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恰到好处的为人方法,圆融和谐的处世智慧!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说“处世之学不是藏在地下洞穴中的,而是藏在智者的头脑中的。只要你善于开掘,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我们在社会上免不了要与人相处、共事。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因此,如何处世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深谙处世哲学的人,在经营事业和人生时,往往能够达到无往不胜、左右逢源的高超境界。不懂处世哲学的人,即使才华横溢,往往也很难有所建树。

本书对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把平凡生活中深藏的学问展示给人们,让人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学会处世,是人生的第一学问。

内容推荐

对于为人处世,鲁迅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说法: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总把自己当成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这个社会对我们有着固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亲自体验和斟酌科学的处世哲学。这本《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恰恰挖掘和剖析了中国人消极的或是积极的处世态度,并收集了很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例,让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更深刻的见解。

万事都有两面性,因此,这本书在介绍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时,用两相对照的形式揭示出面子哲学与尊严哲学、关系哲学与资源哲学、权力哲学与能力哲学、乡愿哲学与荣耻哲学、鸵鸟哲学和狼的哲学、螃蟹哲学和宽容哲学、两极哲学与全面看问题哲学、酱缸哲学与中庸哲学、犬儒哲学与奋斗哲学、成败哲学与君子哲学等不同甚至相反的处世态度和人群,让消极的和积极的都一目了然,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们有所借鉴。

目录

前言 思维决定成败,哲学演绎人生/1

第一章 面子哲学

 第一节 面子只是一种虚荣

一、面子重于一切。一切都是面子/2

二、特权就是面子。面子需要特权/4

三、面子改变规则,规则就是面子/6

四、万事都可商量,不能不给面子/8

五、面子关乎性命,宁死不丢面子/11

 第二节 面子跟前,尊严无价

一、尊严无价/14

二、尊严胜于面子/17

三、自尊者人必尊/19

四、尊严源自人格的独立与平等/21

五、尊严的魅力/24

第二章 关系哲学

 第一节 错用关系成恶行

一、百态人生关系网/26

二、懂得关系也难立足/28

三、千方百计拉关系/30

四、黄钟毁弃,瓦釜雷鸣/32

五、损毁合作的腐蚀剂/34

 第二节 关系也是一种好的资源

一、打造天下资源网/37

二、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39

三、资源带来机遇/41

四、整合资源事自成/44

第三章 权力哲学

 第一节 权力并不是唯一

一、领导指示重于事实/49

二、权力崇拜无平等/51

三、权大于法成公理/52

四、权力膨胀的“电老虎”/54

五、迷信专家成悲剧/57

 第二节 有能力才可创造一切

一、能力是权威的表现/61

二、能人一句胜千言/63

三、唯有能者居大位/65

四、能力意味优秀/68

五、人人都是能人/70

第四章 乡愿哲学

 第一节 表里如一成大道

一、永远同情弱者,不管是非对错/73

二、恶人的无限豁免权/75

三、自立道德标杆/77

四、苛求无止境/80

五、恶人横行无忌/82

六、名人光环成枷锁/83

 第二节 荣耻观念深入人心

一、扬善抑恶知荣耻/87

二、杜绝不道德想法/90

三、自知之明金不换/92

四、道德标准须统一/94

第五章 鸵鸟哲学

 第一节 掩耳盗铃害人害己

一、阿Q心理/97

二、掩耳盗铃心态/99

三、新一代鸵鸟/101

四、闻过则怒/103

五、“鸵鸟”的爱情105

 第二节 敢做新时代的“狼人”

一、敢笑风雪傲苍穹/108

二、新时代的“狼人”/110

三、乐于闻过,敢于纠非/113

四、向着太阳前进/115

五、狼的爱情/117

第六章 螃蟹哲学

 第一节 水煮螃蟹一大锅

一、枪口对准出头鸟/122

二、眼红不是病,只是要你命/124

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26

四、我是螃蟹我怕谁/128

五、水煮螃蟹一大锅/131

 第二节 宽容体谅才是德

一、敢为天下先/135

二、致富光荣穷者耻/137

三、鹰击长空心境高/139

四、俊秀春笋雨后生/141

五、知耻近乎勇/144

第七章 两极哲学

 第一节 人生处世的两极

一、神秘的阴阳鱼/148

二、清官和贪官/149

三、浪子的难题/152

四、仆人眼里没有伟人/154

五、极端舆论下的极端选择/156

 第二节 全面思考、全面进步

一、洞察全局心自明/159

二、极端是成功的大敌/161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163

四、换位思考推己及人/165

五、符合社会主旋律/168

第八章 糊涂哲学

 第一节 是非不分的“和稀泥”

