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丝路大动脉--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独山子工程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的就是在阿拉山口至独山子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试运行的历程和建设者的感人事迹。

该书在介绍中哈原油管道建设意义和历史背景以及两国领导入的特别关注时,全景纪实了阿独输油管道工程作为我国首条与国外管道连接的建设及投产运营过程,书写了建设者“不辱使命、只争朝夕、建设精品工程、为祖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奋斗经历,展示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和各参建单位的风采。

内容推荐

如果说新疆阿拉山口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第一口岸,那么阿拉山口至独山子输油管道就是我国与国外对接的第一条能源大通道;如果说新疆阿拉山口是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的西桥头堡,那么沿这条欧亚“丝绸之路”敷设的哈中原油管道和阿拉山口至独山子输油管道,就是具有现代化通商手段的丝路大动脉。13个月的风雨兼程,13个月的征途漫漫,不辱使命的管道建设者终于使这条钢铁大动脉在丝绸古道上成功对接。阿独输油管道从工程建设之初,到全线竣工投产,始终书写着阿独管道建设者“不辱使命、只争朝夕、建精品工程、为祖国争光”的阿独管道精神。

目录

第一章 两国高层亲启中哈管道航程

 一、胡总书记视察管道末站

 二、哈国总统首站投产剪彩

 三、两国总理亲临阿独管道

 四、巨大鼓舞激励石油员工

第二章 世界瞩目合作双赢大决策

 一、跨国管道备受关注

 二、风云谈判水到渠成

 三、小棋子攸关大格局

第三章 不辱使命项目管理高起点

 一、运筹帷幄,将士同心创佳绩

 二、只争朝夕,物资保障当先锋

 三、开拓创新,管理高效模式新

第四章 为国争光荒原戈壁建伟业

 一、沙场点兵,天山脚下摆战场

 二、三大战役,群雄建功鏖战急

 三、全线报捷,油龙跨国腾古道

 四、质量第一,精益求精创国优

 五、环保优先,绿色管道促和谐

第五章 胜利投产中哈合作成典范

 一、哈油入境历经一波三折

 二、跨国运营再创丝路辉煌

 三、工程管理接轨国际标准

 四、边陲小站传递中哈友谊

第六章 中流砥柱战地党旗分外红

 一、党性教育结出丰硕成果

 二、先锋模范彰显时代风采

 三、群英荟萃唱响英雄赞歌

第七章 业绩卓著丝绸之路树丰碑

 一、阿独精神成就管理业绩

 二、媒体实录阿独管道文汇

第八章 北疆抒怀浓浓笔墨管道情

 一、祖国在我心中

 二、石油汉子

 三、沁园春·管道建设者

 四、青春无悔

 五、春日遐想

 六、夏日冬水下的吐哈

 七、盼望丁香花开

 八、阿拉山口随笔

 九、阿拉山口的风

 十、艾比湖

 十一、独山子与“泥火山”

 十二、“丝绸之路”的由来

第九章 工程回眸阿独管道备忘录

 一、阿独管道工程大事记

 二、阿独管道工程建设单位

 三、阿独管道工程之最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胡总书记视察管道末站

448平方公里的新疆独山子,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化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中哈原油管道国内部分的终点,哈国原油从这里传输到我国西部管道及石化炼厂,因此,独山子输油站就像是中哈原油管道的一个窗口,向外展示着这条跨国管道的魅力。2006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新疆视察时,专程到中哈管道独山子输油站视察。一年后,国家总理温家宝、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也来到了独山子,视察了这条跨国管道的末站,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及国外高层领导第一次视察长输管道站场。

石油,是新疆的产业脊梁,被称为“西圣地”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就像准噶尔盆地中的一块“黑色宝石”,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独山子地方虽小,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临欧亚大陆桥,乌奎、奎赛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与奎屯市、乌苏市构成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发展区域,有专家曾对此评价:“上个世纪看大庆,这个世纪要看独山子。”

2006年9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陈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蒋洁敏陪同下,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考察中国石油部分在疆企业,亲切看望石油战线的干部职工,并亲切看望了工作在中哈原油管道独山子站的管道公司员工(该线2008年初己整体划归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视察长输管道站场。

