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圆普通人的天才梦(超常人才教育)/超常人才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提升全民素质和为社会发展培育各种人才。超常人才教育是在教育普及之上的提高,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或称优才、精英、天才、英才等)的教育。它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并已成为风靡世界的教育思潮之一。

本书将向你揭示超常人才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及个人的修炼等,帮你圆一个天才梦。为了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为了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吧!

内容推荐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最早的“三个神童”,一直被媒体猎奇并曾狂炒过,他们现在为什么不“神”了?超常教育是揠苗助长吗?超常教育培养了多少人才?面对非议和质疑,本书首次披露,原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老师和同学的评说。

本书以耳目一新的理念、优美精辟的语言、真实动人的案例,给你打开一扇思维之窗。让你从国内到国际,从个体到群体,从茫然到理性,感受风靡世界的教育思潮之一——超常人才教育的无比魅力。

激烈的生存发展与竞争,使家长、老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目光,都投向了教育和人才。这是社会的热点,也是盲点,你想在培育精英人才中少走弯路吗?本书将给你诸多有益的启迪,早读早受益。

目录

徐序

林序

顾序

第一章 超常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的先锋

 一、伟人的战略构思——人才要从小培养

1.开创超常教育:国际和国内的紧迫背景

2.超常教育:首创中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

3.教育创新的硕果:给你一个惊喜

 二、改革与创新——不能“废止”

1.教训和非议:与改革相伴

2.科学反思:从困惑中醒悟

 三、超常人才教育——超常教育的新高度

1.眼望世界:完善自我

2.超常人才教育:超常教育再创新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二章 世界资优(超常)教育——兴起与发展

 一、资优(超常)教育概念的演变——走向广义化和多元化

1.资优(超常)教育的走向:广义化与多元化

2.隐藏的才赋与尊重个性:值得关注和思考

3.资优(儿童):鉴定与环境

 二、世界资优(超常)教育的发展趋势——兼顾卓越与公平

1.世界资优教育的演进:从拔尖到拓宽

2.美国资优教育的发展:呼应多元社会的需要

3.西欧国家资优(超常)教育的发展

 三、亚太地区和国家的资优教育发展——水平参差、力争上游

1.中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发展

2.中国香港资优教育的发展

3.亚太国家资优教育的发展

 四、从亚太到世界——综观全局、理出头绪

1.亚太国家和地区:各有千秋

2.各地各国有别:与政治体制无关

3.各国模式的比较:各有各的特色

 五、回顾与展望——资优(超常)教育思潮再升温

1.历史的回顾:合分合的循环

2.未来的展望:全球视野、在地行动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三章 超常人才教育的价值——民富国强之本

 一、超常人才的价值——教育根本功能的体现

1.超常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2.超常人才:优化民族素质

 二、超常人才教育的价值——推动持续发展

1.超值的教育效益:成就超常儿童

2.教育的无限价值:培育创新才能

3.铸造人、魂、才:超常人才教育的主价值

 三、超常人才教育的价值误区——被扭曲的价值观

1.功利化膨胀:重现实轻未来

2.产业化思潮:教育政策偏差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四章 家庭教育——超常发展的起跑线

 一、育超常儿童——家庭教育的迷茫与误区

1.育“神童”:家长角色与方法的迷茫

2.育“神童”:家教观念的误区

 二、家庭超常教育——家长的教育能力与态度

1.亲职教育: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

2.亲子教育: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科学育才

1.孩子的命运: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2.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超常发展的前提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五章 早期超常教育——人才要从小培养

 一、早期教育——《纲要》与基础

1.全面发展的教育:早教走进家庭和社区

2.唱响早教主旋律:脑心发展的关键期

 二、早期超常教育——全新而又独到的见解

1.早期超常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依据

2.早期超常教育的理念:多视角、多方位

3.中国超常教育:打造和谐发展

 三、早期超常教育的思考——误区与方法

1.早期超常教育的误区:因材施教和“尊重系列”

2.早期超常教育的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妙法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六章 中学教学与课程设置——超常人才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的基本理念——高素质教育的成败

1.教与学:行为体现理念

2.如何教:乐学与会学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考——升学、发展、成才

1.更新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的关键

2.对教学基本理念的思考: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3.教育网络和方法:面向未来

 三、课程设置的依据——发展需求论

1.课程视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启示

2.发展需求论:促进学生最大发展

3.课程设置的体系:指导思想与课程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七章 超常人才教育的模式——多样性