一、“和稀泥”的消极作用/172

二、大家糊涂才是真的糊涂/174

三、糊涂哲学的苦果/176

四、家庭里的“糊涂虫”/178

五、稀泥舆论的蔓延/180

 第二节 “难得糊涂”境界高

一、不偏不倚,中正调和/184

二、相濡以沫境界高/186

三、和美共荣才能共同发展/188

四、智慧的源泉/190

五、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192

第九章 犬儒哲学

 第一节 浑浑噩噩,一生失败

一、浑噩哲学,失败人生/195

二、践踏一切法则/196

三、丢失的工作热情/198

四、懒惰家庭的闹剧/201

五、羽翼退化的雏雁/203

 第二节 奋斗到底终是甜

一、志存高远心自宽/206

二、艰苦奋斗今又来/208

三、目标代表着自知/211

四、目标是主动的选择/213

五、树立目标要遵循规律/215

第十章 成败哲学

 第一节 取之有道,方为君子

一、假作真时真亦假/220

二、象牙塔中的灰色交易/222

三、富贵后的寡廉鲜耻/225

 第二节 论成败。人生豪迈

一、克制功禄心,淡泊名利欲/229

二、养成阳光乐观的心态/231

三、慎独以修身/233

四、成功有“术”/236

五、云烟深处水茫茫/238

试读章节

三、自尊者人必尊

我们要保持人格的尊严,首先就要学会不卑不亢的待人接物方式,与人交往时彼此尊重,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要懦弱退缩;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也不可骄纵、傲慢。

某单位有两名清洁女工,大家管她们叫李姐和王姐。李姐负责一楼的清洁工作,王姐负责二楼的清洁工作。

李姐是个积极勤快做事麻利的女人,每天早上都赶在大伙上班前就来到单位打扫卫生,等大伙到来的时候,大厅和走廊已被打扫得干净整洁。

而这个时候,做完了外围清洁打扫的李姐就开始逐个清扫员工们的办公室。李姐话不多,但是很和气,整天乐呵呵的,让人觉得她每天干的是一件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工作,所以同事们都对她很尊重,看着她那么忙碌,大家经常亲热地招呼李姐说:“李姐,你也过来喝杯茶吧,有些地方差不多就成了,你也别一口气做完了,歇歇吧。”

王姐是个下岗女工,比李姐年轻几岁。她负责二楼的清洁,工作比较简单,活儿也不多,主要包括三个领导的办公室、会议室和楼层走廊的清洁打扫。

要说王姐的清洁工作做得也算很到位,而且爱惜公物,节约用水,只是她对哪个同事都点头哈腰、唯唯喏喏,一副小心谨慎、卑微谦恭的奴才相,让人实在看不惯。特别是有一次单位聚餐,通知了她,王姐立刻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局促不安地说:“你们那么看得起我,我真是太高兴了!”这让许多同事大为反感。

职业无贵贱,有人是清洁工,有人是教授,有人是领导,社会地位可能不同,社会分工或者各异,但是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比谁优越。

人必自轻然后人轻之,人必自贱然后人贱之。不受大家欢迎的王姐,本来不必被人家看不起,但是她自己刻意制造不平等,自己主动放弃了做人的尊严,自己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高一等,自己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头,结果真成了集体中被人小看的“奴才”。

人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有些人在社会上经常受到别人的挤对和欺负,饱受冷落,实属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这跟他们一贯看轻自己的行事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们要保持人格的尊严,首先就要学会不卑不亢的待人接物方式,与人交往时彼此尊重,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要退缩懦弱;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也不可骄纵傲慢。

社会上有这样一些颇有身份、有地位而且也似乎是有学问的人,有的甚至还具有专家、教授头衔,他们谈天说地,讲科学论艺术,头头是道,往往是出语不凡。但是,他们的行为举止、对人对己的态度却相当粗野,用语有时也很无礼。有一种可能,他们因为地位上的优越感,而用粗暴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无视。

他们表面上是在不尊重别人,实际上却是在不尊重自己。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很高,收入也可能很可观,但在他们的身上仍然缺少一种做人的尊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公共场合中无所顾忌,随意破坏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这些人不尊重别人,却自鸣得意。他们身上的这些不文明现象,不仅折射出了他们素质的低下,更是他们缺乏尊严意识的外在表现。

人只有自觉地尊重别人,自觉地尊重自己,才会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以有尊严的人为主体的社会,才能扎扎实实地维护个人尊严、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才能够成为一个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和谐社会。

要保持人格的尊严,除了自尊,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慎独。“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本意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矢志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无论在人前人后都应该保持对自己的道德自律,所以慎独本质上也是自尊意识的一种表现。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

古往今来,很多独当一面、成就大事业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都把能否慎独当成衡量自己人格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他们也常常是厉行实践慎独的楷模。

1988年3月20日下午,在洛阳销售五金器材的宋振刚和妻子起大早去批发市场进货,在经过一个路口时发现了一个被割破的小手提箱,因为觉得手提箱损坏得不是很严重,就捡回了店里,准备清理一下后用来装五金散件。

到家后夫妻二人却意外地发现手提箱里原来还有一个夹层,宋振刚就找来钳子打开了夹层,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还装有3万元码得整整齐齐的现金,以及存折、股票账户卡等。