中哈原油管道是国内第一条连接中亚地区的跨国能源大动脉,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口径的原油长输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由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至中国的阿拉山口段和阿拉山口至独山子段组成,全长1208公里。

7日11时35分,这是一个令石油管道人难忘的日子和时段。

胡锦涛总书记一行专程来到中哈原油管道独山子末站。时任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磊在站场门口热烈欢迎总书记一行。当刘磊向总书记致欢迎词后,总书记紧紧地握住了刘磊的手,说:“你是千里迢迢到这儿来呀。”刘磊说:“我们管理的管道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总书记高兴地点了点头。

在展板前,时任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刘磊就中哈原油管道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和阿拉山口至独山子段的基本情况,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独山子段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以及独山子末站的主要功能和工艺流程向总书记进行了详细汇报。

刘磊汇报到,阿拉山口至独山子段建设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各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优质地建成了整个管道工程,目前运行良好。总书记动情地说:“阿拉山口风很大,条件十分艰苦,你们用这么短时间就完成了工程,不容易!”

在听取汇报过程中,总书记不时地询问管道的输油能力、合作方式、管道建设时间等细节。刘磊汇报说:“管道公司作为我国国内管道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公司,将秉承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严细管理,精心操作。在这里,我向总书记郑重承诺,我们公司一定运营管理好这条长输管道,确保这条跨国能源大动脉的畅通,实现中国石油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切实承担起我们中国石油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作出新的贡献!”

总书记赞许地说:“好,我们给他鼓掌!”

随即,总书记步入清管收球阀组间,听取了中哈原油管道独山子末站的工艺流程介绍。总书记顺着进站主管线边走边询问管线运行的有关情况。

当刘磊介绍到管道公司总部在廊坊,公司现在可以在廊坊控制站内的所有设备,中哈原油管道是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油长输管道时,总书记听得非常仔细,并就建设工期、管道的压力、输量等专业问题,和刘磊及身边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交谈,并叮嘱刘磊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保证输油大动脉的畅通。

总书记来到反输泵房换热间,与正在值班的输油女工朱立华握手,并亲切地询问,哪里毕业的?家是哪里的?朱立华激动地说:“家在东北,辽宁。”总书记说:“家里人放不放心?要多给家里打电话。”听着总书记慈祥的叮咛,朱立华连声说:“谢谢首长。”

总书记绕过回水管线,微笑着来到正在值班的年轻输油工古自强身边,亲切地同他握手,关切地询问他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古自强说自己是学自动化的,来自宁夏。当了解到这两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分别来自东北的辽宁和西北的宁夏时,总书记高兴地说: “好啊,你看,这说明我们的石油工人有东北的、宁夏的、新疆的,可以说我们独山子的石油建设者是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并嘱托员工多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古自强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总书记说:“学自动化的来这里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当员工向总书记汇报在管道公司工作感到团结和谐和非常荣幸时,总书记勉励大家:“那好,好好干。”

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耕要求大家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好上加好时,刘磊表示一定按照要求全力做好工作,大家激动地鼓起了掌。

总书记每到一个岗位,都与岗位员工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看到岗位员工精神饱满,听到员工说在管道公司工作感到氛围和谐、有用武之地时,总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总书记视察独山子末站计划时间为10分钟,不知不觉中40分钟很快过去了。12点10分,总书记一行与在站门口列队送行的管道公司员工一一握手告别,激动的职工全都围拢过来,争着握手。总书记向着热情的人群笑着说,跟同志们照个像吧。他走到职工中与大家合影留念,并细心地问:“都照进来了吗?”“都照进来了!”职工们又报以热烈掌声。

总书记再一次同员工亲切握手告别。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巴车驶离了独山子末站,但总书记的重托已深深铭刻在中国石油管道人的心中,化作了“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不竭动力,管道公司员工必将为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切实承担起中国石油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石油的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在持续的掌声中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职工们站在门口,目送中巴车驶离厂区。

