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星文化/世界强中强企业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化基因”引导三星成长,解决经营管理之“痛”与文化风格之“痒”。

本书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深刻揭示:“三星”何以成为韩国企业和世界经济的一颗明星?三星文化对三星的成长有哪些作用?三星有哪些东西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三星的“灵魂”及其“文化基因”是什么?三星如何解决经营管理之“痛”和文化风格之“痒”?展望三星之光,破解三星之谜,走进三星的“文化之旅”……

内容推荐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颗明星:三星闪烁着光芒,也笼罩着许多迷雾。三星除了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圈可点外,最根本的还是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往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视角。实际上。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文化共同体,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哲学的层面进行深入解剖和分析。在此方面,本书做了全新的尝试:把企业当作标本,把它放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中,谨慎而细致地进行解剖和分析。让我们追踪三星发展的历程,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地考察和感悟三星的企业文化。

本书阐述了三星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韩国企业文化特质和三星文化特色;总结和剖析了三星精神、价值观、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和管理哲学;详细分析了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和企业精神塑造等多方面的影响;探索三星“文化基因”如何发挥作用、企业英雄如何展示才能;透视三星的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管理优势;梳理三星在中国的发展轨迹;解剖三星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本书具有视角独特、资料丰富、方法新颖、引人深思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各行各业企业家的案头参考书,适合各财经管理院校的广大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和EMBA教学,还适用于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轨迹:三星发展历程

 李秉秸时代(1938—1187)

创业起步,摸索前行(20世纪30—40年代)

涉足生产领域,成长扩充(20世纪50年代)

艰难经营,吸引外资(20世纪60年代)

多元化扩张,拓展市场(20世纪70年代)

纵向系列化,开发尖端产业(20世纪80年代)

 李健熙时代(1987—2008)

结构调整,二次创业(1987—1993)

一切都要变:“新经营”改革(1993—2003)

数码战略,领先时代

 李健熙辞职之后

事出有因

高层“地震”

机构变化

管理变革

第2章 坐标:韩国之三星

 韩国社会文化与民族个性

文化复合体

传统社会价值观

漩涡文化

韩民族意识与个性

 韩国企业经营及文化特质

历史变迁

经营特性

企业文化特质

 三星形象及文化特色

三星标志

三星之歌

三星形象

三星文化特色

 三星在韩国的地位与影响

经济贡献

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第3章 灵魂:三星精神与哲学

 三星精神

与客户共存共荣

挑战世界

创造未来

 三星价值观

人才第一,以人为本

基于健全的危机意识的自我创新

强调责任的自主经营

合理思考与合理行动

廉洁健康的工作作风

坚持一个方向,实现团队合作

 三星道德规范

伦理经营,道德为本

员工道德准则

“三星宪法”

“知行33训”

监察制度保障

 新经营哲学

经营理念

自主经营,互相配合

策略经营,确立愿景

技术经营,研究开发

重质经营,最高水准

速度经营,行动快速

顾客满意经营

文化经营,提升形象

 管理实践与管理哲学

管理理念

质量管理:严格执著

战略管理:前瞻共赢

品牌管理,提升价值

知识管理,系统支撑

会议管理:重视记录和效率

绿色管理,保护环境

“攻击型管理”,竞争取胜

组织管理,有效运作

服务管理:称心、舒心、放心

第4章 领导:三星企业家

 李秉喆: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生

步步是道场

如何做事

怎样待人

 李键熙:变革者和“臆士”

经历、个性、地位

思维方式

经营特点

第5章 人才:三星“文化基因”

 “人才经营”

引进核心人才

注重吸纳天才

善用“个性”人才

大胆任用奇才

重视女性人才

科学培育人才

吸引全球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政策

人事管理原则

对“三星人”的要求

晋升和评价体系

报酬与激励

 三星群星璀璨

李洙彬:“不死神”

尹钟龙:“改变三星命运的人”

李润雨:三星电子新掌门

李鹤洙:“经营传教士”

南宫皙:三星信息化功臣

陈大济:为超过日本而回国

玄明哲:主导“新经营”改革

李基泰:“最高经营者”获奖者

李亨道:善于描绘蓝图

李相铉:具有“望远镜”和“显微镜”

朴根熙:“企业经营战略专家”

