干呀!——“四妃”?要是真把她们丫四位都给娶回家来,除了能凑一桌麻将牌之外,就剩下“掐架”啦,估计这四位美人儿是一天的踏实日子都不会让我过,要不怎么古代男人的“寿数”都不太长呢?至于“十六子”更别指望,现在就养活这么一个“小祖宗”,我还被折腾得比三孙子还要“三孙子”。

唉!也别说,通过我们家康熙瓷罐子上的这幅“吉祥画儿”,倒是让我由此“深刻”地理解了古人的几句至理训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您瞧见没有——成功人士的“生命轨迹”大抵如是。然而想不到其中“齐家”竟是那么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那时候的“家”和今天的“家”可是不大一样的。现在一般就是三口之家,更有些爱玩儿“丁克”的,不要孩子,就愿意俩人每天“大眼儿瞪小眼儿”地过日子,家的人口就更少了。可古的时候不成,咱爷们儿“撑”的这个家可就“累”啦。按照“四妃十六子”的算法,再加上您还得有个亲妈不是?至少在这一个屋檐下就得有五个以上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并带着一帮各自生的(跟别人没关系,但跟你有关系)孩子在你眼巴前儿折腾。要想把他们都给摆平了,没两下子成吗?真跟治国差不多少。哦——原来康熙爷是这么“教育”人的!只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讲,想起来便“遗憾”无穷,只恨生我晚矣,咋我就不能是“那会儿”的男人呢?要不然何至于今天跟老婆出趟门,好不容易跟个美人儿擦肩,却连眼珠儿都不敢斜一下!

还是回过头来“说古”吧。想起来那件画着“四妃十六子”的康熙朝青花罐子当时卖给“亲戚”的时候,也就百十块钱,如今同等品相的物件,保守的说不下二十万!看来当时我们一家子都没什么文化,没把知识当力量,而是把祖宗当成“冤大头”了。但要较起真儿来,它还是不能全怪我们家,那会儿是真没钱呀!别说个人,国家都没钱。当时但凡大城市的饭店或者宾馆里都有所谓“外汇商店”,干吗呢?不就是拿着古玩换外汇嘛!我爹号称是个“县团级”干部,月薪六十八元,已然不算少了。而我爷爷留下的这一堆“坷垃玩”能卖一万多块。这一万块钱呀,差不多是我“爹的”小二十年的薪水了,您说说当时能不让人动心吗?但真正让我“动心”的事情还在后头。P9-11

序言

拙作前一本《打眼》出版以后,承蒙藏友们的认可以及媒体的厚爱,也算是小的溜儿“火”了一把,实乃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原以为,《打眼》的话题是写文玩界个别商家“玩窜儿”(用假货设套骗人)以及诸多收藏爱好者因贪心而上当的糗事,不成想被“关注”了。因为我是既揭了自家的“秃疮疤儿”,又给别人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自认为弄不好就成“众矢之的”了,于是疑心生暗鬼,真害怕哪天因为背着老婆跟某人“拍拖”而忘了钟点儿回家晚了,半道上挨一板儿砖……咳——看来我太低估了造假者的觉悟,太拿自己当事儿了。其实你是谁呀?以为自己是一把“葱花儿”,谁拿你“炝锅”呀?

所以事先声明:如果某天夜半在我们家楼底下拐弯抹角的黑暗处,我真被人用砖头给“花”了,绝对与收藏界无关,八成是我那亲爱的所为,这案子大概应该属于“情殇”的范畴吧?故今在此留个线索,省得日后查起来“死无对证”。

至于我为什么要“续写打眼”,的确是有朋友“哭着喊着”说前一本书看了——不过瘾!是嫌我倒霉“倒”得不够而不过瘾,还是因为我没把收藏界让人“打眼”的糗事儿给抖搂干净而不过瘾?我就讲不清楚了。我在上本书的一开头曾说过:文玩收藏界,“捡漏”的事儿是少之又少的,比飞机失事还“难”,而“打眼”的悲剧则是每分钟都会发生。没有赝品就没有文玩,没有“打眼”就没有收藏,在某种意义上,这似乎已经是个“买马配鞍子”的事儿了。所以,要把“打眼”的事例都给抖搂干净,您说咱谁有这个本事?其实没人有“这个本事”。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接着给大伙连逗乐带提醒,兴许还有点能说的事儿。

您比方说前几天吧,有一位“海归”找我,手里捧着个笔记本电脑,激动得不得了。

“得着什么喜帖子啦,您这么高兴?”

“知道美国如今正闹‘次贷危机’吗?”

“略有耳闻,那您也犯不上这么高兴呀?”

“让我高兴的是,美国那边儿有人撑不下去,开始变卖古玩啦!”

说话间这主儿就双手颤抖着打开笔记本电脑,于是页面上陆续显示出了几十张关于“古玩”的图片。

我问他:“您都给买下啦?”

回答:“买下了一部分,劳驾您给看一眼,如果值当的话,回去我准备全部拿下!”