陪同总书记考察的还有: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总书记办公室主任陈世炬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符强。集团公司部分驻疆企业负责人及总部机关有关负责人参加。

刘磊从独山子归来后,2006年9月11日,主持召开管道公司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管道公司中哈原油管道独山子末站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将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把鼓舞和鞭策化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石油工人的光荣传统,发扬大庆精神,遵循中国石油核心经营理念,努力工作,为中国石油争光,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保证能源大动脉畅通作出贡献。

管道公司上下迅速掀起贯彻胡总书记视察管道输油站指示精神,万里管道,管道人以更加忘我的工作热情投入原油输送之中。

P1-5

序言

据欧洲学者考证,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这是汉语丝字音的直译,那时的中国人也被称作赛里斯人。

从公元前139年起,陕西城固人张骞应汉武帝之募召,先后两次带队由长安出发,经我国现在的新疆出使到达中亚和西亚,将汉朝的金器、制币和丝绸织品传到了地中海沿岸、甚至北非国家。回来时也给雄才大略的刘彻带回了西域的玉器和大宛的良马。从此,由中国中原地区经河西走廊,新疆阿克苏和天山西缘南北的山口,通往中亚、西亚与欧洲相连的道路上,尽管沿途布满崎岖高寒的雪山、漫长酷热的沙漠、无边际的盐泽草地、四季中都常常转瞬间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一条8000余公里的中国与亚欧诸国、汉王朝民族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之间往来交流和易物通商之路被开辟出来了!那严酷的自然环境的阻隔,被不断往来的驼队和马帮所踏载而维系了下来,虽屡经王朝兴替、区划变动和动荡战乱而2000多年从未停止过。现今可以佐证的是:张骞过世800年后,在天水躲避安史之乱的唐代诗人杜甫感慨:“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全唐诗》)。以及与他齐名的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写道:“渭城朝雨渑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99年,已经做了热亚那战俘的威尼斯商人的儿子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讲述到:他在巴格达遭遇强盗侥幸逃出后,与父亲和叔叔穿过伊朗沙漠和帕米尔高原,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那千年的古道拜谒了元世祖忽必烈。尽管今天世界上也有许多学者对他是否到过元大都北京持有相当的疑问,但这条连通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交流的通道,得到当年处在在大西洋东岸的国家人民的公认和已经为相当多的人神秘的向往和仰慕。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将马可·波罗述说的、由张骞等人开辟、不同民族和肤色的人们世代延续踏踩的古道命名为“丝绸之路”,且很快的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是,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人们还是主要依赖于马匹和骆驼那原始的血汗脚力,所以在沙丘戈壁的原野里,只能是偶尔见到在夕阳或晨曦下,有骆驼或马帮的照影在缓缓的移动的画一样的场景出现。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在上个世纪以前2000多年的时空里,“丝绸之路”上重复的演绎着开拓、踏勘、追寻、朝圣般的历史。

阿拉山口是我国新疆艾比湖边与哈萨克斯坦相连的口岸城镇,前不久这里还是“丝绸之路”西出中国的一个小小的边陲驿站。“阿拉”在当地是风的意思,它处在年近300天的大风中见证着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沿经过“丝绸之路”当年起点古城西安的陇海铁路向西修建的兰新铁路,于1990年9月12日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图西铁路接轨,“丝绸之路”上也就有了比早些时通行汽车的公路更为经济的全程铁路运输,有人把这条大致沿“丝绸之路”敷设,连通我国连云港与荷兰鹿特丹港的10000多公里的铁路称作欧亚大陆桥。