 一、不同形式的模式——个别与集中

1.个别式教育模式:一对一的教育

2.集中式教育模式:班级群体教育

 二、不同观念的模式——多方培养

1.创新教育:育创新精神和能力

2.扬优补需教育:弘扬个性,全面发展

3.开发潜慧:超常发展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第八章 超常人才教育的本质和理念——创中国特色

 一、超常人才教育——本质的探讨

1.超常人才教育:特殊与普及

2.超常人才教育:形式与精品

3.育超常人才:“金字塔”规则失灵

 二、超常人才教育的理念依据——取多学科之精华

1.创造学的理念:人人都能创新

2.心理学的理念:人人都能超常发展

3.人才学的理念: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

4.教育学的理念:育未来人才的新观念

 三、超常人才教育——打造中国特色发

1.多方位发展:超常人才教育的策略

2.超常人才教育:全新的教育理念

3.超常人才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

 思考题

 [聚焦本章精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说到底是天才、英才、精英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关注中国超常人才教育,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那么,中国有没有超常人才教育?这不禁让人们想起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该如何评价它呢?

一、伟人的战略构思——人才要从小培养

中国历代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都把发掘人才、任贤举能作为治国安邦之本。即得人才者得天下;没有人才,国家外辱内乱,民不聊生。

民族的伟大复兴靠人才,中国的崛起靠人才。有关报道说,当前中国的一般性人才的需求,已基本得到缓解,而高层次人才奇缺。其实世界各国的经济大战、军事大战、教育大战,其核心就是人才大战,主要是争夺超常人才即天才、精英人才的大战,这是所有战略家都关注的大问题。

1.开创超常教育:国际和国内的紧迫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对天才、精英甚至创新等词都是很敏感的,为了躲开这根敏感的神经,减少对人们的刺激,1978年中科院心理所刘范教授把智力超出一般儿童者称为超常儿童,从而导出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为超常教育。

中国发展超常教育,不是脑袋一热就干的事,它是在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下领袖们作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1)竞争的需要:全球兴起天才教育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使全美乃至整个世界大为震惊。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确定了天才教育的国策,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天才教育热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也都积极制订天才教育计划。一场以培养天才为核心的大战从此拉开了序幕。不少国家和地区竞相采取战略措施,给天才教育以特殊政策及立法保护,以下仅举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事例。

①美国的天才教育:制定政策、法令,经费逐年上升。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1965年通过《中小学教育法案》(其中第三和第五主题为发展天才教育方案和设州层级的教育人员)。1968年成立“白宫资优及特殊才能特别委员会”。1969年通过联邦法案,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指导天才教育研究工作,并支持州政府发展天才教育方案。1972和1973年马兰两度向国会提出报告后,在美国教育署下设立天才教育处,而州层级的经费来源亦渐次增加。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95-561公法),该法案界定了“资赋优异(giftedness and talents)”的表现。1987年美国国会压倒性地通过有关天才教育的法案,核拨790万基金重新建立资优及特殊才能联邦办公室,从事提供训练和研究计划以及建立资优教育全国研究中心等工作。1988年通过《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1994年修正,强调学校必须提供资赋优异者特殊的活动或服务,以培养发展其特殊的潜能。此后,该法案每年均经国会再度确认,并明定联邦拨款额度。

②印度的英才教育:面向广大农村儿童。

自1963年起,印度发起一项“科学才能研究计划”,使用特别测试来鉴定超常学生,他们将可以获得奖学金攻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或工程等学位。政府设立了名为“新黎明学校组织”的机构,目前全国共有512所开发潜能的英才教育学校,每年约有2万名学生入校学习,其中75%以上必须是农村儿童,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近年印度在经济上的明显崛起,与此种人才教育政策不无关系。

③以色列的天才教育:在主流教育中安排深化教育。

以色列政府于1973年公布“平等教育政策”,即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对主流教育满足不了的学生,按超高智能安排深化教育。在教育文化部设有天才儿童局,地区有深化教育中心机构,经过该局标准化智力测验鉴定的天才儿童及青少年,有70%参加了某种特殊教育。这是教育系统中各层级高度合作的结果。政府资助的项目包括重点学校设立天才生提高班、到高校天才教育中心去听深化课或由地区特聘师资授深化课等形式。

