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伴随武汉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武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武汉史话丛书”(共13册)、《武汉通史》(共10册)出版后,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与武汉出版社又组织编撰了“老武汉”丛书。该丛书分别从饮食、故闻、宗教、人物、居地、建筑、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掘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武汉的衣食住行、流风时俗、里巷见闻、民情世态、人杰胜景等,无论是选题和选材,还是体例、内容和行文风格,都具有新特色,可以说是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武汉食话》分册。
| 图书 | 武汉食话(汉味之洞天)/老武汉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几年,伴随武汉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武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武汉史话丛书”(共13册)、《武汉通史》(共10册)出版后,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与武汉出版社又组织编撰了“老武汉”丛书。该丛书分别从饮食、故闻、宗教、人物、居地、建筑、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掘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武汉的衣食住行、流风时俗、里巷见闻、民情世态、人杰胜景等,无论是选题和选材,还是体例、内容和行文风格,都具有新特色,可以说是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武汉食话》分册。 目录 总序(李宪生) 缘起(涂文学) 第一编:老武汉饮食札记 源远流长的武汉饮食文化 武汉饮食文化的基本特色 繁荣昌盛的近代江城饮食市场 欣欣向荣的火爆武汉餐饮业 漫话武汉餐饮老字号 老武汉的川菜馆 老武汉的徽菜馆 老武汉的番菜馆 老武汉的素菜馆 老武汉的茶馆 老武汉的饮食民俗特点 老武汉的节令、婚嫁、生育饮食民俗 老武汉的民间筵席礼仪 老武汉的饮食叫卖声 鄂菜大师朱世金 第二编:武汉老字号饮食名店 大中华酒楼 老会宾酒楼 德华酒楼 祁万顺酒楼 五芳斋酒楼 冠生园酒楼 福星居酒楼 春明偻 沔阳饭店 小桃园 老大兴园酒楼 武鸣园 汉阳野味香 东来顺饭店 青龙巷谦记牛肉馆 福庆和米粉馆 毓华茶庄 璇宫饭店 人民饭店 汪玉霞 曹祥泰 伍亿丰 老锦春酱园 老同兴酱园 和利汽水厂 汉口和记蛋厂 第三编: 武汉传统名菜 清蒸武昌鱼 红菜薹炒腊肉 白汁胖鳜 湖北鱼圆 侏儒“三蒸” 蔡甸“三圆” 藕煨排骨汤 青山腌西瓜皮 柏泉农家菜 金口烧腊 第四编: 武汉著名小吃 J热于面 “美人店”蝴蝶面 糊汤米粉 什锦豆帱脑 汤圆■汁酒 老通城豆皮 户部巷谢氏面窝 馓子 藕圆 谈炎记三鲜水饺 灌汤鲜肉蒸饺 四季美汤包 味必居酱肉包 大集“绿豆包, 一品香一品大包 重油烧梅 杯子发糕 青山麻烘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武汉食话(汉味之洞天)/老武汉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姚伟钧//刘朴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3351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0 |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0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11 |
| 宽 | 131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