200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北京就两国能源合作签署文件,决定修建哈国连通中国内地的输油管道,之后两国立即组织在各自境内开始了管道的建设施工。这条牵动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大国神经的输油管道同时是我国第一条跨越国境的大口径管道,它就是沿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行走的北线“丝绸之路”修建的,两国间的管道连接点就在阿拉山口。在中国境内,管道向东可连通独山子、乌鲁木齐、兰州、成都、西安、洛阳等城市。从2006年7月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来自中亚地区的原油,在建设完成的钢铁管道大动脉里,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我国国内。管道输送液体和气体介质时具有的连续不间断和极少损耗的特点,使其具有骆驼、马匹乃至汽车和火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至此,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上有了大型长距离输送管道这种具有现代化标志的通商手段,马匹和骆驼也就开始根本摆脱它们先辈们劳苦的负重,转行到那些陪伴旅游者和为温故历史来到此地的人们合影的岗位上重新就业。也就是在这一年,阿拉山口口岸年过货量突破性的达到1000万吨以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小小驿站成为了我国西部最重要的陆上口岸。

这本书记述的就是在阿拉山口至独山子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试运行的历程和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如果哪位朋友要去新疆美丽的喀纳斯、赛里木湖和果子沟旅游观光的话,一定要知道,你们旅途中经过的那巍峨的天山山脉的北麓,在那千百万年形成的、宽阔的洪积扇戈壁的地下有来自中亚的滚滚油流,在阿独输油管道里向东奔腾流淌着。今天的“丝绸之路”上,这些奔腾流淌着的原油是混合着造物者的赐予、决策者的心血以及建设者的汗水的现代社会的能源或者说是血液。

2005年冬天,我曾经作为中国特使代表团的随员到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塔苏,在酷冷的冰天雪地里,与管道局局长苏士峰以及已经在那里奋战了两年多的员工们一起,参加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开启管道阀门向中国输油的庆典仪式。也参与了我国境内段管道的建设和投产,耳闻目睹了全世界对这条管道的瞩目、国家领导人的关切和我们建设者的辛勤奉献。使我经常联想到1978年我参加恢复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那篇要求缩写的《速度的问题是政治问题》的作文对能源交通瓶颈的关注,即使在经济已经蓬勃发展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阿独输油管道的建设者中有我许多的同事和朋友,项目经理部的张利、梁宏杰、吴宏朝等都是长期在西部管道建设工地现场成长起来的高级工程师,我所知道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几条输油输气管道,比如库尔勒至鄯善输油管道、轮库输油管道、兰成渝输油管道、和田输气管道、忠武输气管道、马惠宁输油管道的工地现场上都留有他们奋斗过的足迹。尽管他们有前人张骞不可能有的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和交通工具,但西部那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在野外现场的管道建设者们的考验与对历史上古人的考验是同样进行的,风照旧的刮个不停,沙石照旧的飞个不断,严冬和酷暑照样必须由他们来承受。在太多的人追求小康、讲究生活品质的今天,他们及所有的建设者一起,照旧在履行中国石油管道人“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神圣责任。

2006年9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同志的陪同下,亲临阿独管道独山子站视察,2007年8月1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这里,2007年3月17日哈国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来到这里……

管道投产运行以来,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系统运行正常。这,都是对这条管道建设者认真履行职责的最高褒奖。可以说,他们不仅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了管道建设和投产试运行的任务,也极为幸运的和当年铁路接轨一样,履行了“丝绸之路”上物流流通手段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进而使得中国和中亚各国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利的跨越性发展得以进一步实现。

记得2006年7月25日那天,当阿独输油管道自动化启动输油一次成功后,我站在阿拉山口输油站门前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看到眼前山下那闪烁翻动着银花、望不到尽头的艾比湖湖水时,脑海中1300年前王之涣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油然浮起。我想,这些已经做了第一流工作的朋友们,在不断繁荣的“丝绸之路”上,在今后更大规模的管道建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将继续以他们的实干和才华为“Seres”、“China”谱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仅以此献给所有为阿独输油管道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董盛厚

