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吧(6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内容
试读章节

1 为什么用“花架子”来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用“花架子”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而且带动了一大批人从事纺织工作。当地纷纷开办了纺织作坊,男女老少都会织布,大家的生活也都好起来了。

镇上有个姓李的穷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了,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

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纺织之乡,大家听说私塾里新来的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

乡亲们都很高兴,拿着秀才画的图纸,高高兴兴地请来木工,照着图纸做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办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狡辩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彻,所以才织不出布来。

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从此以后,人们常用“花架子”一词来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工具。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中看不中用叫“银样镴枪头”?

“银样镴枪头”这个俗语并不是指工具,也不是指武器,而是形容人或工具徒有其表、内里空虚,没有内在的实际本领或用途。

这个俗语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这是红娘对张生懦弱的不满,因此说他外表看起来像个男子汉,追求莺莺小姐时比较大胆,其实内里很软弱,遇到挫折就退缩,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镴枪头”,用了《西厢记》的这段原文。

“银样镴枪头”指表面银光闪闪的钢枪实际上是焊锡做的枪头。“银样”指外表光亮,或者说很有震撼力,银光闪闪的,像是很锋利。这里的“银”并不是说用白银做的枪头,因为白银的质地也是比较软的,只是说枪头发着银色的光芒。“镁”是指实际上是用焊锡做的,虽然同样很光亮,但却不结实,一扎出去就断了,所以只是样子好看而已。后来人们习惯把中看不中用称作“银样镴枪头”。

2 为什么形容女子有才学称“咏絮之才”?

形容男子有才学常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夸奖女子有才学则用“咏絮之才”,这有什么来历吗?这个词的出处同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当朝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爱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有这么多的头衔,就知道谢道韫有多么深的社会背景和家学渊源了。

谢道韫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聪慧能辩,谢安非常喜欢这个侄女,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有一天,谢安召集儿女子侄们谈论学术文章,突然天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谢安诗兴大发,看到这样的美景,准备考一考后辈晚生的才学。谢安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他几个子侄也都各自说了看法,把白雪比喻成各种物体,都没有使谢安完全满意的。

这时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非常高兴,认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很是恰当,不由得点头称许。这一咏雪名句后来为世人所传诵。于是就将女子有才学称作“咏絮之才”了。

在当时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不相上下。张彤云嫁到顾家。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两个才女谁更出色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说明两个人各有长处,但谢道韫更具魏晋风流。

P1-3

目录

1 为什么用“花架子”来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中看不中用叫“银样锇枪头”?

2 为什么形容女子有才学称“咏絮之才”?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出水芙蓉”形容女子关貌?

3 “花名册”明明是清点姓名的,为什么叫“花”名册?同花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黑名单”一词是怎么来的?

4 戏曲中的术语“叫板”怎么就发展成现代汉语中“挑战”的意思呢?

 知识链接:“有板有眼”最初是指什么?

5 为什么说“病人膏肓”就是指病得很厉害呢?

 知识链接:民间“走百病”的来历

6 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

 知识链接:“青梅竹马”怎么会与爱情有关?

7 王母娘娘同玉皇大帝是夫妻吗?

 知识链接:玉皇大帝是掌管仙界和人间一切的主宰吗?

8 酒店门口放置的“水牌”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门神的来历

9 男左女右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知识链接:夫妻之间为什么称“丈夫妻子”?

10 人们常用“凤毛麟角”比喻稀缺的东西,真的有“凤毛”和“麟角”吗?

 知识链接:“凤凰”是雌的还是雄的?

 知识链接:故宫中九龙壁是用什么雕成的?

11 女子为什么戴耳坠?

 知识链接:女孩子“及笄”是多大年纪?

12“五服”是指什么?

 知识链接:有人去世了,为什么要送花圈呢?

13 很多城市里现在都保存有城隍庙,“城隍”有什么含义?

  知识链接:“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

14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知识链接:为什么春节要相互拜年呢?

15 “寿星”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祝寿为什么要送寿桃?

16 小孩满一周岁时为什么要“抓周”?

 知识链接:满族人为什么把母亲称“额娘”?

17 “唐装”是唐朝人的服装吗?

 知识链接:“苏绣”为什么天下闻名?

18 “满汉全席”分哪些类型?用途都是一样的吗?

 知识链接:中国的八大莱系是怎么形成的?

19 养生粥“粥公粥婆”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小吃”到底指哪些食物?

20“叫化鸡”同乞丐有什么关联吗?

  知识链接:“曹操鸡”是怎么得名的?

21 火锅是怎样发展来的呢?

 知识链接:“麻婆豆腐”是什么样的豆腐?

22 “佛跳墙”怎么咸菜名了?

 知识链接:“京八件”都指哪八样食品?

23 “太师椅”是专供太师坐的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名字的?

 知识链接:“八仙桌”是怎么来的?

24 贴春联将“福”字倒贴,有什么讲究吗?