第6章 创新:三星成长之道

 全方位创新

技术创新:最前沿

设计创新:创意与个性

产品创新:最优

流程创新:快速、顺畅

营销创新:强势、组合

制度创新:有效运作

“四先”战略:先见、先手、先制、先占

多元化:选择与集中

复合化:综合创新

 三星支柱:三星电子的创新

比较优势:独特定位

增长模式:与时俱进

研究与开发

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数字融合,引领时尚

第7章 国际化:世界的三星

 国际化战略

向世界先进企业学习

全球化运营,多重组合

信息化、网络化:机遇和标准

品牌全球化

 跨文化管理

培养国际视野,体验当地文化

培养国际化人才,聚集全球人才

“比较展示经营”:各显其能

外部联盟,国际合作

跨文化领导力:求同存异

品牌价值比较

引导时代潮流

跨文化管理能力

公司命运变化比较

第8章 中国:三星战略关键词之一

 发展状况:从“交学费”到“学习的榜样”

战略合作,建立生产基地(199—1996年)

规模调整,扭亏为盈(1997—2000年)

直接投资,整合资源(2001年以后)

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用三星“自己的方法”

向中国投资最多的韩国企业

 社会贡献:“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

中国最具贡献力跨国公司之一

教育支援(希望运动)

社会福利(爱心运动)

农村支援(分享运动)

环境保护(绿色运动)

文艺、体育事业

“人民社会责任奖”

 文化融合:“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

文化认同:拉近三星与中国的距离

人才本土化

研发本土化:“前沿技术,服务中国,辐射世界”

中国人眼中的最佳外资品牌

“现地完结型经营”

寻找“中国设计语言”

“点线面”工程

第9章  问题:三星之恙

 经营营理之“痛”

大企业病:“大有大的难处”

技术战线过长

家族式管理问题

“接班人”问题

与政府关系及违法问题

财务纠纷

政治献金案

“隐居者”的个人权威

“神”的消退和“神话”破灭

 文化风格之“痒”

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不利于个性的发挥

浓重的韩国色彩,不利于全球化

权位主义,压抑气氛

不平衡和不统一

人才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

派系、人脉、地缘和社缘

禁止设立工会

“茧化”:自我封闭

老式管理风格

影响舆论

所谓“三星共和国”

结语:三星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时期初步形成了三星的管理风格,如让雇员参与投资、利润分成和对雇员的奖励,等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韩国经济陷入全面危机。三星公司库存的白糖、棉纱、中药、燃料等货物和汽车全部被没收或在战火中被毁,几乎丧失所有财产。

李秉喆回到大邱,受他委托经营酿造厂和果园的李昌业交给他3亿韩元收入。利用这3亿韩元,1951年1月,李秉喆在釜山开办“三星物产株式会社”。在“事业报国”信念支持下,开始从贸易行业转向生产领域。这时还在战争时期,但李秉晶看得长远,认为必须生产自己的产品。李秉喆认为:“只是靠进口国民所需的消费品,那没有什么前途。应该进口一些韩国没有的原材料,将其生产加工成多样化的产品出口,这才是韩国唯一出路。”

1953年8月,三星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成立,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食糖依赖进口的历史。李秉喆说:“‘第一’,是表示要有一往无前、敢于争先的气概。我们的糖厂,是在韩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今后我们不论发展什么事业,一定要在韩国走在最前列,为国家的繁荣和国民的富裕竭尽全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1954年,三星第一毛织会社成立。李秉喆把要分析的48个项目全部记录下来,把每一项的问题和对策都记在纸上。从此开始了韩国自产布料的时代,并使韩国毛织业顺利完成了进口替代。

通过多年的经营实践,李秉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边在思考,他明白了“经营的真谛”:所谓“经”是指用绳子或线画一条线;“营”是指在画好的线边上堆积。也就是在盖房子、修路时,需要事先定好规模、制定好计划。就是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他先把所有的问题列出来,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对策分析,并找相关人士进行交流确认,制定对策。

1957年,李秉喆开始涉足金融保险业。这一年,他并购了韩日银行、东洋制糖。1958年并购了安国火灾(保险公司)、商业银行。1959年并购了朝兴银行。

三星进入生产领域,不断提高生产率,改善员工福利,吸引了大批人才。三星的人才战略在韩国企业中非常突出,这也是三星长期在许多领域走在前列的原因。在1957年,他们就率先开始实施企业职员公开聘用考试,是韩国实行公开招考员工的第一家。当时有很多人通过关系送孩子到三星,特别是来自政府高官的请求很难拒绝。李秉喆全部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是规定:通过公开招聘进来的职员和通过关系进来的职员,在职位提升和工资待遇上是有区别的,招聘来的职员要优于走关系进来的职员。这样,走关系的人越来越少。这体现了李秉喆的智慧甚至“狡猾”。可以说,一流的人才支撑了三星的持续发展。