2007年11月11日

后记

在《丝路大动脉》紧张编写的时刻,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编写组,第四项目部已接到管道公司下达开展阿独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任务书,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境外管道肯吉亚克至库姆克尔段全长761公里,已于2007年12月11日在哈国阿拉木图举行了开工典礼,并计划于2009年10月1日建成投产。届时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至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将实现中哈管道境外全长2798公里管道的全线贯通。并与境内246公里阿独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同步投产运营,使中哈管道境内外管道贯通总长度达到3044公里。随着阿独二期工程的建设投产,连接我国“西油东送”大动脉鄯善一兰州原油管道的独一乌一鄯原油管道,也将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独一乌一鄯原油管道工程起点为阿独输油管道独山子末站,终点在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原油首站,途经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乌鲁木齐、鄯善,线路全长约536公里,设计年输量为1000万吨。该管道的建设,将使我国西部原油长输管道与中哈管道运行连通,形成连接国外资源市场和国内炼化基地里程达5000多公里的能源大动脉,可以有效地保障哈国进口原油的通道畅通以及加工基地和运输的优化布局,这对于构建与完善西北能源走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阿独输油管道在丝路能源大动脉中虽然仅仅只占很少的一段,但其具有承上启下,连接中外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了其“小棋子、大格局”的重要位置。

《丝路大动脉》一书在介绍中哈原油管道建设意义和历史背景以及两国领导入的特别关注时,全景纪实了阿独输油管道工程作为我国首条与国外管道连接的建设及投产运营过程,书写了建设者“不辱使命、只争朝夕、建设精品工程、为祖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奋斗经历,展示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和各参建单位的风采。编写组成员在编写的过程中,通过对参建人员和相关素材的接触,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全体阿独管道建设者为什么能在短短十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以及工程项目本身所包含特殊意义的认识,深深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爱国精神、争先创优的精神所感动,在《丝路大动脉》纪实文集即将出版之际,在这里,编写组谨代表《丝路大动脉》编委向所有参加阿独管道建设的将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始终支持和关心阿独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各级领导及众位专家、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百忙之中,时任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副总经理、阿独管道投产领导小组组长董盛厚为本书作序,管道公司第四项目部经理张利、党工委书记梁宏杰为书稿件做了亲自修改,管道公司原企业文化处处长胡立辉对本书编写结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梁宏杰、杜洪武、冯金成为本书的撰写翻阅了大量的阿独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素材,详细构思、策划和编写了本书九个章节的初稿,并组织了编写小组,本书的第一、二章由孙兆光编写;第三、四章由杨小娟编写;第五、六、七、八、九章由杜洪武、冯金成编写。同时,管道公司领导和原第四项目部领导对本书的编写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关心,这些都使《丝路大动脉》编写组感到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阿独管道建设者实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苏树林2005年5月在视察阿独管道建设时,提出的“要高质量、高速度建设一条高效益的现代化管道”的要求,也实现了管道公司行政和党委对第四项目经理部提出的“建设一项精品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项目管理队伍,探索和总结一套适应现代管道建设项目管理的新思路;培养具有时代和管道特色的项目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工作目标。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阿独管道在投产运营的一年时间里,安全、高效和平稳运行并实现了高效益,建设质量和功能得到验收团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在投产后的短时间内,非常荣幸的迎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曾培炎以及哈国总理马西莫夫等多位两国高层领导人的视察,这在中国管道建设和运行史上是空前的,是阿独管道和中国石油管道的荣幸,也是全体中国石油员工的光荣。必将在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阿独输油管道是值得骄傲的,作为国内首条对接国外油气资源的跨国原油管道,它不仅在工程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同时也为我国跨国管道建设和投产运营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阿独输油管道是值得讴歌的,因为它是中国石油管道史第一条跨国和大口径的进口原油管道,是管道建设和运营的里程碑。

我们为阿独输油管道一期工程胜利实现商业运营而喝彩,作为中哈管道的重要组成和西部经济腾飞的“助力器”,它已经载入史册。同时,我们又期待阿独管道二期扩建工程早日建成并与下游管道全线连通。我们将看到在21世纪今天,这条沿着古丝绸之路修建的能源大通道,将成为连接中外的新丝路大动脉,将重续和发挥其促进中哈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推动两国以及沿线经济发展的友谊的战略通道,再创辉煌。

《丝路大动脉》一书非一人之力,我们由衷地感谢为本书提供编写素材的众多单位和个人,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这本书是无法与您见面的,在此特表谢意。

《丝路大动脉》编写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丝路大动脉--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独山子工程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宏杰//张利//冯金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65437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