 知识链接:中国结的来历

25 本命年为什么要戴红?

 知识链接:本命年是怎么来的?

26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它与北方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在中国“东西南北”除了方位之外,是怎样表示尊卑关系的?

27 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县太爷审案时拍惊堂木,除了县太爷外,还有什么人可以使用惊堂木?

 知识链接:古代说书人表演时依据的文字底本,为什么叫做“话本”?

28 “禅让”是指什么,7与和尚有关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鲧治水失败而大禹却成功了?

29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执行死刑除了斩首之外,还有哪些方式?

30“凌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_

 知识链接:“宫刑”是什么样的刑罚?

31 中国古代有女将军吗?

 知识链接:古代皇宫中除了妃子、宫女之外,还有女官吗?

32 “皇帝”这一名称是怎么确定的?

 知识链接:皇帝的正妻称“皇后”,这一名称是怎么确定的呢?

33 唐玄宗为什么又称“唐明皇”?

 知识链接:杨贵妃为什么又叫“太真”?

34 为什么形容形势危急时说“四面楚歌”?

 知识链接:为什么“鸿门宴”不可轻赴?

35 为什么用“两袖清风”来比喻官员清正廉洁?

 知识链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什么受后人尊敬?

36 “吴带当风”与“曹衣出水”是指什么?同服装有关吗?

 知识链接:“国画”是指什么画?它是如何发展的?

37 “丞相”“宰相”是一个官吗?

 知识链接:知府、知州谁的官职大?

38 伯夷、叔齐为什么会饿死?又为什么会被人尊敬?

 知识链接:郑成功为什么又称“国姓爷”?

39 在古代社会,“女色祸国”的观念曾广为流传,那么商朝是因为妲己灭亡的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褒姒没有父亲?周王朝的灭亡同她有关吗?

40 传国玉玺上刻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缺了一个角?

 知识链接:中国印章的发展

41 “祖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封建”的本义是什么?

42 我国古代有经纪人吗?

 知识链接:“经济”在古代是指什么呢?

 知识链接:“经理”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

43 秦汉时婚装以黑色为主,为什么当代却以红色为主呢?

 知识链接:“黄色”原本是古代皇家专用的颜色,为什么现代却成了“色情”的代名词?

44 “风骚”原本是褒义词,同文学相关,现在却同色情关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知识链接:古代文人为什么把身上有虱子视为风雅?

45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中国人叉称“炎黄子孙”?

46 “四大徽班”进京指哪四个京剧班子?他们为什么要进京?

 知识链接:元杂剧中“四折一楔子”指什么?

47 “九卿三公”的具体官职是什么?

 知识链接:“二桃杀三士”是怎么一回事?

48 “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为什么会“自大”?

 知识链接:古代的“山东”“山西”是现在的省份名称吗?

49 青花瓷是青色的吗?

 知识链接:“唐三彩”的“三彩”都是哪三种颜色?

50 “十里长亭”是十里长吗?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长亭送别?

 知识链接:古代的“亭”有什么功用?

51 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用什么计时的?

 知识链接:“白云苍狗”是形蓉时间过得快吗?

52 古代实施外科手术时有麻醉药吗?中国最早的麻醉药是什么?

 知识链接:神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模仿了哪五种动物?

53 中国古代有医院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有女医生吗?

54 “狐狸精”是迷人、害人的妖怪,狐狸从什么时候有这个恶名的?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狼心狗肺”形容某些人忘恩负义呢?

55 支票上金额从什么时候开始都要用大写的?

 知识链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叫“交子”?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使用的?

56 “两面派”的“两面”是说两张脸吗?

 知识链接:广州为什么又称“羊城”?

57 三国时诸葛亮所制造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

 知识链接:岳飞真的有《武穆遗书》遗世吗?

58 “天字第一号”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千字文》是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吗?

59 “不管三七二十一”指对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为什么用这个数字?怎么不说“不管三五一十五”呢?

 知识链接:“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形容内心十分不安.为什么是“十五”个吊桶,而不是其他数目呢?

60 为什么岔开话题时叫“王顾左右而言他”?

 知识链接:一般形容害怕时常说“噤若寒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呢?

61 “网开三面”是怎样变成“网开一面”的呢?

 知识链接:“一问三不知”表示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这么难,问一次却“三”不知呢?

62 “捞油水”是获得额外好处的代名词,它同“油水”有什么关系吗?

 知识链接:“分一杯羹”分的是什么羹?这“羹”真的好吃吗?

63 称帮凶作“狗腿子”是什么意思?同狗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形容坏人沆瀣一气是“同流合污”,它有什么来历吗?

64 “丑八怪”一词是怎么来的?真的指人长相难看吗?

 知识链接:“金屋藏娇”的成语有什么典故吗?

65 “骑虎难下”形容进退两难,为什么不说骑“豹”难下?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赫赫有名,历史上真的有“五虎上将”吗?