艰难经营,吸引外资(20世纪60年代)

李秉喆创建企业及其成长的时代是韩国动荡的时期。李秉喆在经营三星近50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在20世纪60年代更是挺过了许多磨难。

1961年5月16日,李秉喆在日本听到韩国发生军事政变的消息。军政府根据企业的经营额,列出“非法敛财”的11个人的名单,排在首位的就是李秉喆。军政府派往日本两个人,督促李秉喆回国。

6月24日上午,李秉喆在日本帝国饭店向外电记者发表声明:“为了消除贫困,我有意向把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回国后根据需要逐步地实现,等待政府的安排。”20年苦心经营的第一毛织和第一制糖等企业在走上正轨后不得不放弃,交给了国家。

李秉喆回韩国的第二天,在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的副议长办公室见到了朴正熙。朴正熙问:“应该如何处理非法敛财的11个人?”李秉喆说:“我认为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罪。”

他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每一家企业,都是为提高利润,扩大规模而努力。也就是说把企业经营得好,才进入了那11名当中。”“如果想要摆脱贫困,就要先救活经济。想要救活经济,就要给企业人士们机会,让他们能够为新国家的建立作出贡献。”“企业家要做好经营,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纳税,扩大投资。如果要想培养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至少需要20至30年的时间。”这显示了李秉喆的胆识。

朴正熙经过思虑,第二天下令释放所有关押或被软禁的企业家。

1961年8月16日,李秉喆就任首届韩国经济人协会名誉会长。他以《我国的富强之路》为题,在《韩国日报》上阐述自己构想的经济发展方向,核心内容是引进外资开办工厂,认为只有工业化才是韩国的出路。

之后,李秉喆和远东海运的南宫炼社长几乎每天都去找朴正熙做说服工作。他们强调:“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就工业化。如果错过了现在的时机,拖延经济发展,就脱离不了贫苦和混乱的阴霾了。”“我们需要果敢地改变顺序,先开始进行工业化,之后再从大企业开始,往中小企业发展。”

李秉喆建议通过吸引外资来解决资金的问题,获得了军政府的认可。李秉喆吸引外资的主张为韩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P4-6

序言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颗明星。三星闪烁着光芒,然而也笼罩着许多迷雾。在韩国,许多人为三星自豪,也有人持有异议。

2008年4月22日,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宣布辞职,并就三星集团经济丑闻对韩国国民带来的困扰道歉。李健熙引咎辞职,韩国社会普遍反应震惊,因为他曾经对三星集团甚至韩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李健熙的管理方式曾经为韩国许多企业家效仿。他和三星集团的成功被韩国社会学家称为“韩国企业家的标志”,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但是,66岁的李健熙“栽”了,他表示愿通过立即辞职,为逃税及背信罪而被起诉一事承担“全部责任”,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三星王国”。

正如韩国全北大学教授康俊晚所说:“一方面,歌颂和赞美李健熙和三星集团的书刊如同三星铺天盖地的广告一样汗牛充栋;另一方面,又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搜罗着李健熙和三星集团违规的证据。”对于“三星王国”来说,李健熙的时代终结了!而三星集团还在继续前行。

三星,从一个小商会,发展到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和世界名牌企业,其成长路径及其深层原因一直为世人特别是企业家所关注。在三星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有过多少成功和创新、如何走到今天的一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三星何以飞速前进、价值飙升、行情看涨?除了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圈可点,最根本的还是深层的文化因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贯彻和体现出来的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的聚合,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如何待人和如何做事。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形成内在驱动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企业对外的适应力,从各个环节调动积极因素,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比产品、技术和市场等因素更全面、深刻和持久,因而,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根本性因素。

以往对企业及其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视角,实际上,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哲学的层面进行解剖和分析。在此方面,本书将做一个尝试。把企业当作标本来解剖,极具挑战性,也需要谨慎和细致,需要把它放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来考察。

就三星而言,它到底具有怎样的面貌和内涵?它何以从一个小商会发展到世界瞩目的企业集团?它经历过多少次挫折而浴火重生?让我们追踪三星发展的历程,从不同的层面考察和感悟,进行一次“文化之旅”。

从三星历史演进的轨迹,看三星文化的形成过程;

从韩国社会文化背景,看韩国企业文化特质和三星文化特色;

从对三星精神、价值观、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和管理哲学的总结和剖析,看三星的“灵魂”及其展现;