虽然当时因为经营生意还欠着4万余元外债,但宋振刚夫妇见到巨款却并未动心,当时二人就达成共识: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而事实上,如果宋振刚夫妇把这些钱物私自留下的话,是不会有任何人知道的。

于是宋振刚夫妇就根据资料上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给失主打电话,核实后让其到洛阳认领。

被盗包的广东某家电公司总经理杨老板接到电话后十分诧异与不安。他怎么也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面对巨款毫不动心、拾金不昧的人,一度怀疑是小偷在设套向他敲诈,当即在电话中对宋振刚说:“如果是真的,你们就给我送过来。”

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当风尘仆仆的宋振刚乘坐火车赶到广东,将钱物交到杨老板手上时,杨老板被震撼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会在拾到3万元钱后主动联系失主,更不相信这个陌生人还会千里迢迢亲自将钱送交到失主手上。他当即拿出5000元酬谢宋振刚,可宋振刚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杨老板被宋振刚的品格深深感动了,为了报答宋振刚,在了解到宋振刚的基本情况后,他主动提出为宋振刚提供20万元的启动资金,让他担任自己公司产品在洛阳的代理商。

宋振刚当然喜出望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宋振刚自己也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多家家电商场、工厂、连锁超市的成功企业家。

宋振刚的成功故事显然带有一点传奇色彩,但是似乎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某种程度上,慎独不仅是保持人格尊严的需要,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一个条件。

P19-21

序言

思维决定成败,哲学演绎人生

有一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二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

每逢晴天,烈日当头,老婆婆就满脸的忧愁,她是在担心大女儿家中的雨伞卖不出去,大女儿一家会饿肚子。等到了雨天的时候,老婆婆却更加发愁了,因为天下雨了,二女儿家的布鞋就卖不掉了,这样一来她们一家就面临着饿肚子的窘境,所以老婆婆整日愁眉不展。

就这样,老婆婆晴天也发愁,下雨天也发愁,所以老婆婆一年到头也舒展不开那紧锁的眉头。

老婆婆的情形被一位禅师知道了,于是禅师劝老婆婆道:“这样好了,如果晴天的话,你就想你的二女儿,晴天她家里的布鞋生意好,这难道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等到雨天的时候,你再想你的大女儿,雨天她家里的雨伞卖得好,你难道不应该为此开心吗?”

老婆婆听从了禅师的劝告,从此她那张愁容变成了笑脸。

……

人生也是这样,现实是客观的,外界的环境不是依从个人的意愿所能改变的,同一件事情,改变一下角度,你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不同的思维方式,源于不同的人生哲学,即使是同一种人生哲学,不同的人的表现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决定着他的命运,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中国人习惯跟着感觉走,这种非理性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柏杨先生曾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直指中国人人性中的种种弊端。二十多年过去了,你可以看到,当年柏杨先生所指责的道德或行为的缺陷在中国人身上依然存在。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历史悠久,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形色色的人生轨迹给许多人提供了借鉴,这种人文内涵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某些行事准则,并且在实践中找到了可行性,因此长久不衰。

哲学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传统思想,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国人的处世思维称做处世哲学。

那么到底是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创造出了特定的处世哲学,还是某些处世哲学影响了更多的中国人呢?

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的确难以回答,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有很多地方是难以理解的,比如说面子。中国人将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从面子衍生出来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别人的面子成为一种最普遍最基础的交际手段,而西方人所看重的事实,在中国人眼里和嘴上却一文不值。

再比如,过去中国人对于外来者一向都是采取傲慢和妄自尊大的态度,北胡、南蛮、东狄、西夷,这就是古代中国对周边民族的称呼,其鄙薄意味不言而喻。然而,当这些民族以强大的力量对泱泱华夏构成威胁时,中国人又会以极其敬仰的目光看待对方,赋予对方一种神秘感,典型的例子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中国古代的阴阳两极图是两条黑白分明的鱼,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中国人就是这样容易把事情看成黑和白的绝对,不是对就是错,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缺少缓冲和过渡。

中国人还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只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所谓的“胜者王侯败者寇”,结果只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就影响了很多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

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很优秀和值得提倡的处世哲学,比如尊严哲学、中庸哲学等。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中庸是一种伦理原则,是对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原则性约束。从实践性的社会角度讲,中庸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具体体现为日常各种事务中的实践活动。

犹如下棋,步步紧逼是最没成效的,以退为进又会引来对手的咄咄逼人,这时的中庸既延缓时间等待战机,又保存实力,能做到中庸的人也是不简单的人。而且事情都有两面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像战争,有些战争帮谁都是不对的,打破和平已经是错了,中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为人处世,鲁迅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说法: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为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总把自己当成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这个社会对我们有着固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亲自体验和斟酌科学的处世哲学。这本《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恰恰挖掘和剖析了中国人消极的或是积极的处世态度,并收集了很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例,让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更深刻的见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金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4464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