66 为什么称两个东西一模一样为“雷同”?

 知识链接:“倒楣”为什么是“遇事不利”“不走运”的意思?

67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蓝”是指颜色吗?

 知识链接:景泰蓝是蓝色的吗?

68 “绅士风度”的“绅士”是什么意思?它是外来语吗?

 知识链接:“导演”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69 称海外华人为“海外赤子”,这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赤子”又指什么?

 知识链接:“留学生”一词的来历

70 “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是“井水”而不是“江水”“海水”呢?

 知识链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阳关道”与“独木桥”指什么?

71 “五内俱焚”都指哪“五内”呢?

 知识链接:五脏六腑指哪些器官?

72 “掷地有声”是指什么东西抛在地上?发出什么声音?

 知识链接:“一字千金”有典故吗?是什么字这么贵?

73 “露马脚”是怎么来的?同“马脚”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朱元璋曾当过和尚,这是怎么回事呢?

74 为什么用“三寸不烂之舌”来夸奖某人的口才好?

 知识链接:“明察秋毫”的“秋毫”是指什么?

75 “缘木求鱼”,树上真的能捉到鱼吗?

 知识链接:“首鼠两端”怎么会是没有主见的意思?

76 “马首是瞻”最初是指打仗时的方向,怎么成了听话的代名词?

 知识链接:“鸣金收兵”的“金”指什么?

77 麻烦别人或请人帮忙时为什么常说“借光”?

 知识链接:人们常说的“借刀杀人”,是借“谁”的刀去杀什么人呢?

78 孔子所说的“三月不知肉味”跟音乐有关,这是为什么?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非常想念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的是隔了三个秋天吗?

79 “引狼入室”真的是把险恶招引进来了吗?

 知识链接:“登堂入室”是指走进房屋吗?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呢?

80 “牺牲”是指为了光荣的事业献出生命,但其本义并不是指死亡,那么它指什么呢?

 知识链接:古代祭祀之后,怎么处理祭品?

81 “尽地主之谊”是主人尽招待客人的责任,“地主”指什么?为什么把主人又叫“东家”?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宾至如归”形容对客人招待得非常好呢?

82 为什么求人开恩时说“高抬贵手”?

 知识链接:“上下其手”指的是什么呢?

83 “小巫见大巫”是两个巫师见面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4 “飞黄腾达”往往用来比喻升迂的迅速,它有什么含义吗?

 知识链接:“马上”形容时间短,它同骑马有关系吗?

85 “水性扬(杨)花”为什么指女子风流?

  知识链接:“呆若木鸡”原意是神态自若的样子,现在却指人傻乎乎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86 “天龙八部”指哪八部天龙呢?

 知识链接:电影《无间道》的主人公在警察和黑社会两面周旋,“无间道”是什么含义呢?

87 “六道轮回”是说走回头路吗?“六道”指什么?

 知识链接:佛教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88 为什么把阴问称作“阴曹地府”?

 知识链接:酆都城为什么又叫“鬼城”?

89 “十恶不赦”的“十恶”都指哪些罪行呢?

 知识链接:“六根不净”具体指哪六根?

90 和尚、尼姑都剃光头,同样是出家人,道士为什么不剃光头?

 知识链接:“塔”这一建筑形式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被用来安葬去世的僧人?

91 “批八字”究竟是哪“八字”呢?

 知识链接:“八旗子弟”是哪八旗呢?

92 “签字画押”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按手印的呢?

93 “驴唇不对马嘴”,还会对别的动物的嘴吗?

 知识链接:家畜的驯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94 “食言”同“食”有关系吗?为什么把“言”给吃了?

 知识链接:“贾人食言”是什么意思?

95 “座右铭”和座位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酒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96 为什么用阴谋整治人,或者利用职权给他人制造困难叫做“给人穿小鞋”?

 知识链接:鞋的历史

97 为什么把没办好事情叫“砸锅”?

 知识链接:现在把事情没办好、惹上麻烦称为“坐蜡”,这是怎么来的呢?

98 “马桶”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它与“马”有什么联系吗?

 知识链接:中国最早的厕所产生在什么时候?

99 为什么把说话较劲儿叫“抬杠”?

 知识链接:“相声”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又为何名为“相声”呢?

100 “马后炮”的词义最初就是消极的吗?

 知识链接:“气数已尽”的“气数”指什么?它的最初含义是什么?

101 “胡同”这个词怎么成了街巷的名字?

 知识链接:北京胡同的名称

内容推荐

本书为问吧系列第六种,采用“提问+答案+知识链接”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编辑推荐

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如:“狐狸精”是迷人、害人的妖怪,狐狸从什么时候有这个恶名的?火锅是怎样发展来的呢?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为什么形容女子有才学称“咏絮之才”?青花瓷是青色的吗?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本书精选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娓娓道来。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吧(6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湧//由兴波//徐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3516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4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