从三星领导人的经历和特性,看企业家对企业的巨大作用以及多方面影响;

从三星对人才的培养,看“文化基因”如何发挥作用、企业英雄如何发挥才能;

从国际化视角,看三星的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管理;

从三星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看三星为什么会赢得声誉,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什么;

同时,也看看三星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经营管理之“痛”和文化风格之“痒”;

最后,我们期待三星克服危机,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林坚

后记

我关注三星是从准备申请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的国际学术支援交流项目(ISEF)时开始的,在拟定的研究课题《东亚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研究》计划中,作为案例,重点比较中国海尔、韩国三星、日本索尼。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对三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我在韩国做了一年访问学者。研究报告如期完成,而且对东亚三国特别是韩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很大收获。

我从担任罗长海教授的《企业文化学》一书责任编辑时开始接触企业文化理论,逐步参与研究企业文化。罗老师和我共同主编了一套“企业文化精品丛书”,2003年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合作撰写了《企业文化要义》一书,已多次重印。应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中心之约,我撰写了《企业文化修炼》一书,2005年由蓝天出版社出版。罗长海的《企业文化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1999年)和第三版(2006年)。他倡议组织一套“世界强中强企业文化”丛书,策划人闻洁老师以其卓见,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听说我赴韩国研究企业文化,罗老师建议我写一本《三星文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正好可以跟自己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

我注意收集关于三星的大量资料,许多韩国朋友给我提供了帮助。韩国伦理学会执行会长、延世大学(原州校区)哲学系主任朴政淳教授是我的合作学者,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延世大学(原州校区>聘我为客座教授,我得以利用延世大学新村校区和原州校区的图书资料,参加许多学术活动,特别是多次参加韩国伦理学会的活动,结识了很多韩国朋友。通过人大校友、韩国未来政经研究所李相万研究员介绍,三星经济研究院郑常恩博士给我提供了《Samstmg's 60 Years》等文献资料。韩国的高在旭教授、孙兴澈研究员、李基镛教授、金炳采教授、黄璟植教授、金基正教授、徐大源博士、李臻熔博士,参加ISEF项目的金香海教授、张敏教授、方秀玉教授、方芳教授、马克锋教授、汪亭友博士、岳明君博士以及在韩留学生韩献栋博士等给予了学术上的启迪或提供了具体的帮助。我在延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翰林大学、全南国立大学等参加多次学术活动,特别是在成均馆大学参加了2006年韩国经济学联会,在韩中社会科学学会组织的会议上发表了《东亚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在翰林大学参加韩国伦理学会的会议,发表了《Research on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在延世大学参加了2006年度韩国企业伦理大赏的授予仪式。

感谢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先生,国际学术部的金泽部长、康泰硕先生、金璟美女士、张希领小姐,等等,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财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包括研究室和图书馆等,还安排了几次“文化游”,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将永远留在记忆之由……

2006年8月回国后,我进一步整理、分析有关三星的资料。韩洁、李六中、董江虹在收集资料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并提供了部分初稿。整体框架经过多次调整,结构内容逐步清晰和完善。

2007年,我申报的研究课题“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感谢给予大力支持的冯俊教授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本书也是此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按《世界强中强企业文化丛书》的要求,我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追踪三星的历史发展,根据其历史原貌表现,总结、提炼其文化生成和演变过程,并加以一定的论析。在研究过程中,我借鉴、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韩国学者的总结和分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多启发。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需要披沙捡金,去粗取精,深入挖掘,系统展示,同时进行比较、分析,增强理论色彩,这个过程对我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为此要感谢众多材料和前期成果的提供者们!近来我关注文化理论的研究,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文化个案的研究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且,我把关注点放在企业家、企业骨干、企业员工上面,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所谓“企”,无“人,,则“止”!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人为本”。既注重发掘积极的正面的价值,也注意其存在的问题和负面现象,力求客观和公允。尽可能采用最新数据,但为了说明历史的演变,历史记录也是必要的。经过反复斟酌,不断调整,数易其稿,这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历经近三年的追踪研究,有些心得,也有困惑。面对纷繁复杂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现象,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由于工作繁忙,还要指导研究生、参与其他课题研究,只能挤时间,集腋成裘。而且,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三星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变数。我试图透过大量的现象和材料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和思考的内容,梳理其内核和要点。希望本书能对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了解三星文化有所启迪和帮助;如果能对三星集团及有关方面有所参考则更感欣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欢迎与我联系,来信请致:Linj99@sohu.com。

林坚

2008年9月21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星文化/世界强中强企业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2146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31.26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