我说:“美国闹的‘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子事儿?我不是搞金融的,还真弄不大明白。但我敢肯定,您电脑上的这些玩意儿大部分都是从北京地摊儿上运过去的。要是都让您给包圆儿了,估计你们家比美国的‘次贷危机’还要惨!”

“不会吧?这可是我在唐人街上买的!”

“唐人街上就不‘闹鬼’啦?”

那人就愤愤地把笔记本电脑合上,特不高兴且又轻蔑地说:“你没怎么出过远门吧?有机会多出去看看,那大干世界——精彩得很哩!”

得——饶着他不远万里地买了“瞎活”(假货),还落一个我是“缠小脚儿的新媳妇——走不了远道儿也没见过世面”。您瞧见没有?这又是一个“着”了“心魔”的,而且这爷们儿来自“大洋彼岸”!

今儿个豁出去了,《打眼》之二的“开头”,还是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吧……

后记

“薛平贵情结”——我用“打眼”看“捡漏儿”

说来惭愧,这两年我没干什么正经事儿,连收集“瓷片儿”的心思都没了,净忙着白话《打眼》呢。我诚心诚意地说一句:凡涉及“打眼”故事,若字里行间“冒犯”了谁,确属无意,我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

其实早有人“提醒”过我:少说“打眼”的事儿吧,是你自己没知识,方才被“打”了“眼”。有些是“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问题,您的脑子却“转”不过弯儿来。这能怪谁呢?甚至都怪不得造假者。言外之意就是——“活该”!但我还是接着完成了这第二部《打眼》,因为我觉得凡是在古玩收藏上被“打眼”的人,可不一定没“知识”,只是在文玩存世品的概率上,或许稍微缺了那么一丁点儿“常识”。

有朋友问,现在不少作品开始讲“捡漏儿”了,是不是对着您“打眼”来的?您敢用“打眼”PK“捡漏儿”吗?

干吗要PK呀?其实彼此说的是一回事儿。“打眼”和“捡漏儿”如今就是“亲哥俩”!

此话怎讲?

您看啊——如果我在您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您“打眼”了。如果您从我的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我“打眼”了。反正咱俩得有一个人倒霉上当!这不还是在说“打眼”吗?且“打眼”之事,绝不仅仅就存在于古玩收藏领域……

那就当前的收藏热潮来看,人们是喜欢谈“打眼”还是喜欢说“捡漏儿”呢?

甭问——肯定是“捡漏儿”呗!道理很简单,“天上掉馅儿饼,转眼富家翁”的美事儿谁都想摊上,我也不例外。这就好像民国年间,为什么满街筒子,包括拉洋车的都好听、好唱一出叫《红鬃烈马》(其中包括“彩楼配”、“平贵别窑”、“武家坡”、“大蹬殿”四折)的京戏。因为它讲的是穷小子薛平贵与相府千金王宝钏的离奇故事。这薛平贵何许人也?您一听王宝钏的唱词儿就全都明白了:

大姐许配苏元帅,

二姐许配魏左参。

唯有女儿(我的)命运苦,

彩球单打平贵男。

先前道他是个花郎汉,

到如今端端正正——正正端端,

驾座在金銮。

您听清楚了吧?薛平贵从一个花儿乞丐,平步青云就当皇上了。这是什么?这是老百姓怀揣着的“富贵梦”,我把它称作男人的“薛平贵情结”。这应该是最馋人的“漏儿”了吧?其实拉洋车的知道自己当不了皇上,但你不能阻止他做个当皇上的“梦”,这是他的乐子。同样,古玩收藏如今虽然已经是无“漏儿”可“捡”了,但你阻止不了大家伙儿做做“捡漏儿”的“梦”,这也是古玩圈儿里的乐子。因为,但凡是“捡漏儿”的故事,看着——听着——想着……都过瘾!

“打眼”就不价了,自古以来没人乐意当个事儿说,都是“藏着掖着”的把倒霉给扔到“床底下”,眼不见为净。当然就没有“捡漏儿”的事儿那么“见人上喜”。

我不反对谈论“捡漏儿”,但若把“捡漏儿”的情节夸大和神化,我担心会不会又有一批奔着“捡漏儿”去“打眼”的爷们儿赤膊上阵了呢?

再者说,假如一件文玩值三千,您花一千五给买下了,这不叫“捡漏儿”,这叫“减价儿”。而真正捡到“大漏儿”的人,恐怕就“不言语”了。试想,真花三百块钱买了件价值三百万的宝贝,您还敢“说出来”吗?让“卖家”知道了,不找你玩儿命来才怪呢。由此看来,所谓“捡漏儿”者,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偶然形成的“非公平性交易”,它不具备“普遍性”。

至于那个“薛平贵情结”的梦想,您该揣着就揣着吧,这是生活的“滋味”,是爷们儿的“乐子”——而已!

白明

2008年12月写于“睦明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735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