苏联、法国,乃至中国台湾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天才(英才、精英、资优等)教育,并设有主管天才教育的部门和研究计划,拨出专项经费来资助天才教育计划的实施,详见第二章。

1975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内的天才儿童大会,会上成立了世界天才儿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届会议,每次均有上千学者参加。可见,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教育思潮。

(2)中华民族的振兴:领袖的高瞻远瞩

世界天才教育,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教育思潮,有远见的政治家是决不会放弃的。正像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还处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穷二白”时代,就开始投入巨资研究原子弹了,当时如果此事公开,不知要遭到多少鼠目寸光者的反对。正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强大,现在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些伟大的政治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曾做过多么伟大的壮举呀。

1974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向周恩来总理建议:“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人才那样从小培养。”该建议当时就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赞同。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暂未实施。

10年文化浩劫后,中国呈现出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四化”要人才,教育要跟上。党和政府为拨乱反正快速地采取了多种举措,首先是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亿万青少年欢欣鼓舞。当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叶剑英的《攻关》(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对青少年读书和爱科学给与了很大的激励。1978年初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先生发表了《科学的春天》,更激活了青少年“向科学进军”的热情。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发展教育事业犹如箭在弦上,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P1-3

序言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提升全民素质和为社会发展培育各种人才。超常人才教育是在教育普及之上的提高,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或称优才、精英、天才、英才等)的教育。它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并已成为风靡世界的教育思潮之一。

人才及天才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人人都能创新,则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或天才。超常儿童是人才开发的“富矿”,当然不可忽视。但事实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超常儿童都能成为精英人才。教育的奇迹也告诉我们,有些弱智、残障者经过教育和个人努力,也能成为某方面的天才。其根本原因是,要有灵活的教育制度、良好的发展环境、合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师,加之个人努力等。否则超常儿童也将平庸无奇。“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是很值得探究的课题。

人才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其中教育与需求,用人制度、理念等是成就人才的关键。育精英人才,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待有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创新时,才真正值得庆幸。

超常人才教育深信,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等待开发,不论你现在如何,也不论你是否有健全的身躯,只要你有追求卓越的梦想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你就能出类拔萃。

本丛书将向你揭示超常人才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及个人的修炼等,帮你圆一个天才梦。为了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为了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吧!

贺淑曼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2008年8月8日

后记

早在2000年前后,查子秀教授就曾提出与中国台湾地区吴武典教授合作编著一套超常教育丛书,后因种种原因,搁置到2007年。在这近八年中,世界天才教育从教育对象到理念均在拓宽,中国超常教育也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中国超常教育唯一合法的民间学术组织——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为迎接2008年中国开展超常教育30周年,又与吴武典教授商议编写了超常人才教育丛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超常教育界的一些元老们的支持和参与,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朱源、北京八中名誉校长龚正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江苏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等。其他从事超常教育的中学也积极提供资料,中央教科研所及一些早教机构均积极参与。

书中有些学术观点也许并非一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超常人才教育学术思想的活跃及团结、包容、和谐发展的学术理念等。

本丛书是国内关于超常人才教育唯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具有科学的严谨性,而且语言优美,案例真切,可读性强,让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超常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丛书约有5个分册,2008年其中两本将先与读者见面。

在《圆普通人的人才梦——超常人才教育》一书的写作中,贺淑曼承担了全书总体设计(如目录和格式的创新等)审稿、统稿等工作。第一章执笔是贺淑曼、朱源、龚正行;第二章执笔是吴武典;第三章执笔是刘彭芝;第四章执笔是贺淑曼、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第五章由贺淑曼整合而成(“金色摇篮”婴幼园总园长程跃,幸福泉幼儿园园长程淮、沈以青,湖南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的谢庆,“0岁方案”的冯德泉等人提供相关资料);第六章执笔是沈茂德;第七章执笔是华国栋、贺淑曼;第八章执笔是贺淑曼。

感谢以上作者的通力合作!感谢为本丛书作序的三大名家,即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原人事部副部长徐颂陶先生,原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林崇德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以写序的时间为先后)。感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为出版和发行本丛书所尽的各种努力。

借奥运之光,希望本丛书能点燃全国超常人才教育之火,希望本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青睐!

贺淑曼

2008年8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圆普通人的天才梦(超常人才教育)/超常人才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淑曼//吴武典//刘彭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0129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1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